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話劇《杜鵑山》到京劇《杜鵑山》

      2018-12-10 09:14:14沈鴻鑫
      上海藝術評論 2018年4期
      關鍵詞:話劇京劇

      沈鴻鑫

      “家住安源萍水頭,三代挖煤做馬?!眱?yōu)美抒情的京劇唱腔回響在我的耳畔,又把我?guī)Щ氐搅恕抖霹N山》色彩斑斕的戲劇場景之中。這部作品曾經(jīng)感動過千百萬觀眾,但人們未必知道,在幕后,從話劇《杜鵑山》到京劇《杜鵑山》,它的創(chuàng)作、改編過程中經(jīng)歷了多少風風雨雨。

      話劇《杜鵑山》亮相舞臺

      事情要從55年以前說起。1962年冬天,北京出版的《劇本》月刊1962第10-11期上發(fā)表了一部話劇劇本,劇名為《杜鵑山》,作者是上海歌劇院的編劇王樹元。當時我還是上海戲劇學院的一名研究生,是在上戲圖書館閱覽室里讀到這個劇本的。我才讀了幾頁,就被那具有傳奇色彩的劇情和性格鮮明的人物所吸引了,一口氣讀完了這個劇本。

      劇本的傳奇色彩鮮明,“搶一個共產(chǎn)黨”構思奇特。劇本主題也很鮮明,通過一支農(nóng)民武裝的起落盛衰,闡明了只有在共產(chǎn)黨領導下,才能走上康莊大道,突現(xiàn)了“黨指揮槍”的真理。整個戲情節(jié)曲折跌宕,矛盾尖銳激烈。特別是成功地塑造了烏豆和賀湘兩個具有不同風采的英雄人物的形象以及一批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烏豆是一位成長中的英雄,他苦大仇深,勇猛無畏,嫉惡如仇,但性格莽撞,身上有江湖習氣、山頭主義、個人復仇等思想因素,故而履履犯錯,在鐵血團的戰(zhàn)斗實踐中,在黨組織、賀湘的教育、引導下,逐漸走上正確的道路,成為一名無產(chǎn)階級的堅強戰(zhàn)士。賀湘是一位成熟的共產(chǎn)黨人的形象。她出身工人,很早投身革命,受到斗爭風雨的歷練,她的丈夫是革命烈士。她有豐富的對敵斗爭的經(jīng)驗,面對敵人的酷刑、絞架,毫無懼色,正氣凜然,從容應對,嚴詞斥責;在戰(zhàn)斗的炮火中身先士卒,奮不顧身。對隊伍中的叛徒、內(nèi)奸也能及時洞察其奸。她堅決執(zhí)行黨的正確路線,又善于做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她把黨的陽光帶進了鐵血團,逐漸引導這支農(nóng)民武裝走上正確的道路,匯聚到?jīng)坝颗炫鹊母锩榱髦?。劇中其他人物,如石匠李的堅定干練,杜鵑媽媽的質(zhì)樸善良、毒蛇膽的殘暴毒辣、溫七九子的陰險奸詐,也刻畫得栩栩如生。

      話劇《杜鵑山》劇本發(fā)表后,得到了廣大讀者的好評和文藝界的關注。很快就被上海人民藝術劇院二團搬上了舞臺,同年12月15日在上海徐匯劇場首演。我也有幸在第一時間觀看了演出。這個戲由著名導演王嘯平導演,演員有武皓、王頻、梁大成、嚴翔、程素琴、錢楓、趙家彥、周志宇、陳體江等。整個舞臺演出重彩濃墨,氣勢雄勁。武皓的烏豆、王頻的賀湘等演得極其出色,感人,成功地演繹了劇本的深刻內(nèi)涵。

      這次演出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上海戲劇界專門舉行座談會,黃佐臨、孔羅蓀、沈浮、葉以群等名家充分肯定了這個戲在思想、藝術方面的成就。劇作家、評論家陳恭敏在評論文章中說:“青年劇作者王樹元同志在《杜鵑山》中,以火辣辣的革命熱情和傳奇色彩,描寫了大革命失敗以后,一支揭竿起義的農(nóng)民武裝,主動尋找黨的領導,劫法場‘搶來一個女共產(chǎn)黨員,經(jīng)歷一場尖銳復雜的斗爭,受到鍛煉和改造,終于走上正確的革命道路。整個劇情脈絡清楚,戲劇動作的發(fā)展跌宕有致,曲折多變;語言也下過一番錘煉功夫,聽來鮮明生動,鏗鏘有聲??伤闶歉锩鼩v史劇作一個新的收獲”(《漫談〔杜鵑山〕的主題與情節(jié)構思》)。

      1963年7月,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也在北京上演了話劇《杜鵑山》,沈陽評劇團改編演出了評劇《杜鵑山》。之后,全國有許多話劇、戲曲團體紛紛搬演或改編演出,《杜鵑山》“火”了!

