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杰
一位媒體同行加入了一個特殊的聊天群,里面聚集了全國各地遭遇家暴而求助無門的女性。群里訴說的都是傷心事。
小N來自河南,22歲,女兒出生后,丈夫開始施暴。她被關(guān)在小屋內(nèi),被皮帶抽打,過程中不允許她發(fā)出任何聲音。小G來自上海,40歲,備孕時意外感冒而被丈夫打出家門。后來因為喂奶時的矛盾,被踹到墻上。小T來自青島,基本每4個月,就會遭遇一次家暴。打耳光、掐脖子,男方在外表現(xiàn)儒雅,但在家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就會動粗。
比這些受傷的身體和破碎的心靈更可怕的,是她們遇到共同的難題:社會輿論常有“家丑不可外揚”“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的觀念,使家暴被奇特的國產(chǎn)邏輯曲解為女人的恥辱。女性仿佛帶有原罪。搭車遇到壞人是她衣服穿錯了;過了30歲沒結(jié)婚就會“貶值”,像剩菜一樣被處理掉;遭遇家暴更是活該,那個人是自己選的,誰讓你眼瞎?
前段時間,一位游戲主播在直播打游戲時,突然對女朋友咆哮,掀翻桌子,鏡頭被擋住。人們聽到“你是不是欠打”“信不信我殺了你”的威脅,女生哭著求饒“我也是為你好”。事件一出,大多數(shù)人都在指責(zé)男人,說打游戲的不一定是渣男,但打女人一定是渣男。他被戰(zhàn)隊解約,也被平臺封殺。但就在他喊出“你是不是欠打”時,直播間有彈幕說“打打打、打死她”“女人就不該說話”。
全國婦聯(lián)曾做過統(tǒng)計,全國2.7億個家庭中,有30%的已婚婦女曾遭受家暴。中國每年有15.7萬婦女自殺,其中60%婦女自殺是因為家庭暴力。家暴致死,占婦女他殺原因的40%以上。面對暴行,女性平均被虐待35次才選擇報警。你也許很難理解,既然被打了那么多次,為什么不早點報警?家暴群里的女性普遍反映,一旦報警,警方很多時候會礙于“家務(wù)事”,以調(diào)解勸和為主?;丶液螅恍┦┍┱叻炊鴷儽炯訁柕厍趾Ψ?。
還有一個阻礙女性報警的原因被長期忽視了。那就是,媽媽們怕報警后,丈夫留有案底,影響孩子將來的“政審”,考公務(wù)員會遇到麻煩。受害者陷入了兩難的困境,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誰也不愿孩子活在父親罪名的陰影里。那些覺得離婚不光彩,單親家庭會讓孩子自卑的人,有了更讓自己畏懼離婚的理由。
除了受虐者,兒童、醫(yī)療系統(tǒng)、刑事司法系統(tǒng)、企業(yè)、家庭、朋友和社會全都是受害者。更為嚴重的損失是,每一個受害婦女,本來可能對她們國家的道德、社會和政治生活作出貢獻。
我們呼吁,當(dāng)女性受到家暴時,不要視為“家丑”,勇于站出來,不要放任自己在危險的環(huán)境當(dāng)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