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東北網絡臺,哈爾濱150000)
標題是對一則新聞中心內容的概括,是讀者篩選新聞的重要元素。讀者通過新聞標題闡述的新聞基本內容決定是否繼續(xù)瀏覽。由于新聞標題從很大程度上影響新聞的瀏覽量,在競爭白熱化的網絡新聞以及移動端推送的時代,隨著市場化的進一步加深,高點擊率和高訪問量成為媒介之間的主要競爭點。因此,很多網站在制作新聞標題時,為博眼球提高點擊率,才出現(xiàn)了“標題黨”現(xiàn)象。
跟原創(chuàng)新聞相比,大多數(shù)新聞網站更多的是轉載的新聞。但是,大量轉載的稿件,如果不對標題進行修改,很難能引起讀者關注,同時搜索引擎也不會抓取。所以各家網絡媒體為了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特色,滿足不同受眾的特定需求,改標題就成了一種通行的規(guī)律,“標題黨”現(xiàn)象也由此而生。現(xiàn)對網絡新聞中存在的“標題黨”的類型進行分析。
由楚天都市報刊發(fā)的 《老人不聽勸執(zhí)意給騙子匯款民警上門保住近百萬元》一文,本是揭示社會上存在的以老年人為坑害對象的詐騙案件,并對民警及時出手相助表示肯定,然而經過 “標題黨”之手,把文章中列舉騙子在電話中提到“此事不能讓他人知曉”擺出來,作為新聞的標題,即《老人不聽勸執(zhí)意給騙子匯款稱此事不能讓他人知曉》,文章原本強調的揭發(fā)犯罪案件,以及遇到此類問題的應對方法,一概沒有表達出來,反而模糊了主語,沒有陳述清楚“此事不能讓他人知曉”實際是騙子用語,誤導了讀者,難以反映事實的真相。
由人民網發(fā)布的《“中方入侵希拉里郵件服務器?”外交部回應:中方堅決反對竊密活動》一文,主要闡述了中方是網絡安全的堅定維護者,堅決反對并打擊任何形式的網絡攻擊、竊密活動。中方在倡導國際社會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礎上,通過對話合作共同應對網絡安全威脅。然而經過“標題黨”之手卻成了《美指責中方入侵希拉里郵件服務器 外交部回應:你覺得呢?》“你覺得呢”完全是新聞中根本不存在的字樣,這種標題很容易讓讀者聯(lián)想到事情似乎另有隱情,而實際上新聞中要表達的觀點十分鮮明,并沒有任何的遮遮掩掩。這種為了吸引受眾的注意,不惜篡改標題以博眼球的,使新聞要表達的觀點被曲解,是概念異化的表現(xiàn)。
環(huán)球網新聞 《英國游客稱泰國游玩時被下藥強奸警方以丟失財物案處理》一文中,主要介紹了英國游客經歷這一事件的過程,以及泰國警方的反應。經其他媒體轉載之后就成了 《真相細思極恐!英國游客被強奸究竟怎么回事?背后原因及詳情毛骨悚然》不但沒有描述出文章主要內容,反而是對改新聞事實進行了夸大,并對新聞中未提及的事件背后原因進行不恰當?shù)匿秩?。標題黨就是抓住了此類新聞的敏感詞,并對新聞進行神秘化處理,企圖吸引讀者的注意,達到增加點擊率的效果。這種標題的處理實際就是一種新聞娛樂化的傾向,并沒有關注新聞的傳達的事實,卻故弄玄虛橫生枝節(jié)。
按照 《互聯(lián)網站從事登載新聞業(yè)務管理暫行規(guī)定》,網站只能轉載規(guī)定范圍的新聞,或者在原創(chuàng)新聞的基礎之上進行再加工,集合成專題新聞。這就意味著,新聞網站除了發(fā)布少量原創(chuàng)稿件外,搜集和整合來自其他媒體的新聞稿是其主要的編輯職責。這樣一來,網絡新聞資源相對匱乏,存在一定的同質化傾向,面臨品牌建立的困境。為了走出這種困境,并避免對原內容進行修改所造成的侵權,大量網站通過修改標題來彌補自己自采新聞不足的短板,以突出自己的個性特征,吸引受眾的眼球。
