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麗萍
“管、鮑”是指管仲和鮑叔牙。他們倆是好朋友。
管仲,原名管夷吾,字仲,穎上(今屬安徽)人。春秋初期齊國的大政治家。鮑叔牙是春秋初期齊國大夫,與管仲為莫逆之交。
管仲與鮑叔牙是發(fā)小,少年時就在一起游玩。鮑叔牙對管仲非常了解,知道他非平庸之輩,一定會建功立業(yè),出人頭地。倆人交往時,管仲經(jīng)常占鮑叔牙的便宜,鮑叔牙卻始終不以為然,一直對管仲很好。
他們長大成人以后,各自在事業(yè)上嶄露頭角。鮑叔牙做了公子小白的師傅,小白就是后來名震天下的齊桓公。管仲做了公子糾的師傅。
公元前690年,齊國內(nèi)政不穩(wěn),鮑叔牙事奉小白出奔到莒國,管仲和另一大臣召忽事奉公子糾出奔到魯國。公元前688年,小白從莒國回到齊國,做了國君,就是齊桓公。魯國武裝護送公子糾回國,欲與齊桓公爭位,被齊桓公打敗,公子糾被殺死,管仲也被囚禁。
這時,鮑叔牙站了出來,他向齊桓公推薦了管仲,而自己卻甘愿官居管仲之下。齊桓公采納了鮑叔牙的意見,委派管仲主持政務。從此,在管仲的輔佐下,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霸主。
其實,管仲對老朋友、好哥兒們鮑叔牙同樣有著清醒而深刻的認識。他后來動情地回憶他們的友誼說:“我年青時與鮑叔牙一起做生意,分紅的時候,常常多分給自己一點。鮑叔牙不認為我貪婪,他知道我因為家里窮才這么干的。我曾經(jīng)為鮑叔牙謀劃事情,卻越謀劃越糟糕,鮑叔牙也不認為我愚蠢,他知道時機有順有逆。我曾經(jīng)多次出來做官,卻都被國君辭退了。鮑叔牙并不因之認為我才能低劣,他知道我只是生不逢時而已。我曾經(jīng)多次在戰(zhàn)斗中逃走,鮑叔牙并不認為我怯懦,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奉養(yǎng)。公子糾爭王位失敗被殺,召忽忠于臣節(jié)而殉難,我卻被拘禁受辱。鮑叔牙也不以我之所為為恥。他知道我志向遠大,不會因小節(jié)上的挫敗影響自己對大的功業(yè)的追求??梢哉f,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啊?!睆倪@一段話,可以看出來,管仲是動了真感情的。
從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管仲固然是天下奇才,人中龍鳳,但鮑叔牙的為人更難能可貴。他的識人之明,他的自知之明,他的肯于讓賢、謙退的高風亮節(jié),千載之下,所見者不多。從某種角度講,沒有鮑叔牙,就沒有管仲?;蛘邠Q句話說,管仲之才固然少有,鮑叔牙的眼光與雅量則更不常有。
“管鮑之交”也在后世成為美好真摯、深厚友情的象征。管仲與鮑叔牙之間非同尋常的友誼,與“高山流水”傳說中的俞伯牙和鐘子期之間千古知音式的友情,是可以相提并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