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菲
存在即合理。世界之大,萬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蕓蕓眾生皆向往著一種生存模式,都去追求所謂最有意義的人生,又何處去尋覓小草蔥郁的綠意和山花誘人的芬芳?
縱使有人垂青雍容的牡丹,有人欣賞清新的菡萏,有人鐘愛籬邊的雛菊,有人傾心高潔的雪蓮……我仍愿意做路邊一株并不起眼的小草,做田野一支隨意綻放的野花。
羅素在《幸福之路》一書中這樣寫道:“誰也不該希望自己完美無缺,也不該因自己并不完美而過分地?zé)?。”古人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人如果總是因為自己的“不完美”而煩惱,那么這個世界上就不會有快樂的人了。
時下,很多家長都愛將自己孩子的培養(yǎng)目標鎖定在“優(yōu)秀”上,而“優(yōu)秀”在他們心目中的定義特別簡單明了——就是“完美”。為了達到“完美”,便讓孩子在學(xué)業(yè)之外再去學(xué)鋼琴、學(xué)舞蹈、學(xué)繪畫……他們口中永遠不停地夸贊“別人家的孩子”怎樣優(yōu)秀,在各個方面都會高出“自己家的孩子”一頭,除了迎頭趕上,活成別人的模樣,你無路可走。可你就是你,為什么總要跟他人相比?就像一朵紫羅蘭,為什么一定都要開成牡丹花的模樣?
追求卓越,那是對生命價值的不懈追求;可要求完美無缺,那只能是一種夢想。
追求多樣化的人生應(yīng)該是人類的根本訴求。可是時至今日,這樣的聲音卻常常會被很多家長與學(xué)校所崇仰的那種“統(tǒng)一模式”的“育人流水線”上隆隆的機器聲給淹沒、磨碎甚至摧毀。皮囊未腐,可靈魂已被統(tǒng)一定型,讓受教育者漸漸變得像同一個人。
生命的價值,就在于她的千姿百態(tài),而非九九歸一;在于狂風(fēng)吹拂之中,能保持心靈之樹巋然不動。就像《笑傲江湖》中的風(fēng)清揚,面對眾多高手,敢于喊出“他強由他強,清風(fēng)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的心聲,足他的自信、驕傲和強大的內(nèi)心。有了這種自信,人生路上才會任憑風(fēng)侵寒透,我自不改本色。
能活出本色的,我首推“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王維。他似輞川的松月流泉,閱盡人間滄桑,從不因?qū)櫲璧檬Ф鴴亝s自在,亦不因風(fēng)霜雨雪而改變心境,亦官亦隱,優(yōu)雅生存。月光,清泉,自在心中流淌;竹喧,蓮動,觸不起一絲漪淪。這番空山般的胸襟,新雨般的情致,讓王維孑然屹立于蕓蕓眾生之外,逍遙自在地做他自己。
王維就像他筆下的一朵蓮花:面對滾滾紅塵,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彈而不彎,曲而不折;濁而不染,濯而不妖。
堅持自我不是一條陽關(guān)道,其坎坷重重。懷一份朱敦儒“幾曾著眼看侯王”的睥睨群芳的豪情,有一種蘇子瞻“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胸襟,縱使風(fēng)雪載途,我目益明,我心益堅。
在這個世界上生存,隨大流容易,活出自我很難。但隨大流會迷失自我,活出自我方能快意人生。不管是活成同一種“英雄模式”,還是自暴自棄隨波逐流,這都不應(yīng)當是我們追求的生活方式。真正有價值的人生,應(yīng)當是最本真的自我、最自然的生活,在浩瀚宇宙間劃出一道只屬于我一個人的美妙的人生軌跡。
“我自一口真氣足?!眲e人已有人做了,我們需要的是做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