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喻 祥
從關注產品屬性到關注顧客消費屬性,企業(yè)才能在購買力下行時代構建消費與產品共鳴的通道。
講一個身邊的故事。朋友吃飯,閑聊中。一女士指著腳上新鞋,不無得意:這鞋漂亮吧,今年古馳新款,還不到1000元,超A貨,網上買的!可是,這不是玩超A貨的主呀。眾人正遲疑,她笑著調侃道:正品至少貴好幾倍,這個品質同樣好。錢難賺呀,能省點兒就省點兒。由此引發(fā)了餐桌間的小話題:理性消費。
時下,大家越來越達成共識:回歸理性消費,是未來消費的發(fā)展趨勢。但一個誤區(qū)還是夢魘般地盤旋在多數經營者腦海里,即理性消費即價格越低越好。事實并非如此,所謂理性,是消費者對產品的基礎價值保持著必要的要求,如:品質、耐用、舒適和美觀。而對繁雜附加的價值部分,則采取去繁就簡的態(tài)度,以此降低購買成本。如:復雜的包裝、過剩的功能、面子工程等。
經濟下行的大背景,購買能力下行在所難免,另一個現實往往會被忽略,即消費者對產品基礎價值的要求,永遠不會降低,只會更加精準!那些企圖通過降低基礎價值獲得價格競爭優(yōu)勢的產品,失敗是在所難免的,因為消費者越來越挑剔了。另一個關鍵成功要素,是將精準需求做到極致,于是便有了極致產品。無印良品、優(yōu)衣庫等品牌,便是這個經營理念下的勝出者。
一個自帶強大流量的產品,都具備三個基本特質:1.基礎價值有保障;2.爆點準確且極致;3.性價比絕對優(yōu)勢。所謂極致產品,即爆點準確且極致的產品。那么,什么樣的產品才能做到“爆點準確且極致”呢?產品研發(fā)者務必具備一個能力:去完美化。極致與完美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只給消費者需要的,并將其做到最好!
實際工作中,我們總是做著做著便陷入完美主義情結當中。于是,產品看上去很美,卻缺乏爆點,也就打不著消費者的痛點。抓住爆點做產品,是將成本用在消費者需求的刀刃上,無疑也是尋求性價比最高的不二法則。
又一個問題出現了,上哪里去找爆點?最常見的答案是:調研呀!沒錯,調研是必需的,關鍵是你用什么思維方式做調研?多數經營者做消費者研究,用X思維(制造思維),即:我想做什么產品給你。這又錯了,除非你有顛覆行業(yè)并引領消費的能力(如蘋果),但多數行業(yè)和企業(yè)并不符合顛覆的規(guī)律。對于多數行業(yè),Y思維(客戶思維),或許是更容易找到爆點的方式。
眾所周知的營銷問題:客戶是買電鉆,還是買墻上的洞?你拼命講電鉆如何好,不如說電鉆打出來的洞如何符合客戶的需求來得有效。發(fā)現產品爆點,一定是從消費者使用場景中找到的。還原消費者使用場景,就能開啟產品爆點的發(fā)現之旅。互聯(lián)網時代,但凡能夠異軍突起的產品,基本符合這個規(guī)律。信息扁平,場景開啟了與消費者共鳴的大門,一旦有了共鳴,產品自帶流量便不再是夢。
講一個案例。古諾奇整體廚房的消費者不少要求廚房換新。這些消費者的房子,一般已經裝修10年左右,地段成熟生活方便,但是廚房舊了,要換新的。在為這些消費者服務中我們發(fā)現,他們對換新的要求非常清晰:1.功能適合需求,無須浪費;2.風格簡潔大方,無須太高顏值;3.品質環(huán)保耐用,無須太高配置;4.安裝快捷有序,無須搬離。由于這些消費者消費能力很好,價格不是核心關注點。那么,在消費者的這些要求里,什么才是爆點呢?“安裝快,而且不影響日常生活”,是換新消費者最期待獲得的需求場景,所以,古諾奇圍繞“邊裝邊住,七天成廚”這個場景來構建換新這個服務產品,未來的努力方向是“三天成廚”。這就是爆點,顧客需要,競爭對手尚未做到。
還有一個環(huán)節(jié)至關重要,就是如何讓產品與消費者共鳴,最終引爆呢?與消費者共鳴的強弱,最終決定了產品所帶流量能力的強弱。不少好產品,具備自帶流量的能力,卻像一個沒有引子的大炮仗,始終不能引爆。這個引子,是產品傳播的內容,屬于軟產品范疇。一句直指人心的話,一段直指人心的文案,都是這個引子,關鍵在于能否直指人心。直指人心的文案,是顧客消費屬性的呈現,而非產品屬性。
我們很多策劃者,對此認知并不清晰。如:有機食品,消費屬性是顧客對產品的放心,而不是產品不用任何農藥。因此,顧客對有機食品的放心場景,比我們怎么說不用農藥,更容易引發(fā)共鳴(例如:有蟲眼的蔬菜更令人放心)。很有意思的是,一旦我們洞察了消費屬性,一些產品的弱點,可能會成為獨特的優(yōu)勢。
另外,如果我們明白產品傳播內容的兩個層次,很多問題會迎刃而解。第一層,消費屬性場景化;第二層,產品屬性場景化。消費屬性場景化,是共鳴點;產品屬性場景化,是證明點。兩者之間是論點與論據的關系,場景化是讓內容更加符合閱讀和接受習慣。理解這個邏輯,一個能與消費者產生共鳴的傳播文案,離消費者還會遙遠嗎?
經濟下行導致購買力下行,是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后的必然。從顧客的消費規(guī)律角度看,是一件好事兒,消費最終必然回到理性中來。對于企業(yè),也是一次重新排序的機會,打造自帶流量的產品,是其中的一步。
好了,今天就到這里,下回我們講:去價值鏈中找產品性價比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