眾多網絡媒體生存的主要途徑來源于各種形式的廣告收入,受這種行業(yè)現(xiàn)實的支配,點擊率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網站的經濟效益。網絡媒體要得到豐厚的經濟效益,點擊量是首要保證的基礎保證。所以,各家網站都使出渾身解數(shù),用具有爆炸性、尖銳性、庸俗化、娛樂化的詞語激起人們的獵奇心理,卻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標題本該秉承的真實性以及規(guī)范性,違背了受眾本位的初衷。
在新聞的表現(xiàn)形式上,網絡新聞與傳統(tǒng)紙媒存在差異。紙媒的新聞標題表現(xiàn)形式多樣,可以采用單行標題,也可采用復合標題,且標題與內容一起出現(xiàn);而網絡新聞標題大多采用的是單行標題,題長受限,且新聞標題與內容是分開的,是遞進式的分層展現(xiàn)。受眾在瀏覽網頁時,最先接觸到的是新聞標題,因此,在面對網絡海量的信息與受眾有限的注意力時,只有新聞標題引人入勝,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因此,標題對于網絡新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從監(jiān)管層面來說,雖然我國已經出臺了與網絡新聞相關的規(guī)定與公約,但在執(zhí)行方面,并沒有可以操作的具體細則,對網絡新媒體缺乏一個長期有效的監(jiān)管機制,對“標題黨”現(xiàn)象沒有相應的懲戒制度,沒有形成法律威懾力,這也在不同程度上縱容了“標題黨”現(xiàn)象的泛濫。
隨著互聯(lián)網的迅速發(fā)展,媒介渠道呈現(xiàn)多元化,信息呈指數(shù)增長。面對爆炸式的信息增長趨勢,網民的閱讀形式呈現(xiàn)出碎片化的特點。據(jù)統(tǒng)計,約20%的讀者,瀏覽新聞只看標題不看內容,詳細閱讀內容的讀者僅占一成。在重大的熱點事件中,網民常表現(xiàn)出一種對正面信息的質疑與不信任,更愿意相信網絡上的各種“揭秘”、“曝光”。 不得不說,“標題黨”正是利用了受眾的這種心理,才能得到廣泛傳播。
新聞的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一味地追求用標題來吸引受眾關注,勢必會盲目突出新聞的趣味性、顯著性和接近性,使得新聞標題逐漸走向擦邊化、虛假化的狀態(tài)。再加上網絡的傳播特性,受眾之間可以互相轉發(fā),勢必會造成虛假新聞的無節(jié)制蔓延。
前文有述,約20%的讀者通過閱讀新聞標題來了解一篇新聞的中心內容,這類人群是不瀏覽新聞內容的,但是受眾通過 “標題黨”了解到的信息是片面的、極端的,隨著網絡媒體的發(fā)展,這很容易給受眾帶來錯誤的信息和引導,進而引發(fā)受眾對新聞事件錯誤的價值判斷。
公信力,是一個媒體在受眾心目中長期形成的權威性、信譽度和社會影響力。但近年來,“標題黨”的泛濫,是對媒體公信力的巨大挑戰(zhàn)。這一方面背離了新聞原則,污染了網絡傳播環(huán)境;另一方面也導致了受眾對媒體的不信任,嚴重損害了媒體在受眾心中的權威與公信力。對于受眾來說,加強媒介素養(yǎng),提升自身的價值判斷和批判性思維水平是抵御“標題黨”侵蝕的重要途徑。
對于媒介來說,互聯(lián)網降低了從事新聞生產的門檻,這就導致了一部分新聞從業(yè)者媒介素養(yǎng)的缺失。因此,要建立健全嚴格的網絡把關人制度,堅決杜絕“標題黨”現(xiàn)象,同時,相關部門也要加大監(jiān)管與執(zhí)法力度,要有相應的獎懲制度,通過相關政策及法律的威懾,來治理網絡“標題黨”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