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摘 要:《青頭巾》是上田秋成志怪小說集《雨月物語》中的一篇,講述了一位名為快庵的得道高僧度化一名墮落為鬼的僧人的故事。從人類和怪異的距離的視點來看,《青頭巾》在《雨月物語》全篇中的位置是獨特的,其中人與怪異的距離最近。從僧人墮落為鬼的過程以及證道得脫的過程具體分析,可知其中的關(guān)鍵在于“執(zhí)念”與“佛心”。從這一僧人形象進一步深入,可看出上田秋成具有柔軟的價值觀與倫理觀,如實地描寫人的天性并尊重人的真實感情。
關(guān)鍵詞:上田秋成;青頭巾;怪異;鬼
[中圖分類號]:I10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9--02
《雨月物語》被譽為日本江戶時代志怪小說的最高杰作,其中所收錄的九篇志怪小說中幽靈、妖怪、精怪等各類非人類存在接連登場,給讀者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神秘莫測、鬼氣森森的世界。這些非人類的存在或是人因心中執(zhí)念所化,或是化身成人卻終現(xiàn)出原形,而《青頭巾》中墮落為鬼的僧人則與上述情形有所不同。即他是活著變身為“鬼”。本稿首先試圖在《雨月物語》全篇中把握《青頭巾》,其次將通過具體分析僧人墮落為鬼的過程,來提取出上田秋成眼中的“鬼”的形象。
一、《青頭巾》在《雨月物語》全篇中的位置
要把握《青頭巾》在《雨月物語》全篇中的位置,即需找出《青頭巾》與其他八篇小說之間的聯(lián)系。本文將目光集中在非人類存在(以下稱為“怪異”)身上,從人類和怪異之間的距離的角度來進行把握。這里所說的人類和怪異之間的距離指的是人類所生活的現(xiàn)世或者說此岸的世界,與怪異所生活的異世或者說彼岸的世界之間的距離。在《雨月物語》的各篇故事中,兩個世界之間的距離是有差別的,本節(jié)將集中分析其中的差別。
在此先簡單概括一下各篇的故事情節(jié)?!栋追濉分v述了西行法師在前往白峰山崇德上皇陵墓參拜時,遇到了在皇位之爭中落敗的崇德上皇的怨靈的故事。崇德上皇為報仇雪恨而以血獻祭,化身大魔王?!毒栈ㄖs》講述了武士赤穴宗右衛(wèi)門為實現(xiàn)與義弟在重陽節(jié)再會的約定,選擇自殺以魂魄之身遠赴千里踐約的故事?!兑箽w荒宅》講述了勝四郎前往京都做買賣,時隔七年之后歸鄉(xiāng)與妻子宮木相會,結(jié)果翌日發(fā)現(xiàn)妻子早已身亡的故事?!秹魬?yīng)之鯉》講述了畫鯉魚的名家與義假死,蘇醒之后講述自己化身為鯉魚,在被殺的前一刻驚醒的故事?!斗鸱ㄉ分v述了一對父子在高野山遇到已化身幽靈的豐臣秀次一行人的故事?!都獋浣蛑分v述了一位與妓女私奔的男人被妻子磯良的怨靈所殺的故事?!渡咝砸分v述了一個蛇妖真女兒糾纏一名男子,最后被僧侶收服的故事。《貧福論》講述了一名愛財?shù)奈涫颗c黃金的精靈談?wù)摻疱X與其主人的關(guān)系的故事。根據(jù)以上各篇故事中登場的怪異的形態(tài)以及人類的世界與怪異的世界之間的距離,可以將這九篇故事分為A、B、C三類。從A至C,距離逐漸變遠。A、B、C三類的具體定義如下。
A:人類的世界和怪異的世界是相通的。人可能因為一念之差而進入怪異的世界,也可能通過反省自己而回到人的世界。包括《青頭巾》一文。
B:人在死亡之后進入怪異的世界。由于放不下的執(zhí)念,即便進入了怪異的世界,仍與其生前所生活的世界即人世間有極深的關(guān)聯(lián)。以人的生命的終結(jié)為界限,兩個世界之間既有聯(lián)系,又互相分離。包括《白峰》《菊花之約》《夜歸荒宅》《佛法僧》《吉備津之釜》。
C:人類的世界和怪異的世界是相異的。仿佛兩條平行線一般,即使因為某種因素而相交,也會在交叉之后漸行漸遠。人類無法完全進入怪異的世界,怪異也同樣無法完全融入人類的世界。包括《夢應(yīng)之鯉》《蛇性淫》《貧福論》。
