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成璞 劉艷君 龍顯助
摘 要:文章涉及區(qū)位于黑龍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區(qū)。通過地面水質分析,以發(fā)源于山區(qū)植被復蓋率(70%以上)高的江河水質最好適于人畜飲用等的需要,而區(qū)內安肇與肇蘭新河及其滯洪區(qū)水質不能用于人畜飲用與生態(tài)建設,但改變了區(qū)內自然封閉狀態(tài);為發(fā)展灌溉、防治土壤鹽漬創(chuàng)造了環(huán)境條件。對淺層、中層、深層地下水質分析,深層地下水含有高的NaHCO3參與了區(qū)內蘇打鹽漬化土壤的形成,這一發(fā)現(xiàn),對利用改良蘇打鹽漬化土壤提出了理論依據(jù)。
關鍵詞:松嫩風蝕區(qū);水質狀況;深層地下水質;蘇打鹽漬化土壤
中圖分類號:S15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8)30-0066-02
Abstract: The area concerned in this paper is located in the semi-arid area in the wes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rough surface water quality analysis the water quality of rivers with high vegetation coverage (more than 70%) in mountainous areas is the best for human and animal drinking while the water quality of Anzhao and Zhaolanxin rivers and their flood detention areas can not be used for human and animal drinking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But it changed the natural closed state of the area and created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rrigation and prevention of soil salin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hallow, middle and deep groundwater quality, it is found that the deep groundwater with high NaHCO3 is involved in the formation of soda salinized soil in this area. This finding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oda salinized soil.
Keywords: Songnen wind erosion area; water quality; deep groundwater quality; soda salinized soil
1 風蝕區(qū)地理位置與行政區(qū)域
1.1 地理位置
位于嫩干中下游以東,呼蘭河通肯河分水嶺以西,松干北、烏裕爾河分水嶺以南。東經123-127°,北緯45-48°的黑龍江省西部半干旱區(qū)的松嫩低平原。
1.2 行政區(qū)域
行政區(qū)域包括大慶市的全境;齊齊哈爾市的龍江、甘南、泰來、齊市市區(qū)、富裕、克山、克東、拜泉、依安;哈爾濱市的市區(qū)、呼蘭、阿城、賓縣、雙城;綏化市的望奎、安達、肇東、青岡、蘭西、明水等縣(市)的全境或部分地區(qū)。是省和國家重要石油工業(yè)、農牧業(yè)生產基地。
2 水質狀況
從20世紀70年代北部引嫩工程規(guī)劃設計開始,到21世紀10年代,在松嫩低平原采取了水樣,進行多次水質狀況的研究,下面就其中有代表性水質中鹽分部份匯總如下:
2.1 地表水
以發(fā)源于無污染、植物覆被在70%以上的山區(qū)的嫩江、松花江、烏裕爾河水質較好,適于人畜飲用與工農業(yè)生產、生態(tài)用水水質的要求,而發(fā)源于高地農田與草原的安肇、肇蘭新河及其滯洪區(qū)水質較差,不能用于人畜飲用,但在有完善的排水系統(tǒng)后,在干旱年可用于農田與草原的灌溉。
2.2 地下水
地下水包括淺層(1-5m);中層(150-200m),深層(970-3000m)等3個層次深度的地下水水質。