      話劇《杜鵑山》的原作者王樹元

      話劇《杜鵑山》的原作者是上海歌劇院的編劇兼演員王樹元先生。王樹元生于1931年,山東章丘人氏。出身于一個有著書香之氣的富裕農(nóng)家。祖父是清末舉人。王樹元從小入私塾、小學,后隨伯父到濟南,上小學,讀中學。他就讀的濟南中學系早期同盟會會員劉冠三創(chuàng)辦,辦學追求革命性、民主性、科學性,王樹元受到了進步思想的啟蒙。他學習用功,喜歡戲曲,曾跟同學歐陽中石學唱京劇。1948年濟南解放,王樹元參加了第三野戰(zhàn)軍新安旅行團。新安旅行團原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全力贊助下成立的一個少年兒童抗日團體,1935年由新安小學14名學生組成。他們輕裝簡從,走南闖北,宣傳抗日,在戰(zhàn)爭的炮火中逐漸發(fā)展壯大。解放戰(zhàn)爭中,他們隨華東野戰(zhàn)軍(后改第三野戰(zhàn)軍)轉戰(zhàn)南北。

      1949年,王樹元隨解放大軍進入了上海。1950年新安旅行團更名華東文化部新旅歌舞劇團,后又與幾個單位合并,1956年成立了上海歌劇院。王樹元開始是當演員,1951年春,新安歌舞劇團排演第一部大型歌舞劇《王貴與李香香》,王貴的扮演者就是王樹元。新安歌舞劇團的演員們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們大多藝術素質(zhì)較好,有革命熱情,演出實踐機會多,又長期受到民間藝術的熏陶,加上進入上海后,劇團延請了著名昆曲名家、音樂教育家、有造詣的演奏家、舞蹈家來劇團悉心指導和嚴格訓練,演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這部風格清新、生活氣息濃郁的新歌劇立即受到了上海觀眾的歡迎。隨后,王樹元又在歌劇《白毛女》里出演王大春,在《小二黑結婚》里扮演小二黑,他還主演了歌劇《劉介梅》《草原之歌》,地方戲《夫妻觀燈》等。他逐漸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歌劇演員。

      王樹元不僅有表演才能,同時也很有文學天賦,他喜愛寫作,在當演員時,就經(jīng)常筆耕。有一段時間是既做演員,兼做編劇。他業(yè)余寫作,并常常泡在圖書館里學習戲劇理論,研讀中外名??;或觀摩各種戲劇演出,以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yǎng)和寫作水平。后來在領導的支持下,改任編劇。

      他寫《杜鵑山》并非偶然,而是厚積薄發(fā)。其緣由要從50年代首次去湘贛老區(qū)慰問演出說起。那時新安歌舞團奉命隨中央慰問團赴中央蘇區(qū)和閩贛等南方革命根據(jù)地慰問演出。在慰問演出期間,他們參觀了瑞金沙洲壩紅軍井、古田會議舊址等革命圣地,聽當?shù)乩相l(xiāng)講述當年的革命故事。那些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紅軍艱苦奮戰(zhàn)的事跡、老區(qū)百姓對革命、紅軍火熱赤誠的精神深深感動了王樹元?;貋砗笏透鶕?jù)這些素材寫了幾個小歌劇。但他對蘇區(qū)的情愫一直難以釋懷。1957年1月,他再次前往深入生活。在老區(qū),他每天翻山越嶺,起早摸黑,訪問了許多當年的紅軍戰(zhàn)士、游擊隊員、黨的工作者、白皮紅心的甲長、烈屬和當?shù)氐狞h史工作者;走進了無數(shù)當年黨的交通站、秘密聯(lián)絡點、革命基點村、紅色堡壘村,花了小半年時間,搜集到了大量鮮活、感人的生活素材,單單記錄在筆記本里的就有15萬字之多?;氐缴虾:?,他創(chuàng)作了他自己的第一部大型歌劇作品《赤膽紅心》,熱情謳歌了蘇區(qū)人民對革命的滿腔赤誠。

