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瑩潔 高方方
9月25日,新光集團披露了兩筆合計30億元的債券違約,此后新光集團違規(guī)擔保、資金凍結的消息不斷被曝出。截至11月30日,新光集團共有7只債券、短期融資券存在違約情況,到期未付本息合計84.27億元。
近期,新光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新光圓成被實行其他風險警示,而公司此前承諾的2018年完成11.4億元業(yè)績,前三季度僅完成一成。11月以來,ST新光在二級市場上接連跌停,信誠基金、泰達宏利、申萬菱信、光大保德等機構合計浮虧超11億元。
近幾年來,新光集團追捧熱點迎風口,大筆借債開啟多元化布局。并購帶來的弊病從9月25日開始顯現(xiàn),當日新光圓成發(fā)布的債務違約公告稱,以新光控股為發(fā)行主體的“15新光01”和“17新光控股CP001”兩只債權發(fā)生違約,涉及金額本息總計約30億元。
麻煩接踵而至。新光圓成于10月30日再度發(fā)布公告稱,新光集團及其關聯(lián)人在未履行正常審批決策程序的情況下,對外違規(guī)擔保3億元、且占用公司6.60億元。受此影響,新光集團及實控人新持有的新光圓成股份全部被司法凍結,上市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股權被凍結及部分房產(chǎn)被查封。
雖然新光集團承諾將積極籌劃處置旗下資產(chǎn),于一個月內(nèi)無條件向公司償還所占用的資金,但公司稱,由于擬處置資產(chǎn)涉及金額較大,且因新光集團債務違約導致部分債權人查封凍結資產(chǎn),還款最終成了空談。截至11月30日,新光集團共有7只債券、短期融資券存在違約情況,到期未付本息合計84.27億元。
債務危機引發(fā)連鎖反應。12月2日晚間,新光圓成公告稱,因被實行其他風險警示,公司股票簡稱由“新光圓成”變更為“ST新光”;12月4日,新光圓成再次披露控股股東違規(guī)擔保,公告稱,新光集團在未履行相應內(nèi)部審批決策程序,以公司名義對外借款并被其占用,占用總額為14.35億元,占公司2017年度末經(jīng)審計凈資產(chǎn)的比例為17.27%。
短短幾日內(nèi),曾經(jīng)的民企巨頭迅速隕落,福布斯富豪榜顯示,周曉光身價達330億元,那么84.27億元的債務違約究竟從何而來?既然公司如此缺錢,為何此前還要堅持并購資產(chǎn)?陷入危機后公司要采取怎樣的措施避免退市?12月3日,《投資者報》記者就上述問題致電新光圓成董秘楊暢生、證券事務代表姚妮娜,并發(fā)去采訪函,其表示目前暫不便透露,一切疑問以公告內(nèi)容為準。
對此,有市場分析人士表示,新光集團近幾年瘋狂擴張,走多元化并購路線,建立了六大產(chǎn)業(yè)群,當行業(yè)宏觀環(huán)境遇阻,主業(yè)又受沖擊,風險接連爆發(fā)。以地產(chǎn)為例,新光集團資金投入頗大,但由于運營周期長、資金回流慢,今年收益不佳,就出現(xiàn)了流動性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新光集團創(chuàng)建于1995年,業(yè)務涉及飾品、高端制造業(yè)、地產(chǎn)、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投資等多個行業(yè)。目前集團旗下有1家上市公司新光圓成,近百家全資子公司及控股公司,逾40家參股公司,總資產(chǎn)近800億元。
今年以來,為了救大股東于泥淖之中,新光圓成為新光集團不僅提供了累計不超過30億元融資總額的擔保,還多次為其違規(guī)擔保。與此同時,新光圓成頻頻出售資產(chǎn),今年5月,公司將旗下濱江新光壹品項目46%收益權,以18.24億元的價格出售給濱江房產(chǎn)集團。
不過新光集團最終還是陷入了債務違約危機中難以自拔,新光圓成當年的業(yè)績承諾也成為懸在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讓退市變得指日可待。時間回溯到2016年,新光集團借殼上市,并承諾2016年至2018年度,三年累計實現(xiàn)的合計凈利潤不低于40億元。
記者梳理發(fā)現(xiàn),新光圓成前兩年實現(xiàn)凈利潤合計28.6億元,意味著2018年要滿足11.4億元的凈利潤才能完成承諾,否則新光集團要自掏腰包賠償業(yè)績。但公司前三季度僅實現(xiàn)業(yè)績1.24億元,余下10億元的業(yè)績承諾幾乎是不可能完成任務。
12月4日,首次被“戴帽”的ST新光開盤跌停,次日再次跌停。事實上,從11月1日復盤以來,該股就在二級市場上接連跌停,一個多月下跌超60%。上市公司自今年1月停牌,7月拋出收購全球風電傳動龍頭公司中國傳動的計劃,該收購方案一經(jīng)披露便引來質(zhì)疑,當時新光圓成賬面資金僅2.14億元,但這筆收購至少需要83億元。捉襟見肘之際,新光圓成向控股股東新光集團伸手借款50億元,隨后新光集團債務危機爆發(fā),這筆耗資不菲的收購最終在10月31日宣告中止。
值得一提的是,股價連續(xù)重挫之后,投資機構持股成本線基本失守。根據(jù)新光圓成2018年三季報,十大流通股股東前五位都是基金公司的資管計劃,其中信誠基金、泰達宏利、申萬菱信、光大保德合計持股數(shù)為1.79億股。公開資料顯示,新光圓成2016年7月定增,價格15.36元,上述機構耗資27億元參與定增。2017年公司推出高送轉,基金成本變?yōu)?1.43元。截至2018年12月5日收盤,新光圓成報收4.77元。4家基金合計浮虧超1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