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李
通常情況下,記事性的文章,總離不開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但循規(guī)蹈矩地介紹,又難免落入俗套,像八股文一樣讓讀者心生厭煩。那么,何不來一次變革?換個方式來記事!
這些年,那些事
福建省泉州市實驗小學五年級 楊梁暉
八月,家中。
老爸將我放到小推車中,然后到小區(qū)街道上進行“野外授課”。這一轉(zhuǎn),可就把太陽從東邊轉(zhuǎn)到了西邊?;氐郊?,廚房里的情形一下子令人瞠目結(jié)舌——稀飯從鍋里溢出,變成了滿地米湯。老爸愣愣地站在原地,還用閩南話說著:“這些稀飯怎么溢出來了!”過了一會兒,他才慢慢地從陽臺上拿來抹布,將桌上的米水一個勁兒地抹呀抹,又拿來拖把,俯下身子,吃力地把地上的米水拖干凈,嘴里還嚷著:“這些稀飯怎么溢出來這么多呀……”
媽媽回來了,聞到了米湯的味道,問老爸是不是什么東西灑了,他一個勁兒地搖頭說沒有,而我卻在那里喊著:“這些稀飯怎么溢出來了!”“這些稀飯怎么溢出來這么多呀!”……
幼兒園,教室里。
“蔡老師又要讓我們畫‘世界地圖’啦!”一個同學向我們喊著。一開始,蔡老師要我們用一張紙作畫,畫完了,掛在墻上,好像地圖一樣,因此被小伙伴們稱為“世界地圖”。當我們幾個同學圍在一起,正要鋪底色時,一個同學不小心將一瓶彩色顏料打翻在桌,還好不是很多??僧斄硪粋€同學想去把打翻的顏料擺正時,手一哆嗦,又把紅、藍兩瓶顏料撞倒在白紙上,這下可慘了,紙張上完全沒了“世界地圖”的樣兒。正當小伙伴們不知如何是好時,蔡老師走了過來,只見她搖搖頭,先在紅顏料旁添了幾筆,瞬間變成了美麗的楓葉;然后在藍顏料旁添了幾筆,霎時變成靜靜的湖泊。
不知是不是因為這次意外,這幅畫竟走出了“地圖”的行列,成為了幼兒園的“第一畫”。
小學,操場上。
我正在操場邊的草坪上無聊地看書,突然一個人影閃了過去,“哎喲!”我忽然覺得背被誰踢了似的,火辣辣地痛。我轉(zhuǎn)頭一看:“好呀!‘鹽巴’!你竟敢踢我!”我從草坪上爬起來,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鹽巴”卻笑了笑,轉(zhuǎn)身跑了。我也顧不上書包和書了,直直地向前猛追。眼看近在咫尺時,他卻做出了一個向后踢的動作,我下意識地一躲,“鹽巴”便趁我躲閃之時,加速跑了個不見人影。
我四面環(huán)顧,怎么也找不到他,只好向后退了幾步。“咦,什么咯到我的腳了?”回頭,只見“鹽巴”抱著腳:“你……你踩到我了!”我大笑:“哈哈!自作自受!”“鹽巴”卻喊著:“你頭上有東西!”我忙抬頭看……
“?。 }巴’!你踩我!別跑!”
這些年,那些事,有快樂,亦有痛苦,但歡笑淹沒了淚水,歡樂掩蓋了憂傷……
我希望快樂能成永恒!
(選自《作文周刊·小學五年級版》)
【點評】
告密、畫畫、嬉戲,雖然都是童年中的小事,卻給小作者帶來了無限的樂趣。小作者借用這些事例,抒發(fā)了心中對童年深深的懷念之情。爸爸極力隱瞞著“罪證”時,我卻“喊著”那些秘密,寫出了小孩子的稚氣、可愛;蔡老師修改畫時,“瞬間”和“霎時”既贊了老師的速度之快,又寫出了孩子們的驚訝和羨慕之情;在和小伙伴的嬉戲過程中,“狠狠地”瞪、“直直地”追,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的靈巧與頑皮,可愛又可笑。
小作者摒棄了按部就班地展示六要素的方式,先是以簡練的語言點出時間、地點,既避免了啰嗦的敘述,又簡潔、醒目,讓人印象深刻;再用片段式的鏡頭方式,回放當年曾經(jīng)的趣事,故事一和故事三沒有介紹事件結(jié)果,倒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更有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