      但意猶未盡,1958年,他又開始了大型話劇《杜鵑山》(開始劇名并不叫杜鵑山)的創(chuàng)作,作品描寫一支秋收暴動的農(nóng)民自衛(wèi)軍,在鄉(xiāng)親們支援下艱苦、驚險戰(zhàn)斗的故事。這部作品的寫作并不順利。1958年,寫了初稿、二稿,劇名為《山火》,并不成功。1959年6月寫出第三稿,劇名改為《一桿紅旗》,到1961年已改到第六稿,劇名為《賀湘與烏豆》,但每一次都遭到退稿的命運。王樹元陷入了沉思。他靜下心來,研究前幾稿的問題癥結所在,仔細回憶采訪中得來的一幕一幕的故事,冷靜審視這些原始素材,努力挖掘其深刻的內(nèi)涵,逐漸聚焦到農(nóng)民暴動與無產(chǎn)階級政黨的關系上面,引出了共產(chǎn)黨找自衛(wèi)軍、自衛(wèi)軍三起三落,“搶一個共產(chǎn)黨”的構思。峰回路轉,他根據(jù)新的思路,寫出了第七稿,以前劇中寫的真實地名是筆架山,王樹元根據(jù)井岡山暮春初夏滿山開遍如火如荼的映山紅,將劇名改成了《杜鵑山》。之后又在此基礎上改了二稿,1962年秋改成了我們看到的第十稿。話劇《杜鵑山》經(jīng)過三四年的反復修改加工、錘煉琢磨,終于以嶄新的面貌面世了。

      兩臺京劇《杜鵑山》

      1963年,為了迎接1964年全國京劇現(xiàn)代戲觀摩演出大會的舉行,各地都緊鑼密鼓地準備劇目。有兩個京劇團體不約而同地看中了《杜鵑山》。

      1963年夏天,寧夏京劇團到沈陽演出,觀看了沈陽評劇團演出的評劇《杜鵑山》 ,該劇由徐固若、曹克英移植改編,由評劇名家韓少云等主演,相當精彩。寧夏京劇團覺得這個戲很適合京劇的形式演出,他們也正好在找現(xiàn)代戲的題材,于是就決定移植《杜鵑山》,由殷元和、孫秋田執(zhí)導,由著名京劇楊派老生李鳴盛飾演烏豆,李麗芳飾演賀湘。

      差不多與此同時,1963年年底,北京京劇團也在著手改編《杜鵑山》。由薛恩厚、張艾丁、肖甲、汪曾祺編劇,肖甲、張艾丁導演。演員陣容相當強大,由趙燕俠飾演賀湘,裘盛戎飾演烏豆,馬長禮飾演溫七九子,譚元壽飾演石匠李,萬一英飾演杜鵑媽媽,“四大須生”之一的馬連良也參與其中,甘當綠葉,出演鄭老萬一角。

      于是,在1964年6月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京劇現(xiàn)代戲觀摩演出大會上,令人矚目地同時出現(xiàn)了兩臺京劇《杜鵑山》。這兩臺戲各有千秋。北京京劇團的《杜鵑山》,演出陣容豪華,名角薈萃。改編本的情節(jié)設置和人物對話很生活化,老藝術家們?yōu)檫@個戲設計了很多優(yōu)美的唱腔和富于表現(xiàn)力的舞臺表演,如裘盛戎唱的“大火熊熊照亮天”等唱腔非常動聽。裘盛戎原為銅錘花臉,在塑造烏豆形象時,從唱、念、做幾個方面突破了行當?shù)氖`。這個戲備受各界關注,隨后連演200場,座無虛席。

      寧夏京劇團的《杜鵑山》也有鮮明的特色。寧夏京劇團是1958年由中國京劇院四團支邊來到寧夏而成立起來的;而中國京劇院四團的前身乃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京劇團。他們有著長期部隊生活的基礎,所以演《杜鵑山》這樣的題材,有其有利的條件。而且這個戲角色很整齊,李鳴盛身體魁梧,氣宇不凡,扮演烏豆很為合適。他原是唱老生的,在演烏豆時,在老生唱腔中揉進了花臉、紅生的唱法,形成一種生、凈結合的表演風格,把烏豆這樣一個草莽英雄的豪放性格表現(xiàn)得非常鮮活。以致裘盛戎也贊不絕口,說:“鳴盛把老生和花臉的特點融合的這么好,他的烏豆演得比我強得多”。扮演賀湘的李麗芳30歲剛出頭,嗓音寬厚明亮,扮相英武,唱、做也很出彩。她出場的四句念白,從京劇的定場詩脫胎而出,又帶有新詩的氣魄和風格,既切合人物,又富于新意。

