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心
“龍文”是一套由我的姨夫洪茂業(yè)先生創(chuàng)造的記錄廣東省潮汕海陸豐河洛方言語音的文字系統(tǒng),并于上世紀90年代末確定了龍文字形。今年的畢業(yè)設計,我將原有的龍文的字形與結構做了字體再設計,以數(shù)字化的形式展現(xiàn)了方言文字的獨特魅力。
洪茂業(yè)先生年輕時,對他所處的“閩南語系”海陸豐河洛方言做了許多發(fā)掘與研究,對語言、文字、思維進行了諸多探索。基于此,他創(chuàng)作了一套可以記錄當?shù)胤窖缘挠浺粑淖帧褒埼摹薄}埼淖帜副旧頉]有含義,全靠字母代表的拼音和聲調符號相拼生成音,并通過調標記錄實際說話時的聲調??梢哉f,它是具有錄音色彩的聲音“文符”,打破了閩南語無法用文字準確記音的局面。
洪先生告訴我,“龍文”一詞是他在2000年1月上海出版社出版的《龍文化與民族精神》一書中獲取的靈感。狹義的“龍文”是指海陸豐河洛方言口音文字,廣義“龍文”則是指閩南語地區(qū)的方言文化,包含龍文的文字系統(tǒng)、龍文對漢字的釋義及對龍漢文字混用的鄉(xiāng)音記錄,以及以龍文對漢字的文讀、俗讀的語音記錄及對俗語、俚語等瀕危方言的保護。
此外,洪先生還編著了很多地方口訣及童謠,用于教導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我有幸能在第一時間接觸學習到這樣一款未世的語言文字,并得到他的親自指導,它就像一顆種子,深深植入了我的心里。
大四上學期,我收集整編了洪先生所著的資料,內容極其豐富,從文字的歷史關系、文字發(fā)展演化的階段、文字造字過程,到語音與文字、思維邏輯關系、文字與海陸生態(tài)的關系等方面都,有諸多論述使我驚嘆萬分。例如龍文共有八個聲調和一個輕音,按閩南語的平、上、去、入再分陰陽成八調,聲調調標則取自海陸豐物產的山珍海味作代表的豬、蟹、兔、狗、鱉、鱟、魚、蠐八個物種,用其對應的音節(jié)變化作為韻母拼讀時的聲調記號。經過一個多月的收集,我漸漸對龍文有了系統(tǒng)的了解。
在參與學院畢業(yè)作品進度匯報時,我將自己的研究所得向老師們作了詳細說明,得到了肯定與鼓勵。老師們建議我開發(fā)數(shù)字化的龍文字庫,以漢儀旗黑為參考字形,挑戰(zhàn)最具難度的正文閱讀字體——粗黑體。我明白,從文字設計的未來趨勢講,媒體影像的屏幕閱讀是未來字體發(fā)展的領域,漢儀旗黑文字字形透出的氣質,使其適用于多環(huán)境下的編輯字體,粗黑體的設計則能使文字更具陽剛之氣,有利于在大眾在未認識它時的有力發(fā)聲,強化龍文字本身的力量感。
但同時我也明白,龍文有16個聲母,48個韻母,共64個字符,外加9調以及兼容字符等符號,可形成7000多個文字,要把字庫開發(fā)出來,是一場身心的挑戰(zhàn)。
2018年3月底,我開始寫畢業(yè)論文,并堅持每天用龍文寫字創(chuàng)作。我從地方性的典籍經句里摘出符合自己當下心境的詞句,用自由多變的線條反復書寫,不去考慮原有的字形結構,只追求線條之間的組合與穿插。論文完成后,不少同學和朋友開始詢問我龍文背后的文化歷史。這時候,我發(fā)現(xiàn)僅僅展示文字的字體設計太過于單一和局限,我應該在展示龍文文化系統(tǒng)的基礎上,通過更年輕的字體設計形式和信息圖表等多角度的方式來展現(xiàn)龍文字魅力,這樣才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就這樣,我的龍文字設計作品逐漸有了清晰的構架。
2017年5月,畢業(yè)設計進入最后一個月。展覽的最終呈現(xiàn)是當下的首要任務。我將展出形式定為包括字體設計、書籍設計、信息可視化設計、motion graphic視頻及衍生品在內的一整套文字系統(tǒng)視覺形象設計。在考慮展示的交互方式時,我覺得還需要一本能全方位說明我設計理念的書籍。
這幾乎是在挑戰(zhàn)短期排書的極限。與此同時,對于一些我不擅長的內容,我把它們交給了第三方。我找來一位能力很強的學弟幫我制作動效視頻,還見縫插針地把名片、衍生品等周邊材料準備好了。書籍設計完畢后,由于印刷費用昂貴,我還以眾籌的形式開展了籌款,并借助它為我的畢設展覽預熱。短短5天時間,就有三十位朋友支持我的創(chuàng)作。
在6月5日~9日的畢設作品展覽中,我的設計作品《語音文字——龍文》與《龍文·文字設計探討》一書得到了學校各級領導和老師的青睞和關注。
我深知,龍文的價值遠不止于字體設計,閩南語作為中國古語保留得最多的方言之一,其背后蘊藏的珍貴又豐富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正等待深挖,其在語音上反映出的與海陸相關的生態(tài)生命系統(tǒng)也值得被探討與研究。
責任編輯:曹曉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