《白峰》中的崇德上皇、《佛法僧》中的豐臣秀次一行人以及《吉備津之釜》中的磯良皆是出于心中的怨恨,而在死后化身為怨靈滯留在人間。其中崇德上皇是為報仇雪恨,而自己選擇化身為怨靈的?!毒栈ㄖs》中的武士赤穴宗右衛(wèi)門是出于信義而自刃化身為幽靈與義弟相見,《夜歸荒宅》中的宮木則是為實現(xiàn)等丈夫回來的約定,在死后化身幽靈仍然苦等丈夫歸來。赤穴與宮木實現(xiàn)愿望之后都從人世間消失了。這五篇物語中出現(xiàn)的怪異皆是人死后化身而來的,可以說它們基本上保持了生前的意識。出于對人世間的愛或是怨,他們皆與人世間產(chǎn)生一定的交集。綜上來看,B類的這五篇作品中,人類與怪異的距離是相對比較近的,但由于死亡的不可逆性,他們的距離又被拉開了。
C類的三部作品中,人與怪異的距離都相對較遠?!秹魬?yīng)之鯉》中的畫鯉高僧與義生魂離體化身為鯉魚,之后他看似進入了怪異的世界,但是他仍然保留著人的意識,事實上并沒有融入怪異的世界。而且考慮到海神的詔令這一外力作用,與義化身為鯉魚可以說只不過是一種體驗談,他最終也并未真正進入怪異的世界?!渡咝砸分械纳哐媾畠涸揪筒粚儆谌祟悾m說因為對人類男子豐雄的愛而化身為人,努力融入人的社會,但是當(dāng)她的原形暴露的時候,他們之間原本看似很近的距離一下子就拉遠了?!敦毟U摗分械狞S金的精靈只是出于對武士岡左內(nèi)的行為的認同而現(xiàn)身與其談?wù)摿艘环嘘P(guān)金錢的問題。與真女兒試圖融入人類世界但最終失敗的經(jīng)歷相比,黃金之精甚至并沒有融入人類世界的想法。綜上來看,不管是《夢應(yīng)之鯉》中人進入怪異的世界,還是《蛇性淫》《貧福論》中怪異進入人類的世界,都只是一種短暫的交集,最終都沒能成功。
而本文所主要論及的《青頭巾》中人與怪異的距離又如何呢?住持因痛失所愛,不忍其尸體腐爛而生啖其尸。其后更是變本加厲,到村子里面掘墳?zāi)?,吃腐尸。村子里的人都說他已然化身為鬼了??焘侄U師前去度化他的時候發(fā)現(xiàn),白天的住持是正常的人,可與之正常交談。而到了晚上,住持則瘋了一般尋找禪師想要吃掉他,天亮了又如同酒醒了一般開始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住持不斷地在人的世界與怪異的世界之間游離徘徊,當(dāng)內(nèi)心為愛欲所迷時,就由人化鬼,神志不清,只剩下吃人的欲望;當(dāng)反省自身、誦經(jīng)念佛時,又回到人的世界,為自己的做的孽痛苦不已。在這里,人的世界與怪異的世界只相隔一重紗紙,到底前往哪一邊就看內(nèi)心的善念與惡念的比例了。
A類與B類的分別是很明顯的,B類皆是由于心中執(zhí)念,通過死亡由人的世界徹底進入了怪異的世界。而A類則是一時為愛欲所惑,由人的世界徹底進入怪異的世界,完全喪失人的理智;一時又取回本心,從怪異的世界回到人的世界,開始反省自身所作所為。相對B的單向的過程,A類的過程是雙向的,所以可以說A類中人與怪異的距離更近。而C類中,人所在的世界與怪異的世界雖有些許交集,但本質(zhì)上仍分屬于兩個世界,距離較遠。B類人死后進入怪異的世界,但仍然保留著生前的意識,可以說處在人的世界的延長線上,所以相比C類來說,B類中人與怪異的距離相對較近。
二、僧墮落為鬼及成佛的過程
這一節(jié)將集中在《青頭巾》這一篇上,分析住持墮落為鬼后又成佛的過程。在住持遇見他所深愛的侍童之前,“他博學(xué)多識、修養(yǎng)深厚、素孚威信”[1],本身是有成佛的可能性的。而在帶回侍童之后,他逐漸怠于修行佛法,變得懶散懈怠。而在侍童因病去世之后,更是心神喪亂,既不肯將其火葬,亦不忍土埋,把尸體當(dāng)作活人一般與之相處。最終因可惜侍童的尸體腐爛,而將其生啖。由此寺中的人都議論說住持已經(jīng)變成鬼了。到后來更是發(fā)展為進村襲擊村民,掘墓食尸??梢哉f住持作為鬼的印象已經(jīng)發(fā)展并固定了。住持因為一念之差而誤入歧途,化身為人們口中的鬼。即便在白日反省自己夜里作的惡,也只是陷入愧疚痛苦之中,無法從中掙扎而出。