      從當時的反映來看,對寧夏京劇團的《杜鵑山》更加熱烈一些。所以會演結束后,文化部指示長春電影制片廠將寧夏版的《杜鵑山》拍攝成影片。但就在寧夏京劇團大隊人馬途經(jīng)北京轉道前往長春之際,突然接到通知:調(diào)李麗芳到上海,擔任《海港》中的方海珍一角。這樣,拍攝電影的事情就此擱置下來。

      打造新版京劇《杜鵑山》

      “文革” 開始后,北京京劇團的《杜鵑山》因為曾受到北京市委彭真、鄧拓等人的支持,而被迫停演。但江青并沒有忘記這個戲,1968年年底她又授意北京京劇團重新改編、加工《杜鵑山》和《節(jié)振國》 兩個現(xiàn)代戲。為了顯示不同于以往的《杜鵑山》,她指令改劇名為《杜泉山》。她換掉了原來的主演趙燕俠,調(diào)中國京劇院的杜近芳擔任賀湘一角,烏豆、石匠李還是由裘盛戎和譚元壽扮演。北京京劇團重新組織了創(chuàng)作班子,由汪曾祺、楊毓敏等編劇,周仲春任導演,由張君秋、唐在炘、熊承旭以及作曲家王酩、牟洪等擔任音樂設計。劇組十分努力,1969年,30余人的主創(chuàng)班子去安源,并沿著當年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的途徑體驗生活?;鼐┖?,投入緊張的修改工作,其間改了幾個稿本。1970年8月,江青審看了《杜泉山》的排演,但她并不滿意。一個原因是毛主席認為只反映秋收起義,而不反映其他革命根據(jù)地的革命斗爭是不全面的。他尤其對劇中女主人公賀湘的姓名極為反感。1970年10月,在一次會議上,她把《杜泉山》的創(chuàng)編任務交給于會泳主管。

      差不多在同一時期,上海也在搞“秋收起義”題材作品的創(chuàng)編。1969年上海成立了由編劇王樹元、宗華、倪競雄、黎中城、作曲阿克儉等組成的創(chuàng)作組,改編京劇《杜鵑山》。王樹元一行到湖南、江西老革命根據(jù)地深入采訪,體驗生活。王樹元為了核實史料,前往井岡山采訪,跑遍了30幾個據(jù)點,事實證明原來話劇本所寫的故事符合歷史真實。并搜集到了不少新的珍貴素材,比如后來新版《杜鵑山》第四場里寫到的,雷剛學文化,寫打土豪的“豪”字少了一條腿,雷剛說:“這是咱們打土豪,叫我雷剛打折了”。這個細節(jié)就是這次深入生活時獲得的?;貋硪院笏麄冞M入改編工作,到1970年已寫出了初稿的提綱。

      于會泳接手這個任務后,對創(chuàng)作演出班子作了大幅度的調(diào)整。1970年年末,把上海的王樹元、黎中城調(diào)到北京,成立了由王樹元、汪曾祺、楊毓敏、黎中城組成的編劇組,王樹元任組長,汪曾祺任副組長。導演組由周仲春、張賓江分管表演和調(diào)度,請來著名話劇演員刁光覃、朱琳負責指導演員的念白。唱腔和音樂設計由于會泳擔任,輔以龔國泰與胡炳旭(任指揮)。演員陣容作了重新安排,調(diào)來上海青年京昆劇團的旦角演員楊春霞來擔任女主角。劇中人的姓名也多有改動,如賀湘改為柯湘,烏豆改為雷剛,石匠李改為李石堅,溫七九子改為溫其久等。具體角色分配是楊春霞、楊淑蕊、嚴桂祥飾柯湘A、B、C角,馬永安飾雷剛,高牧坤飾李石堅,李寶春飾李石堅,張學海飾鄭老萬,劉桂欣飾杜媽媽,王忠信飾溫其久。劇組成立后,又去井岡山短期體驗生活。

      編劇組先是研究北京團原《杜泉山》稿本的長處和問題,領導和觀眾的主要意見是覺得戲搞得一平二散。他們重新討論了全劇的結構、場次、情節(jié)、人物、沖突、主要唱段等,然后進入改稿的寫作。他們采用分頭執(zhí)筆,相互修改,集體討論定稿的辦法,四位編劇通力合作,各自發(fā)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又凝聚成集體的智慧。如此寫出了劇本初稿,立即征求專家意見,然后改出了第二稿。

