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平 石海信 陳 延 王廷革 王愛榮 陸 婷
(1 欽州市坭興陶研究中心 廣西 欽州 535000)(2欽州學(xué)院石油與化工學(xué)院 廣西 欽州 535011) (3 廣西欽州千秋陶業(yè)有限公司 廣西 欽州 535000)
坭興陶是采用廣西欽州特有的白泥(又稱東泥、五花泥、母泥)、紅泥(又稱西泥、紫紅泥、公泥)這2種陶土按不同比例混搭成泥料來制作的[1]。白泥與紅泥均屬天然礦物,礦藏地分別位于欽江東、西兩岸,東、西兩岸不同礦層因成礦條件不同,所以陶土成份也有差異。而陶土成分的差異,會直接影響到制陶工藝(煉泥、成形、雕刻、燒制、打磨)及陶器質(zhì)地。從泥料加工性能來看,泥料的線收縮率及塑限與坭興陶坯品質(zhì)量關(guān)系較為直接。先看收縮率,目前市面上坭興陶以圓形器皿為主,因圓形器皿各部分呈曲線,過渡圓滑,收縮率較小,方形器很少見,主要是由于其棱角凸出、各部分過渡突兀,在燒制過程中呈銳角的棱形收縮率大,易開裂[2]。再看塑限,目前泥興陶加工成形工藝有拉坯成形、泥條成形、泥板成形、注漿成形、印坯成形、捏塑成形、模具成形以及3D打印成形等[3~4],這些成形的工藝基礎(chǔ)有賴于泥料優(yōu)良的可塑性,而與可塑性關(guān)系最密切的衡量指標(biāo)之一是塑限。因此,探索清楚不同礦藏地陶泥的收縮性及塑限,對于調(diào)整制陶泥料配方,減少收縮率,以及練出塑性不同的泥漿以適應(yīng)各種成形工藝,有著極為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為了弄清楚泥料收縮率與塑限這些工藝性能,一千多年來,制陶工匠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這方面知識,并將其充分運用到實際制陶生產(chǎn)過程中,但這些經(jīng)驗通常只限于師徒之間的口口相傳及手手相教授,這就造成了經(jīng)驗傳遞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制陶工藝的改進(jìn)及陶器品質(zhì)的提升。本課題組針對存在的問題,采用現(xiàn)代測試設(shè)備,對采集于欽州坭興陶地理標(biāo)志保護區(qū)域的陶土的線性收縮率與塑限進(jìn)行測定,以便為制陶行業(yè)及相關(guān)科研人員系統(tǒng)地研究泥料性能,改進(jìn)練泥工藝提供基礎(chǔ)數(shù)據(jù)與科學(xué)依據(jù)。
FO310C 雅馬拓馬弗爐,Yamato scientific Chongqing 公司;BJ-800A多功能粉碎機,德清拜杰電器有限公司;DHG-9410A電熱鼓風(fēng)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學(xué)儀器有限公司;AUY120電子分析天平,日本SHIMADZU公司。
1.2.1 泥樣制取
在坭興陶陶土礦藏地用取樣鏟去除表面浮土,再挖取不同土層的泥料,去除可見根,每個樣品從確定的礦藏區(qū)5 m以內(nèi)的3個采樣點挖取并混合而成,樣品量約1 000 g,裝在真空樣品袋中,運回實驗室,在電熱鼓風(fēng)干燥箱于50 ℃干燥12 h, 粉碎過100目篩,取出置于玻璃干燥器中,冷卻后用塑料袋封存待測。
1.2.2 泥料線收縮率測定方法