2.2.1 淺層地下水
淺層地下水有北引的烏南19、富裕紹文、林甸旭志58、安達(沙分干)與103km、北引灌區(qū),林甸與安達氣象站以及肇東尚家紅明等不受灌溉水影響(基本處于自然條件)在每年的豐枯兩個水期采取水樣進行地下水鹽分的分析。直接受降雨的影響,而灌區(qū)還受灌溉水的影響,非灌區(qū)地下水位在雨量豐水季節(jié)的6-8月最高,而在枯水期地下水位最低,稻田灌區(qū)泡田期地下水位高,非灌溉期水位最低,水質豐枯水期水質變化不大。地下水直接參與鹽漬化土壤的形成。
2.2.2 中層地下水
中層地下水深度為150-220m,具有承壓性,是城鎮(zhèn)供水水源,水質雖不如嫩干與松干水質好,但可用于人畜飲用與農牧業(yè)灌溉用水的需要。也是城鎮(zhèn)自來水公司供水水源。
2.2.3 深層地下水
深層一般深度在970m以下,3000m以上,在石油工業(yè)普查期間,出現(xiàn)兩種情況,共同點是出水(水溫在40℃以上),含有微量元素與較高的pH值(8.2以上)與水溶性的鹽分,特別是NaHCO3(占可溶性鹽分總量的85.88%與93.46%),其中Na離子含量分別占陽離子總量的99.12%與97.94%。不同點:一是出水無石油;二是有水有石油。
詳見松嫩風蝕區(qū)各類水質狀況匯總表。
3 深層地下水參與了蘇打鹽漬化土壤的形成
鹽漬化土壤形成基本條件:一是地下水中含有較高的水溶性鹽分;二是蒸發(fā)量大于降雨量的干旱、半干旱的氣候區(qū);三是地下水可以通過毛細管作用上升至地表,概要來說,即鹽隨水來,水隨氣散,氣散鹽存,經過量變,鹽分含量達到一定程度即對作物和牧草造成一定的危害。深層通過基巖裂隙上升到中層——淺層地下水之中。
通過松嫩低平原多年對各類水質研究,凡蘇打鹽漬化土壤集中分布的地區(qū),pH值均8.2以上,Na離子含量占陽離子總量都在99%以上,深層地下水Na離子含量為中層地下水的16.4倍,為淺層地下水的18.1倍,為地面水Na含量的34.7倍,陰離子HCO3-與CO3=總量較高。
由上所述,深層地下水參與松嫩低平原蘇打鹽漬化土壤的形成,也說明凡是石油集中分布與開采石油區(qū),是蘇打鹽漬化土壤含量較多的區(qū)域。
1957年蘇聯(lián)科學院院士柯夫達在考察安達市境內鹽漬土分布與地下水水質資源時,就提出了松嫩低平原有石油分布的論點,1959年大慶(高臺子鄉(xiāng))打出第一口油井以及多年深層地下水質研究成果,也證明柯夫達的科學預見。
4 結束語
(1)松嫩低平原水質狀況,以發(fā)源無污染且植被覆蓋高的松花江、嫩江、烏裕爾河水質最好,適于人畜飲用,工農業(yè)生產、生態(tài)用水的水質標準。
(2)深層地下水參與了松嫩低平原蘇打鹽漬化土壤的形成,蘇打鹽漬土壤多集中分布在石油開采以及其周邊區(qū)域,這一發(fā)現(xiàn)為防治土壤鹽漬化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3)區(qū)內肇蘭新河與安肇新河及其所屬的滯洪區(qū),因發(fā)源于受面源污染的坡耕地與草原水質較差,在完善的排水工程體系時可用于農田或草原灌溉,但不宜于人畜飲用。
(4)區(qū)內肇蘭與安肇新河兩條人工骨干排水,打破了本區(qū)自然的封閉狀態(tài),為灌溉與防治鹽漬創(chuàng)造了環(huán)境條件,但應提高工程標準,并在確保防洪安全前提下,滯洪區(qū)力爭多蓄少排,以改善區(qū)內半干旱、干旱不良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并增加工程效益。
參考文獻:
[1]劉彥君,龍顯助,田壯飛,等.北部引嫩工程對環(huán)境的影響與水土資源保護措施研究[M].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6.
[2]馬延廷,劉群義,王玉蓮,等.松嫩低平原污水處理與利用研究[M].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2.
[3]林明.肇蘭新河水質狀況與改善水環(huán)境質量措施[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3,2.
[4]孫飚.安肇新河及其滯洪區(qū)水質狀況與利用改良措施[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3,8.
[5]戴春勝,龍顯助,孫飚,等.松嫩平原分散性粘土形成機理與治理對策研究[M].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10.
[6]戴春勝,梁貞堂,龍顯助,等.松嫩平原水土資源生態(tài)狀況與建設對策研究[M].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