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華
安徽合肥近日傳出,某樓盤降價6000元/平米,房產局長親自前往調研,不久,房價便又回漲。
無獨有偶。碭山某樓盤降價后,當地政府組織召開了一次“降價未遂事件”約談會,停辦相關樓盤預售許可證,同時對4家合作銀行予以處罰。
看不懂的人有若一手排出6個錢包買房的“許三觀”——還不讓開發(fā)商降價了?到底什么鬼?
降價潮起。8月底,有房企打響第一槍,推出8.9折全國促銷,最低7.4折。
緊隨其后,萬科上演了一出“活下去”大戲,不僅廈門某項目價格被“腰斬”,還要附上退房退全款的好條件。如此大度,一度讓“房鬧們”都羞到臉紅。
作為風向標的北京房價,“下滑”也早已成為共識。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8月,北京市商品房銷售面積為354.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2.8%。其中,住宅銷售面積為266.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2.7%。
三四線城市則更是躲不過。比如在今年拿下過全國房價增速第一名的岳陽,降價便已成趨勢,某央企開發(fā)的樓盤價位下降近20%。
房價降,剛需笑?!胺孔淤u不動,我們走進售樓部,終于也有笑臉相迎了?!笨捶靠戳艘荒甓嗟膹埾壬缡钦f。8月開始,置業(yè)顧問們就紛紛打電話邀請看房,還有免費班車接送。這待遇讓剛需們受寵若驚。
半年多前,長沙湘江之濱某熱門樓盤的茶水費還是20萬,有朋友找記者打聽有沒有門路;如今,該樓盤因大戶型難賣,只好拖著不開盤。
房價下降,地產自媒體也樂呵呵的。一位朋友透露,上半年買房都靠搶,開發(fā)商們懶得做宣傳,對媒體朋友不冷不熱;形勢一變,開發(fā)商朋友們卻主動上門邀約,軟文寫到手軟。
有人歡喜有人愁。若不是形勢所逼,誰愿意降價割肉放血?
今年6月,中國房地產協(xié)會會長胡志剛警告:“現在的形勢,只會讓能活的活好,瀕死的死掉”。萬科郁亮也大聲疾呼:“如果6300億回款目標沒有達成,我們所有的業(yè)務都可以停?!?/p>
活下去最重要——不管是賣房子,還是賣包子,要快速回款,降價促銷永遠最直接、有效。
9月份,某房企在降價后成功賣出近600萬平米的房子,合約銷售金額630億元,環(huán)比分別上漲56.5%和57%,創(chuàng)下今年單月銷售額新高。但回款雖快,割肉也疼。有跟投項目的地產企業(yè)員工說:“跟投3年,如今一開盤就是虧,套在里面出不來”。
買了房的也鬧心。降價6000元/平米,自家房子一夜間跌價一百萬,再有錢的房主都坐不住。售樓部、政府辦公樓前拉橫幅的隊伍里,隨即就多了不少財務自由人士與中產一族。不乏沖動者,直接砸掉售樓處。
而維權事件不斷、信訪問題突出,政府維穩(wěn)壓力不免增大,各地住建部門也忙于應付。某區(qū)房產局局長說,業(yè)主維權事件中95%是基于合理訴求的;開發(fā)商違規(guī)的情況屢見不鮮,如虛假宣傳、過度宣傳、惡意炒作、非法中介、捆綁銷售、虛假承諾、精裝修問題等等?,F實卻是政府一應背鍋。
問題如此之多,開發(fā)商卻想著降價促銷、賣完走人?想想就生氣,而且生氣的后果很“嚴重”。于是鏈條構成:約談了——調研了——價格漲回去了。
那“背鍋俠”撒手不管行不行?有的官員認定,政府定地價、定房價、定購房資格、定精裝修材料價格、定型號等等,已經被動地與開發(fā)商變相綁定在一起。
其實,也并非完全被動。
遙想最初,開發(fā)商與地方政府“情投意合”,各地多是黨政一把手牽頭負責項目推進,紅燈關閉,綠燈大開??墒牵哺毁F易,共患難難。為了活命,開發(fā)商不得不大降價、多回款,還要少花錢、少拿地;但土地財政卻是地方政府的命根子,少拿地,真要命。
11月5日,北京市朝陽區(qū)及昌平區(qū)兩宗地塊均以底價成交;土地出讓金穩(wěn)居全國第一的杭州,10月賣掉的6宗地中有5宗地零溢價。
沈陽、武漢、福州、長沙多地流拍的消息接二連三。今年前三季度,全國300個城市共流拍446宗住宅用地,總規(guī)劃建筑面積5645萬平方米,約是2017年全年流拍地塊總規(guī)劃建筑面積的1.8倍。
11月2日,易居研究院稱,1-10月其監(jiān)測的40城土地出讓金同比減少0.5%,2016年初以來同比首次轉負,地市降溫明顯。
有地產企業(yè)人士告訴記者,前兩年高價拿地的項目,現在限地價、限房價,還有各種限制政策,還有水泥、河砂、鋼筋等建材漲價,人工費上升。局面是形勢好的時候,就是不讓漲價;形勢壞了,又不讓降價,“拿地不得不謹慎?!?/p>
而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入手的土地出讓金合計26941億元,加上與土地出讓相關的稅費9799億元,共36470億元;地方政府其他的全部收入是44642億元?!巴恋刎斦钡那袑崝祿[在跟前,底價成交、流拍,這樣的字眼在地方官員看來有多可怕?幾乎沒有哪個地方能承受土地收入的大幅下滑。
5月,湖南某縣級市因財政困難,一度停發(fā)公務員工資,據說后來靠賣了兩塊地才補發(fā);貴州某市,一家投標政府項目的公司相關人員說,總投資數億元的項目從年初就斷了資金,自己已9個月沒領到工資。
那錢從哪里來呢?借錢不行,地方債務已不堪重負,中央要求嚴控新增地方債務、清理存量債務;增稅不行,企業(yè)叫苦連天,大規(guī)模減稅在即。如果土地大面積流拍,或者大幅打折出讓,局面對地方政府來說有多可怕?
共克時艱。據記者了解,某區(qū)政府內部會議紀要稱,“開發(fā)商賣的不是房子,是責任?!睂δ切安回撠熑巍钡拈_發(fā)商,自然要上各種手段。
然而,這只能應一時之急。至于未來,如何既逐步擺脫土地財政,又穩(wěn)定地方政府財源、確保地方運轉、維持房地產市場穩(wěn)定,還需要一場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