快庵禪師為教化住持,將自己所帶的青頭巾給他,并授予了他兩句證道歌?!敖抡?,松風(fēng)吹,永夜清宵何所為。”一年之后,快庵禪師再次回到住持所在的寺院,發(fā)現(xiàn)有一個模糊的人影仍然在吟誦那句證道歌,于是當(dāng)頭一棒,由此住持的軀體冰消瓦解,只剩下青頭巾和一堆白骨。住持證道得脫有如下三個關(guān)鍵點。第一是青頭巾,第二是證道歌,第三則是佛心。其中青頭巾與證道歌皆與禪宗的“證道得脫”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青頭巾》的故事情節(jié)也與當(dāng)時流傳的禪宗公案有諸多相似之處。這里姑且不詳細展開。重點分析一下第三點的“佛心”,這一點也正是住持能夠成佛的根本原因。
正如上文提到的,住持原本勤于修行,受人愛戴,是具備“佛心”的,之后一時誤入歧途,迷失了自我。禪師來教化他也不過是讓其恢復(fù)其本源的心。禪師授予他的證道歌出自曹洞宗用于接引徒弟的《永嘉正道歌》,該句并不是要傳達某種有啟示性的深意,而只是一句“話頭禪”,目的是讓被度化者從中獲得內(nèi)心的平靜,進入悟境。住持通過不斷地吟詠這句偈語,逐漸放下了愛欲,回歸了本心,進入了無思無念的境界。而通過禪師的當(dāng)頭棒喝,住持對這句偈語的執(zhí)著之心也消失了,于是得以成佛。
三、上田秋成眼中的“鬼”
《雨月物語》中出現(xiàn)了眾多的非人類存在,包括人死后所化成的幽靈或是怨靈、蛇妖、鬼、黃金的精靈等。其中,被稱為鬼的存在有兩個,一個是《吉備津之釜》中的磯良,另一個是《青頭巾》中的住持。在《雨月物語》中,人死后所化一般稱之為“靈”或是“魂”,比如為赴約而自刃的赤穴被稱為“魂”“靈”“陰魂”,苦等丈夫歸來的宮木也被稱為“魂”“靈”,這里磯良卻被稱作“鬼”是為什么呢?阿袖死后正太郎請來陰陽師,陰陽師說正太郎有鬼纏身,這里所稱的“鬼”,根據(jù)中村幸彥氏校注的《上田秋成集》,可解釋為“死靈”。后來正太郎躲進貼滿符咒的屋子,磯良每晚要么在屋前屋后繞圈,要么在屋頂上嚎叫,說著“啊,可恨啊”,這個時候的磯良幾乎可以說已經(jīng)喪失了生前的理智和感情,只剩下了滿腹的執(zhí)念與怨恨。這也是將她稱作“鬼”而不是“靈”的原因吧。《青頭巾》中的住持也是如此,夜晚化身為鬼的他掘墳?zāi)钩愿?,給村子里的人帶來了深深的恐懼感,即便他人保持著人類的樣子也已經(jīng)不能說是人了。
這兩篇物語中所出現(xiàn)的鬼,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這些特征可總結(jié)如下:第一,都是人化身而來的;第二,都給人帶來恐懼感;第三,都作了惡但并沒有受到懲罰。第三點特征是比較特別的,而這一點正體現(xiàn)了上田秋成的倫理觀和價值觀。在上田秋成所生活的江戶時代,幕府將朱子學(xué)作為官學(xué),作為統(tǒng)治階級的武士階層所尊崇的是忠孝義理、公大于私的倫理觀和價值觀。而上田秋成出身于町人階層,他的身上所滲透的是庶民階層的個人的、合理的、追求本能的現(xiàn)實主義的生活態(tài)度。因此他的價值判斷較為柔軟,因為現(xiàn)實生活是復(fù)雜的,沒有一套規(guī)則能夠完全應(yīng)對各種復(fù)雜情況。正是因為秋成對人世的這種寬容且?guī)е稽c人情味兒的價值觀,《雨月物語》才能跨越時間與空間感動無數(shù)讀者的心吧。
注釋:
[1]對《雨月物語》原文的引用皆出自王新禧譯《雨月物語 春雨物語》(新世界出版社,2010年).
參考文獻:
[1]杜洋.日本近世國學(xué)中的“異端” : 基于對上田秋成思想的研究[M].北京:學(xué)苑出版社, 2016.
[2]張曉希. 中日古典文學(xué)比較研究[M].天津: 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 2009.
[3]三浦一朗.『雨月物語』論―所収九編相互の関係性について[J].京都語文,2012,(19):74-88.
[4]大輪靖広.怪異からみた『雨月物語』の作品順序[J].上智大學(xué)國文學(xué)科紀要, 1999, (16):23-38.
[5]張震.《青頭巾》的中日文化淵源及佛學(xué)旨歸[J].日本研究,2016,(02):63-72.
[6]王茹辛.日本文化中的“異類形象”淺論[J].日本研究,2007,(02):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