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榮穗
立陶宛共和國,簡稱立陶宛,國名源于波蘭語,表示“多雨水的國家”的意思。立陶宛位于波羅的海東岸,與北方的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并稱為波羅的海三國。
2018年5月8日,在中國的上海,絲路原創(chuàng)音樂合作項目迎來了它的第18個成員,來自波羅的海的璀璨明珠—立陶宛。立陶宛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而它的音樂也是別具特色,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立陶宛的音樂是歐洲乃至世界音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你對立陶宛和這個文明古國的音樂了解多少呢?下面,讓我們一起走近立陶宛。
知識多一點:絲路原創(chuàng)音樂合作項目
絲路原創(chuàng)音樂合作項目源自2017年6月,是法國戛納國際音樂博覽會(MIDEM)期間,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音像與數(shù)字出版協(xié)會、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以及音樂產業(yè)促進工作委員會、唱片工作委員會、數(shù)字音像工作委員會,同國內音樂制作出版單位代表的見證下,由中國音樂產業(yè)界牽頭,絲路音樂節(jié)組委會與16個國家的著名音樂組織與協(xié)會的代表(格魯吉亞、印度、日本、英國、法國、德國、瑞典、意大利、俄羅斯、比利時、美國、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亞、泰國、馬來西亞)正式簽署了音樂合作協(xié)議,成立原創(chuàng)音樂合作項目,展開全球的音樂合作。
音樂與立陶宛
立陶宛民族樂器包括吹、拉、彈、打四類。吹奏樂器的品種最豐富,有斯庫度提斯、豎笛、陶塤、風笛、撥比乃、木號、羊角號,彈撥樂器中有堪可勒斯、揚琴,拉弦樂器有瑪尼卡卡,打擊樂器有鈴鼓、木鼓、木鈴鐺、木制搖晃器等。在立陶宛的古老樂器中,以康特勒琴最為有名。
古老樂器:康特勒琴
康特勒琴由一個三角形共鳴箱與在箱體之上的琴弦組成,通常被調至自然音階。當琴弦被撥動時,能產生如響鈴般的獨特聲音,是立陶宛最古老的弦樂器。
康特勒琴可分為兩類:小型康特勒琴與大型康特勒琴。5弦和10弦的康特勒琴被歸類于小型康特勒琴,其音域不超過兩個八度。大型康特勒琴至少擁有32根弦,其音域可達3~4個八度。
民間創(chuàng)作:達英
立陶宛人的民間創(chuàng)作十分豐富,有許許多多的民歌。其中,以“達英”(Dain)最為流行。它是立陶宛人用來反映家庭生活的抒情詩歌,歌詞通俗易懂,能巧妙地利用詞尾變化來表達感情。一般的主唱都是立陶宛的婦女們擔綱呢。
最大的音樂藝術節(jié)日:立陶宛維爾紐斯國際音樂節(jié)
立陶宛維爾紐斯國際音樂節(jié),是在距離維爾紐斯約80公里的一座城堡附近舉辦的。它是由波羅的海3個小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聯(lián)合舉行的盛大節(jié)日,會在每年的6月13日舉行,并為期兩天。這是波羅的海沿岸國家最大的音樂藝術節(jié)日,會吸引眾多民眾前來狂歡。在這里,既有流行的搖滾樂,還有民間藝術的精品。
知識多一點:維爾紐斯重視藝術
維爾紐斯是立陶宛的首都和最大城市。立陶宛也是一個重視表演藝術的國家,在維爾紐斯市內就有許多可以觀賞表演的場地,像國家歌劇院、歌劇芭蕾劇院、電影院以及各式的畫廊和展示中心等。
你知道嗎?維爾紐斯有一個奇怪的景點
立陶宛人對音樂有著奇特的熱情,維爾紐斯最著名的景點是被視為搖滾樂教父級的人物弗蘭克·扎帕(Frank Zappa)的雕像和紀念館。但是,人們都覺得很奇怪,弗蘭克·扎帕分明是個美國人,他跟立陶宛有何關系,怎么就成了這個國家殿堂級的音樂人?事實上,F(xiàn)rank Zappa從未到過立陶宛,即使查遍他的歌詞,也從未有一句提過立陶宛。但是,這都擋不住樂迷們對他的熱愛,他們就是要為弗蘭克·扎帕立碑、建館。是不是很有意思?
民俗風情與立陶宛
早在公元前2000年,立陶宛人的遠祖就已經居住在涅曼河和道加瓦河流域了。那時就很多個民族與部落,比如農牧部落立陶宛人、奧克什泰特人(俄羅斯文獻中稱利特瓦人)、熱麥特人、日穆德人、斯卡爾瓦人等。
立陶宛人被稱為“養(yǎng)馬能手”
立陶宛人過去主要從事農業(yè),但土地貧瘠,耕地主要用具也是簡陋的雙齒木犁。這樣種出的農作物也很簡單,主要是黑麥、小麥、亞麻等。但他們特別會養(yǎng)馬,號稱“養(yǎng)馬能手”,養(yǎng)的馬在歐洲馳名呢。近些年來,電器生產發(fā)展迅速,立陶宛的農民不再用手工勞作了,他們都在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工作。
立陶宛農民的房子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東部地區(qū)的農民大多住在用圓木柱架成的單間房屋里,西部地區(qū)的農民則擁有前屋和貯藏室的多間房屋。農民們平時喜歡穿傳統(tǒng)的民族服裝,其中男人穿粗麻布縫制的翻領長襯衫,女式襯衫則在領子和袖口處繡有花紋。少女們還要在襯衫外面加一件束腰背心,下面穿一條寬大的長裙。
立陶宛人喜面食
擅長農作的立陶宛人的食物肯定和莊稼、畜牧業(yè)相關。他們常吃的有面食、土豆、甜菜、白菜、豬肉、羊肉和奶制品等?;鹜?、香腸、熏豬肉是他們的傳統(tǒng)肉制品。他們一般都喜歡烤制食品,也愛吃土豆或豌豆煮的稀飯和用土豆泥、奶渣及肉末做的甜餃子。他們鐘意俄式西餐,用餐慣于使用刀、叉、匙作餐具。他們對中國菜肴也很感興趣,尤其喜歡熟透的風味菜肴。
立陶宛的美景
立陶宛有許多值得游覽的地方,其中十字架山和圣安娜教堂就不得不提了。
十字架山
十字架山是立陶宛北部城市希奧利艾以北12公里處的一個朝圣地。它是一座非常細的山頭,上面插了上萬個形形色色的十字架,每一個十字架背后都印證了立陶宛的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立陶宛開國以來的戰(zhàn)爭及革命都一一完整地保留在這些十字架上。
圣安娜教堂
圣安娜教堂是立陶宛維爾紐斯老城的一座羅馬天主教堂,位于維爾尼亞河的右岸。它是維爾紐斯老城地標性的建筑,屬于世界文化遺產—維爾紐斯歷史中心的一部分,被譽為哥特式建筑中的明珠,是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晚期作品。
最值得參觀的是教堂內部金碧輝煌的巴羅克式設計及陳設,滿布著1740年代的名家繪畫、天花板下垂的水晶燈、反射在包著金箔的雕刻及圣像,照得整個教堂光輝燦爛。在圣安娜教堂旁豎有1683年完成的巴索瑪麗圣母像,這也是在波蘭大動亂中未被波及的塑跡,塑像雙手抱著圣嬰,慈輝流露,令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