      第二稿出來后,交于會泳審看,于會泳認為結構、人物、劇情基本可以,但還需細摳。另外,于會泳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那就是要求《杜泉山》中的對白全部要采用韻白,目的是增強念白的詩意和表現(xiàn)力,同時使念白與唱自然地銜接起來。于是編劇們又分工寫出一稿韻白版的劇本。稿子出來后,先是編輯組互相修改,集體討論定稿。最后一道工序是于會泳參加,與四位編劇一起,關起門來,一句一句地念,一句一句地改,一場一場地過,包括唱詞、念白等,大家討論,反復推敲,予以確定。

      這個新的稿本與話劇本相比,結構、劇情、人物設置沒有大動,但作了局部的調(diào)整。如把原來第四場的前半部分單獨為一場戲,就是新本中的第四場“青竹吐翠”,寫柯湘來到杜泉山之后的面貌變化。雷剛入黨提前了,增加了雷剛學文化、柯湘為雷剛和戰(zhàn)士們編草鞋,為田大江縫補衣服等細節(jié)。雷剛、杜媽媽被俘后的相見,改為在牢房之中,于是有了“鐵窗訓子”。戲的后半部分增加了武戲的份量。新稿共有九場戲,分別為:一、長夜待曉,二、春催杜鵑,三、情深如海,四、青竹吐翠,五、砥柱中流,六、鐵窗訓子,七、飛渡云塹,八、霧嶺初晴,九、漫卷紅旗。人物方面,話劇中杜小山是犧牲的,新稿中杜小山?jīng)]有死。原來話劇里沒名沒姓的“長工”,現(xiàn)設置為田大江這一人物,戲份增加,第七場由他帶領飛越鷹愁澗,并寫他在戰(zhàn)斗中犧牲。

      新版加強了對柯湘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話劇本里,烏豆居于更突出的位置。新稿本把柯湘確定位第一號人物,把柯湘的行為作為劇本的主要貫串動作,圍繞柯湘來組織戲劇沖突。還增寫了柯湘與愛人趙辛同來尋找雷剛,而趙辛在途中犧牲的細節(jié)。為柯湘設計了好幾段重要的唱段,如訴說家世的“家住安源”、表現(xiàn)革命信仰的“亂云飛”等。修改中,還加強了戲的矛盾沖突。如第五場“砥柱中流”,雷剛下山后,溫其久煽動戰(zhàn)士們下山一段戲,柯湘與溫其久的矛盾,安排了四個戲劇沖突的浪頭,因為這次修改、編創(chuàng)是于會泳主持并親自參加的,當然帶有“三突出”的印痕。但幾位編劇注意了在加強柯湘形象塑造的同時,也努力刻畫好其他人物的形象。

      新版本還有一個重大的改動,就是從頭到尾改用類似詞曲長短句式的韻白體制。如柯湘的“風里來,雨里走,終年勞累可所有?只剩得,鐵打的肩膀粗壯的手……”雷剛的“豪門不入地獄,窮戶難進天堂”等。

      新版本重新設計了唱腔、音樂,運用了歌劇創(chuàng)作中主導動機的手法,為柯湘設計了一個象征她形象的音型(也稱“特性音調(diào)”),并在全劇中貫串使用。另外為柯湘等主要人物設計了重要的唱段或成套的唱腔。如柯湘在第二場里的〔西皮娃娃腔〕“無產(chǎn)者等閑看驚濤駭浪……”,第三場里的〔反二黃〕”家住安源萍水頭……”和〔反二黃原板〕“黃連苦膽味難分”,第五場里的〔二黃〕“亂云飛松濤吼群山奔涌……”等;雷剛在第一場里的〔西皮原板〕“三起三落幾經(jīng)風浪……”、第五場里的〔二黃〕“大火熊熊濃煙卷……”等,李石堅在第四場里的〔西皮娃娃調(diào)〕“杜鵑山青竹吐翠蓬勃向上……”等等。音樂中融入了一些湖南、江西民歌、戲曲音調(diào)的元素。

