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口葡萄poppy:我爸勸我一定要找機會去做自己擅長的事。我擅長什么?我擅長在清末民初的大宅子里做大少爺。
@云朵有點甜15:狠心的人三大表現(xiàn):拿到快遞不著急拆,買了奶茶就打包,鬧鐘一響就起床。
@頤和園的貓:父母三寶:就你懂,就你能說,就你看的是對的。
@東東槍:當代青年大概可分為四類—— A.愛了不該愛的人,心中滿是傷痕;B.犯了不該犯的錯,心中滿是悔恨;C.嘗盡了生活的苦,找不到可以相信的人;D.感到萬分沮喪,甚至開始懷疑人生。
@劍神葡萄:時間可以治愈一切,只是有時候劑量大到需要一輩子。
@小羊愛吃醬肘子:年紀越大越覺得“不管你是誰,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是小孩子都知曉的道理。
@李式碎碎念:三大危險行為:稍微嘗一小口,只睡15分鐘,隨便逛逛不打算買。
@光消失的地方:有些人總在抱怨:“這個世界沒有人懂,我真的好痛苦??!”可一旦有人對TA說“我懂你”,TA又會在心里說:“你懂個什么!”
@維克多刺猬:珍惜為了見你特意洗頭的姑娘,想想看,洗一次頭要掉多少頭發(fā),當代年輕人本來頭發(fā)就不多,可以說每次都是限量版見面。
@餅干過期了:人生的“鬼打墻”意思就是,你明明覺得自己很忙,一直在做事,但什么也沒有發(fā)生改變,除了你本人感覺很累、很絕望外,什么問題也沒有解決,一切像個死循環(huán)。
@泉州公園:非常害怕被別人拍照。尤其可怕的是,有時不幸被拍到后,自己看著照片哀號,這也太可怕了,我為什么被拍成這樣?我不相信我長這樣!然后別人看一眼,不以為然地說還好吧,你平常就長這樣啊。
@wJ-WJL:為什么很多人寧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學習的苦?因為學習的苦需要你主動去吃,而生活的苦,你躺著它就來了。
@仗劍天涯新垣平:想到一件可怕的事:今天出生的孩子,跟他們講八十年代的事,已經(jīng)相當于給我們這代人講二戰(zhàn)一樣遙遠了。
@銀教授:深夜勸別人早點睡的人,自己不也沒睡嗎?這種行為屬于賊喊抓賊。
@納蘭無羈:有些零食并非大人不愛吃,只是他們小時候沒有這些吃的,等有了他們也長大了,不會去主動買。如果你買了給他們吃,他們會先推讓幾下,然后等著你再硬塞到他們嘴里。過段時間,他們就會在你看不見的地方吃得狼吞虎咽。
@鍋包肉博士:我一直把支付寶的花唄滿額消費,一分不剩,幻想萬一哪天支付寶突然垮了呢。
@渡邊魚子醬:現(xiàn)代人聊天真的很沒有安全感,說不定哪句話就被對方截圖發(fā)出去了。
@凌霜盡節(jié)無人見:很多時候,回過頭看自己曾經(jīng)寫過的文章,那感覺就好比穿行于鬧市,突然發(fā)現(xiàn)褲襠早就裂了一個巨大的口子。
@柚子不要辣:最喜愛的武俠人物是《射雕英雄傳》里的柯鎮(zhèn)惡,不管對方武功多高都跟人打,開打之前總是大叫一聲:“無恥之徒拿命來?!笔胫?,柯大俠又會說:“要殺便殺,我柯鎮(zhèn)惡不怕!”一生都如此,柯大俠的一生,打架沒贏過,裝模作樣沒輸過。
@PUPUWA:外國人來中國后應該熟練掌握的五條中文短語:1.你好;2.謝謝;3.好吃;4.我愛中國;5.快遞給我放門衛(wèi)那屋就行了。
編者注:真誠歡迎新浪微博用戶關(guān)注“經(jīng)典文摘雜志”與我們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