參照GB/T 1548-2015 《陶瓷坯泥料線收縮率測定方法》,取1.2.1制作的泥料,加適量去離子水配成可塑性泥料,充分?jǐn)嚢琛⒛缶?,放在鋪有濕布的玻璃板上,上面再鋪上綢布,用碾棒沿不同方向反復(fù)碾滾,使泥團受力均勻,然后將泥塊表面滾平,去掉濕綢布,用鋼模具制成60 mm×10 mm×10 mm試條3塊,小心脫模后置于不銹鋼盤上,立即用印模壓印兩條相互垂直的標(biāo)線,用精度為0.02 mm的游標(biāo)卡尺測量相互垂直的兩標(biāo)線長度,取算術(shù)平均值(L0)。試條放置在室溫下陰干1 d,在陰干過程中注意翻動,防止變形,然后置于105 ℃烘箱中烘至恒重,測量干燥試條兩標(biāo)線長度并計算平均值(L1)。將干燥試條按1.2.3燒成工藝在馬弗爐中煅燒,測量冷卻的煅燒試條兩標(biāo)線長度并計算平均值(L2)。分別按公式(1)~(3)計算干燥線收縮率Y1、燒成線收縮率Y2和線總收縮率Y3:
×100%
(1)
(2)
(3)
1.2.3 試條燒成工藝
按先慢后快,達(dá)到燒成溫度后保溫,然后再緩慢降溫的燒成工藝進(jìn)行。具體燒成工藝曲線見圖1。
圖1 坭興陶泥料試條燒成曲線Fig.1 Firing curve of test strip of nixing clay
1.2.4 泥料塑限測定方法
采用滾搓法[5]測定。取1.2.1制作的泥料100 g,放在不銹鋼盤中加適量去離子水拌勻,濕潤過夜,取濕潤泥料放在手中揉捏至不粘手、捏扁,當(dāng)出現(xiàn)裂縫時,表示含水量接近塑限;取接近塑限含水量的泥料8~10 g,用手握成橢圓形,放在毛玻璃板上用手掌滾搓,手掌用力要均勻,土條要滾壓實無空心,土條長度小于手掌寬度。當(dāng)土條搓成3 mm時產(chǎn)生裂縫,并開始斷裂,此時試樣的含水量達(dá)到塑限含水量。取直徑3 mm有裂縫的土條3~5 g,用分析天平稱重(G0),然后將該土條放入105 ℃烘箱中干燥至恒重(Gs)。按公式(4)計算塑限(Wp)。
×100%
(4)
1.2.5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Excel軟件進(jìn)行統(tǒng)計分析,用Origin 2016軟件作圖。
泥料采集地點見表1。
表1 不同礦藏地泥樣Tab.1 Mud samples from different mineral deposits
從表1可知,采樣點地理位置包含了欽南區(qū)的沙埠鎮(zhèn)、康熙嶺鎮(zhèn)、黃屋屯鎮(zhèn),欽北區(qū)大垌鎮(zhèn)這些行政區(qū)域內(nèi)欽江流域東、西兩岸的陶礦,具有一定的廣泛性和代表性。
白泥、紅泥及白泥與紅泥按不同配方混合后泥料線性收縮率測定結(jié)果見表2。
表2 欽州坭興陶不同來源陶土礦泥料線性收縮率(%)Tab.2 Linear shrinkage of clay from different sources of Nixing pottery in Qinzhou(%)
注:1. 數(shù)據(jù)為 ,n=3,同一列中字母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2. B**H**代表二元混合泥料,其中B取位于欽江東岸沙埠鎮(zhèn)丁屋村泥料(B1),H取位于欽江西岸黃屋屯鎮(zhèn)高坳底泥料(H4),B與H右下角數(shù)字分別表示白泥與紅泥所占質(zhì)量比(表3與此相同)。
對表2數(shù)據(jù),可從以下三方面分析:
1)白泥收縮率。①干燥線收縮率(Y1)。B1、B2與B3泥料沒有顯著性差異,其余各泥料的干燥線收縮率有顯著性差異;B1泥樣干燥線收縮率最大,達(dá)(9.12±0.10)%,B6泥樣干燥線收縮率最小,僅為(3.94±0.14)%,若不考慮標(biāo)準(zhǔn)偏差(下同),最大與最小線收縮率相差5.18%。②燒成線收縮率(Y2)。B2與B3無顯著性差異,其余各泥樣燒成線收縮率有顯著性差異,B1泥樣燒成線收縮率最大,達(dá)(9.74±0.04)%,B6泥樣燒成線收縮率最小,為(1.32±0.13)%,最大與最小燒成線收縮率差值為8.42%。③線總收縮率(Y3)。B2與B3無顯著性差異,其余各泥樣有顯著性差異;B1泥樣線總收縮率最大,為(17.97±0.09)%,B6泥樣線總收縮率最小,為(5.21±0.17)%,最大與最小線總收縮率差值12.76%。由此可見,不同礦藏地白泥的收縮率各不相同,傳統(tǒng)采泥地丁屋村(B1)泥料收縮率還是較大的,使用時須注意充分考慮其收縮率對坯品及燒成品的影響。僅從收縮率角度考慮,位于沙埠鎮(zhèn)船埠環(huán)村的B6泥樣收縮率最小,具有較好的利用價值。
2)紅泥收縮率。①干燥線收縮率(Y1)。不同礦藏地泥料的干燥線收縮率均有顯著性差異;H2泥樣干燥線收縮率最大,達(dá)(5.16±0.03)%,H4泥樣干燥線收縮率最小,僅為(2.41±0.12)%,最大與最小線收縮率相差2.75%。②燒成線收縮率(Y2)。H3與H4無顯著性差異,其余各泥樣燒成線收縮率有顯著性差異;H2泥樣燒成線收縮率最大,達(dá)(8.32±0.04)%,H1泥樣燒成線收縮率最小,為(1.14±0.08)%,最大與最小燒成線收縮率差值為7.18%。③線總收縮率(Y3)。H5與H6無顯著性差異,其余各泥樣有顯著性差異,H2泥樣線總收縮率最大,為(13.05±0.05)%,H1泥樣線總收縮率最小,為(4.57±0.13)%,最大與最小線總收縮率差值8.48%。由此可見,不同礦藏地紅泥的收縮率各不相同,傳統(tǒng)采泥地丁屋村(H1)線總泥料收縮率最小,但牛頭灣(H2)泥料線總收縮率還是較大的,使用時也要注意考慮其收縮率對坯品及燒成品的影響。僅從收縮率角度考慮,傳統(tǒng)采泥地丁屋村紅泥泥樣收縮率最小,具有極佳的利用價值,要保護與珍惜,避免過度開采,使這一珍貴泥料過早采完。另外,白泥與紅泥相比,白泥線總收縮率最大與最小相差12.76%,紅泥為8.48%,由此可見,紅泥的線總收縮率相對較低,也較穩(wěn)定。
3)二元泥料收縮率。①干燥線收縮率(Y1)。B50H50與B55H45這二種配方的泥料沒有顯著性差異,其余各配方泥料的干燥線收縮率有顯著性差異;B45H55泥樣干燥線收縮率最大,達(dá)(5.76±0.16)%,B60H40泥樣干燥線收縮率最小,僅為(5.22±0.18)%,最大與最小線收縮率相差0.54%。②燒成線收縮率(Y2)。B50H50與B55H45無顯著性差異,其余各泥樣燒成線收縮率有顯著性差異,B45H55泥樣燒成線收縮率最大,達(dá)(8.63±0.08)%,B50H50泥樣燒成線收縮率最小,為(1.21±0.11)%,最大與最小燒成線收縮率差值為7.42%。③線總收縮率(Y3)。各泥樣均有顯著性差異,B45H55泥樣線總收縮率最大,為(13.89±0.13)%,B50H50泥樣線總收縮率最小,為(6.44±0.13)%,最大與最小線總收縮率差值7.45%。從收縮率角度看,傳統(tǒng)泥料配方"白泥軟為肉,紅泥硬為骨,相互按6∶4比例混合塑造燒制成形"有一定道理,這一配方干燥線收縮率最小,燒成線收縮率與線總收縮率均不是最大。
總的來說,不同礦藏地的白泥、紅泥其收縮率各不相同,紅泥收縮率總體比白泥要小些,也穩(wěn)定一些;白泥與紅泥按不同比例搭配后的的收縮率也各不相同,傳統(tǒng)配方是較為粗糙的配法,在具體制陶時,要根據(jù)陶器造型、制坯工藝先行試驗,確定最佳來源地泥料及最好配方,以便燒制出品質(zhì)絕佳的陶器。
白泥、紅泥及混合泥料塑限測定結(jié)果見表3。
