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秋
本刊特約評論員
3月底,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簽署對從中國進口的最高600億美元產品征收平均25%關稅的備忘錄。中方給予了有理有利有節(jié)的回應。4月2日,中方對從美國進口的30億美元農產品征收最高15%的關稅。官方態(tài)度稱這是對美國以“232調查”為名征收鋼鋁關稅的反擊。美國也在兩周期滿之前拿出對華產品征收關稅名單。因為雙方的政策實施還需要一定的程序,加上雙方業(yè)已開展的溝通與談判,這使得未來兩個月內出現(xiàn)波動的可能性很大。這可能是影響2018年全球經濟發(fā)展的最重要的“黑天鵝事件”。
從鋼鋁關稅到征稅備忘錄,美國這次的做法有幾個特點:其一,涉及的貿易領域較廣。外界廣泛報道的征稅領域囊括了《2025中國制造》的主要領域。這說明美國在判斷未來產業(yè)發(fā)展方面與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存在不謀而合的共識,以及美國試圖在類似產業(yè)上減緩對手發(fā)展的企圖。其二,涉及進出口金額數(shù)量龐大,占中美貿易總額的十分之一。其三,美國有選擇地在鋼鋁關稅中對相關經濟體進行豁免,使得打擊更加精準地落在中國產品上。
美國掀起這一輪貿易戰(zhàn),其影響已不局限與中美雙邊,而是具有全球性的溢出效應。白宮不惜以本國的國際信用為代價,通過又打又拉的單邊做法強行改變國際貿易結構,其影響十分深遠。僅從供求關系而言,美方在加征關稅之后如何的進口替代就是一個問題。目前特朗普備忘錄里涉及中國產品大約有100多個類別,從輕工業(yè)品到機電設備都有。在短期之內,實現(xiàn)價格適中質量較好的產品的進口替代,在去除了中國的全球供應鏈上還不易實現(xiàn)。中方如果采取在農產品和航空產品上進行反制的做法的話,其“溢出效應”會帶來全球農產品價格的變化,以及主要航空設備生產商在股市上的波動。
在不輕啟戰(zhàn)端的原則下,中方應該繼續(xù)和美方保持密切的溝通。中美之間存在著成熟而且穩(wěn)定的談判渠道,能夠緩沖決策者帶來的政策沖擊。中美雙邊實際上在相關問題上已經展開談判,只是最終彼此讓步的幅度,以及最終結果塵埃落地的時間不易確定。如果僅從美國政治周期因素出發(fā)來看,預計今年春秋兩季之間將會出現(xiàn)多次變化,帶來全球股市,尤其是美國股市的一些動蕩。唯一可讓人放心的是國際能源市場不在這次交鋒的范圍中,但仍會受到邊際效應波及。
在世界范圍內,WTO作為一個國際性的貿易組織,依舊能夠得到各國足夠的尊重。在現(xiàn)有國際貿易的框架內,運用相關的規(guī)則進行反擊,包括仲裁和上訴,仍存在解決問題的可能。就在特朗普簽署備忘錄的前一天,中國鋼鐵行業(yè)在面對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337調查”中勝訴,使美方裁定中國輸美鋼鐵產品在知識產權問題上不存在問題。此外,中方還應該聯(lián)合相關國家或者地區(qū)經濟體,共同應對貿易保護主義所造成的貿易秩序失衡和貿易損失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