文王志清 圖關(guān)節(jié)熊
閱讀分享:李賀的詩歌在后世雖然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卻沒有入選《唐詩三百首》。
而《唐詩三百首》是公認的唐詩權(quán)威選本,蘅塘退士孫洙也是公認的兼容博納的選家,選本上自帝王下至僧尼、歌伎乃至無名氏,無所不選,但是沒有中唐重要詩人李賀的詩作。究其原因,有人說《唐詩三百首》作為教材,不僅為了“啟蒙”,為了“詩教”,更是為了“科舉”,不選李賀的詩歌,就是反映了選家的教育思想。(特約教師:遼寧省鞍山市第六中學(xué) 何翠)
這確實是個文化之謎,《唐詩三百首》竟然不選李賀的詩。
李賀是中唐的重要詩人,杜牧為他寫敘,李商隱為他立傳,皮日休更是盛贊他為自李白以來百年內(nèi)的歌詩翹楚。
《唐詩三百首》為什么不選賀詩呢?李賀238首詩一首也不選?王之渙存詩六首選了兩首;金昌緒存詩一首也入選了。難道是選者的“審美偏見”嗎?《唐詩三百首》是公認的唐詩權(quán)威選本,蘅塘退士孫洙也是公認的兼容博納的選家,選本上自帝王下至僧尼、歌伎乃至無名氏,無所不選。
《唐詩三百首》為什么不選賀詩呢?選家沒有明說,而學(xué)界不乏議論。
其一,賀詩不易接受。金性堯《唐詩三百首新注·前言》就說:“由于本書原來打算是給兒童讀的,所以大部分作品比較淺近明白?!Z言上的過分隔閡,必然要影響讀者的欣賞、理解,本書之所以未選李賀詩,可能這是原因之一?!?/p>
其二,賀詩趣尚險怪。不選賀詩,是怕有負面影響。于思想而言,賀詩怪異奇特,甚至近乎荒誕,“牛鬼蛇神太甚”(張表臣《珊瑚鉤詩話》),乃“詩之妖”(潘德輿《養(yǎng)一齋詩話》)。
其三,賀詩不合詩教?!短圃娙偈住肪戆恕恶R嵬坡》題下注曰:“唐人馬嵬詩極多,惟此首得溫柔敦厚之意,故錄之。”選本直接透露出其選詩宗旨。
其四,賀詩多為古體。
以上這些“原因”,都不無道理,但也多不經(jīng)反駁。為什么不選賀詩?我們能不能從選本序言里看出點端倪來呢?序云:世俗兒童就學(xué),即授《千家詩》,取其易于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殊乖體制。因?qū)>吞圃娭心捴巳丝谥?,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shù)十首,共三百余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xí)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請以是編驗之。
序僅160字,簡明扼要,其動因與宗旨似“語焉不詳”。選家是想以此選而代替不甚理想的已有選本,給學(xué)童提供一個比較好的“訓(xùn)蒙”課本。那么,為什么說賀詩就不能選呢?是否有“少兒不宜”的意思呢?
《唐詩三百首》成書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因為發(fā)現(xiàn)八股文徒托空言,千人一面,且有“輾轉(zhuǎn)抄襲”之弊,因此,為了補救八股取士之弊,康乾年間曾兩次試詩。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則正式恢復(fù)了科舉試詩之制,科舉考試以五言排律??瓶紤?yīng)試,“高考”指揮棒之指向,試帖詩選便也風(fēng)行一時了。因此,《唐詩三百首》應(yīng)運而生,作為教材,不僅為了“啟蒙”,為了“詩教”,更是為了“科舉”,具體反映了選家的教育思想??婆e試帖詩的特殊背景,可能是選家排斥賀詩的重要原因。
《唐詩三百首》沒有選李賀的詩,然而,并沒有妨礙李賀詩的廣泛傳播,也沒有影響其詩的經(jīng)典性和影響力。但是,這個權(quán)威選本不選賀詩,則終究是個文化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