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艷
摘要:初中生的心理處于波動的階段,并且很難快速平復自己,同時他們對自身的認知也不完全,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通過對家庭以及學校及學習環(huán)境等原因的分析給出相關的培養(yǎng)學生信息,建立相關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給予更多關注等方式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教育的研究。
關鍵詞: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科技的進步,很多青少年將注意力集中到虛擬的世界中,忽視了現實世界中的身心健康問題,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而對于中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是最重要的。由于多元文化的介入,學生的身心,價值觀等但都發(fā)生很大的變化,隨之而來的來自社會各界的壓力也會很大。有的學生甚至出現了很嚴重心理健康問題,如自殺,離家出走,殘害家人等,對此作為教師必須謹慎的對待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心理方面的問題。教師作為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疏導者,起著重要的作用。對此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以及個性差異。
一、初中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一)情緒不穩(wěn)定
由于初中生處于青春期的階段,正是情緒動蕩不安的時候。做事容易沖動,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并且由于初中的學業(yè)任務相對于小學階段來說較重,學生處于繁重的學業(yè)任務之下,難免會產生消極的的情緒,有時可能會因為一次考試的失利而失去信心,甚至產生焦慮,抑郁,恐懼等心理情緒。有時也可能因為與教師或同學鬧出的不愉快而產生一些不良的情緒,甚至有可能出現報復的行為等,造成嚴重的后果。
(二)人際交往困難。
人際交往是人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期望得到他人的關注與信任??梢猿踔猩娜穗H交往往往不是很容易達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在很多時候會產生對他人的誤解等。初中生的人際交往關系包含三個方面,首先是與教師的人際交往,多名任課教師都需要與學生進行溝通。其次就是與同學的交際關系,同輩群體之間的交往需要有共同的語言,但是由于初中的心智發(fā)展并不夠完全,因此很多事情不能夠處理的完善。最后是與家庭的人際交往關系。對于學生而言,家庭是學生的避風港與歸宿。有的時候學生會不理解家長的苦心,而做出種種違背倫理的行為。
(三)自卑心理
初中生會從內心給出對自身的認知,經常喜歡與其他學生進行比較,通過比較與其他學生的成績方面的差異以及家庭條件或是人際關系等的差異,很多學生就會產生自卑的心理,從而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同時也喪失了學習的動力。
二、初中生產生不良心理的原因
(一)心理因素。
與初中生性格息息相關的心理因素是產生學生的心理問題的重要的因素。這個階段的學生尋求個性,想要在各個方面表現突出,得到他人的認可。因此在某些行為達不到他人認可時就會產生消極的情緒。
(二)家庭生活環(huán)境
家庭人員的構成以及家庭和諧關系等方面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會有影響。往往單親的家庭以及父母長期不在家的家庭孩子的心理會出現一些問題。學生會通過欺凌其他同學,或是打架斗毆等方式消解心中的苦悶,久而久之走上犯罪的道路。與此同時,不和諧的家庭氛圍同樣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得到影響。
(三)學習環(huán)境因素
學習環(huán)境包括學生所處的一種大環(huán)境也包括所處集體的小環(huán)境。學校這個大環(huán)境中,對學生的要求重點是成績,還有對個性的一些約束。學校重視成績而輕視德育教育就使學生的整體發(fā)展產生偏差。學生所處的小環(huán)境是只同輩群體自愿組成的,學生通過與其他學生交往的過程中,受到其他學生的影響,在其內心發(fā)生變化。
三、對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一)設立心理咨詢室
心理咨詢室需要配備完善的設備以及專業(yè)的心理教師,該名教師需要具備心理學與生理學以及教育學的相關知識而且要有資格證書。通過專業(yè)的手段對解決學生心理的困境。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學生會對自己的情緒等產生疑問,這也需要心理教師解決。
(二)教師起到疏導作用
教師作為主要的教育者,對學生的心理活動觀察的需要更加的細致,由于很多心理活動表現在行為上,因此就需要教師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關注到每個學生的發(fā)展。初中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還沒有得到完善,學習中的不順、人際交往困難等都可能造成他們的心理問題,另外學生自己難以正確面對心理健康問題,所以老師作為學生在校時的監(jiān)督者,應該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無論是否有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開導學生都是不可避免的。[1]
(三)對同輩群體的指導
學生交朋友是很正常的,但是有很多少年是通過與社會上的閑散人員接觸后就變成了不良少年,所以要限制學生與這些人的接觸。而且在同輩群體之間要限制攀比的心理。由于每個人的家庭背景不同,不可能一樣的。這就需要教師與學校、家長等共同配合,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四)利用現代設備進行教育
現代的電子設備是學生的鐘愛。讓學生充分了解電子產品的利弊中學生。初中生很長一段時間,坐在電腦前長時間缺乏適當的運動,會導致他們的視力喪失,精神疲勞,語言表達下降,甚至思維混亂。[2] 教師同樣教授學生正確使用網絡,促進學生正確的網絡價值觀。
結論:
總之,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 教師要遵循學生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 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 以活動為載體, 讓學生認識自我、 發(fā)展自我, 提高學生自信、 自省、 自我調節(jié)的能力, 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基。[3]通過對學生心理問題的分析,分析其中的原因,最后得出的結論期望可以借此改變現在初中生的心理問題。
參考文獻:
[1]朱鳳娟.如何做好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吉林教育,2016(40):78.
[2]尹雷. 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討[A].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年課堂教學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1.
[3]于超波,于雅茹.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2(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