      新版劇本基本定稿,音樂大體完成,已經(jīng)是1972年的7月了。接下來是十分繁重和緊張的二度創(chuàng)作和排演的工作。包括導演構思、音樂配器、表演設計、武打安排、舞美制作等。整個劇組非常辛苦,每位同志幾乎把全副身心都投入到制作和排演之中。一年多時間里,夜以繼日,沒有假期,沒有休息,除了吃飯、睡覺,剩下的時間都是在北京工人俱樂部的舞臺上下度過的。練功、練唱、合樂、排戲、摳戲,每一個表演動作、每一句唱腔、每一段念白、每一個音符,都是反復推敲,反復琢磨,力求精準。主要演員楊春霞等更是辛勞,她要克服普通話不標準、形象與角色距離大、文武兼重等困難,但她知難而上,刻苦磨礪,取得了佳績。一年排練體重下降了4公斤。在此過程中,演員們受到了李少春、裘盛戎、刁光覃、朱琳等老藝術家的悉心指導。所以,新版《杜泉山》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周恩來和葉劍英等領導同志對《杜鵑山》一劇給予諸多關心。1973年6月25日晚,修改后的京劇《杜泉山》在北京工人俱樂部舉行審查演出,周恩來、葉劍英、華國鋒、董必武等中央領導觀看了演出。周總理說:“這個戲,從戲到演員都有很大的變化。對外交部說一下,這個戲很好,值得看一看。楊春霞有很大變化,很不容易”。葉劍英同志說:“面貌大變。大家都說這是很好的戲,從內(nèi)容到藝術都好”。審查演出后,于會泳打電話給劇組,說:“中央領導的意見,《杜泉山》還是改名《杜鵑山》好?!庇谑蔷﹦』謴土恕抖霹N山》的劇名。

      1973年9月,京劇《杜鵑山》在北京正式公演。北京京劇團的《杜鵑山》演出劇本,由10月號的《紅旗》雜志和10月10日的《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同時發(fā)表,署名“編劇 王樹元等”。

      此后,周恩來總理幾次陪同外賓觀看京劇《杜鵑山》。1974年10月,《杜鵑山》應阿爾及利亞布邁丁主席邀請,赴阿爾及利亞訪問演出,也受到歡迎。

      京劇《杜鵑山》在北京公演后,各地的京劇團、地方戲、歌劇院團紛紛把該劇搬演或移植。1974年,北京電影制片廠將京劇《杜鵑山》拍攝成彩色影片,由著名電影導演謝鐵驪執(zhí)導,由楊春霞、馬永安、劉桂欣、王忠信等主演。1974年5月23日影片在全國上映,引起了強烈反響?!抖霹N山》一度風靡了全國。

      1974年,上海話劇團根據(jù)京劇《杜鵑山》重新改編、復排,12月23日在上海的人民劇場上演話劇《杜鵑山》,導演馬科,主演祝希娟、武皓、俞洛生、袁國英、趙家彥、嚴翔、諸葛明等。

      《杜鵑山》從話劇到京劇,走過的是一條艱苦復雜、曲折坎坷的創(chuàng)作之路?;仡欉@些,可以了解一段歷史,也可以從中汲取有益的經(jīng)驗和教訓。

      作者 上海藝術研究所研究員

      猜你喜歡
      話劇京劇
      話劇《坦先生》
      劇作家(2022年6期)2022-12-05 08:00:30
      京劇表演開始了
      童話世界(2020年14期)2020-12-18 05:04:38
      關于京劇穿越歷史傳唱不息的思考
      話劇《二月》海報
      藝術評論(2019年12期)2019-01-25 06:59:42
      我的京劇之路
      創(chuàng)辦少兒京劇班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45
      她眼里只有京劇一件事
      海峽姐妹(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7
      現(xiàn)代話劇繁榮時期(一)(1935-1937)
      現(xiàn)代話劇繁榮時期(二)(1935-1937)
      話劇《怒放》劇照
      參花(上)(2014年2期)2014-02-23 08:18:08
      临沧市| 洱源县| 慈溪市| 阜阳市| 武安市| 河源市| 莱西市| 城市| 灯塔市| 炉霍县| 兴文县| 呼伦贝尔市| 蒙自县| 盈江县| 高平市| 肥乡县| 永寿县| 涪陵区| 桐梓县| 桦甸市| 邢台县| 东乡族自治县| 刚察县| 泰和县| 土默特左旗| 晋中市| 谢通门县| 武冈市| 镇赉县| 耒阳市| 巴林左旗| 甘肃省| 金乡县| 阳泉市| 宁南县| 淳安县| 昔阳县| 尼勒克县| 顺义区| 泽州县| 怀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