表3欽州坭興陶不同來源陶土礦泥料塑限(%)
Tab.3 Plastic limit of clay mineral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of Nixing pottery in Qinzhou(%)
泥樣塑限Wp泥樣塑限WpB131.09±2.24aH111.57±3.22aB231.88±0.53aH220.18±2.22bB328.11±0.58bH320.03±2.14bB433.85±1.07cH415.92±0.75cB528.94±1.05dH519.95±0.72dB621.35±0.31eH616.58±0.56dB40H6020.69±0.57aB55H4523.83±1.49bB45H5523.25±1.10bB60H4023.44±1.36bB50H5021.83±0.75b
對表3數(shù)據(jù)進(jìn)行如下分析:
1)白泥塑限。B1與B2塑限沒有顯著性差異,其余不同礦藏地泥料的塑限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中塑限最大的為B4泥樣,達(dá)到(33.85±1.07)%,最小的為B6泥樣,僅(21.35 ±0.31)%,二者相差12.50%。從塑限來看,沙埠鎮(zhèn)東邊塘村的白泥(B4)具有較高的開采利用價值,傳統(tǒng)白泥礦藏地沙埠鎮(zhèn)丁屋村的泥料(B1)塑限大于30%,塑性較好,而位于沙埠鎮(zhèn)船埠環(huán)村的白泥(B6)塑性較差,作為坭興陶泥料使用價值較低。
2)紅泥塑限。H2與H3,H5與H6這二組泥料塑限沒有顯著性差異,其余不同礦藏地泥料的塑限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中塑限最大的為H2泥樣,達(dá)到(20.18±2.22)%,最小的為H1泥樣,僅(11.57±3.22)%,二者相差8.61%。從塑限來看,大垌鎮(zhèn)牛頭灣的紅泥(H2)具有較高的開采利用價值,而位于沙埠鎮(zhèn)丁屋村的紅泥(H1)可塑性較差。另外,從塑限來看,白泥與紅泥相比,白泥可塑性均比紅泥要高。
3)二元泥料塑限。B45H55、B50H50、 B55H45與B60H40這四種比例的泥料塑限無顯著性差異。經(jīng)過二元組合后,各泥料的塑限均大于20%,塑性普遍變好,證明由塑性較好的白泥(B1)與塑性較差的紅泥(H4)二元組合后,既保留了白泥塑性好的工藝特點,又能改善紅泥塑性差難拌和的問題,從塑限的角度進(jìn)一步解釋了“坭興陶東泥軟為肉,西泥硬為骨,骨肉相互支撐”這一組合配方的優(yōu)點。
1)不同礦藏地的白泥、紅泥其收縮率各不相同。白泥線總收縮率在(5.21±0.17)%~(17.97±0.09)%范圍內(nèi),紅泥線總收縮率在(4.57±0.13)%~(13.05±0.05)%之間;紅泥收縮率總體比白泥要小些,也穩(wěn)定一些;白泥與紅泥按不同比例搭配后的的收縮率各不相同,制作陶器時,要根據(jù)陶器造型、制坯工藝先行試驗,以確定最佳礦藏地泥料及最好配方。
2)不同礦藏地白泥與紅泥的塑限各不相同。白泥塑限在(21.35±0.31)%~(33.85±1.07)%之間,紅泥塑限在(11.57±3.22)%~(20.18±2.22)%之間;將白泥與紅泥按不同比例組合成二元泥料后的塑限也各不相同,在(20.69±0.57)%~(23.83±1.49)%之間,二元組合泥料的塑限較高、較為穩(wěn)定,塑性也較有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