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貓科動物是貓形類中分布最廣且是唯一現代可見于新大陸的一科,是一類幾乎專門以肉食為主的哺乳動物,是食肉目中肉食性最強的一科,也是陸地食肉動物中實力最強的一科,是高超的獵手,其中大型成員往往是各地的頂級食肉動物。貓、老虎、獅子、豹子、猞猁等動物都是貓科動物。
2.貓科動物共有1個科,5個屬。a.貓屬:共計25個種(其中美洲獅是最大的貓屬動物)。b.猞猁屬:共計5個種(猞猁屬動物共同的特點就是耳上有簇毛)。c.豹屬(大型貓科動物):共計5個種,這5個種分別是獅(亞洲獅和非洲獅);虎:現存5個亞種(即東北虎、華南虎、印度虎、孟加拉虎、蘇門答臘虎);雪豹:雪豹主要分布在寒冷地區(qū),是海拔最高的貓科動物,瀕危;豹:世界上分布最廣的貓科動物;美洲豹:也稱美洲虎。d.獵豹屬:僅有獵豹1個種。e.云豹屬:僅有云豹1個種。
3.大型貓科動物沒有官方定義。在19世紀,解剖學家理查德歐文將貓科動物分為“咆哮者”和“吼叫者”。今天,基于這種區(qū)別,一些定義認為貓只有咆哮才“大”—— 那就是獅子、老虎、美洲豹和豹子。
4.研究者歐文認為不同發(fā)聲源于舌骨的不同結構,舌骨支持喉和舌干。在吼叫者中,這種結構是僵硬的。在咆哮者中,它更靈活。但是亞洲雪豹不遵守這個規(guī)律?,F在,研究人員認為彈性組織聲帶只在咆哮者中存在,解釋了不同的聲音。
5.也有人按大小將大型貓科動物分組。大型貓科動物共有 9 種,可歸入貓科的5個屬?;?、獅、美洲豹和豹這幾種大貓的關系比較近,歸入豹屬;獵豹歸入獵豹屬;美洲獅歸入美洲金貓屬;雪豹最初在豹屬,后來又被劃出而獨自成立雪豹屬,據稱最近的研究又發(fā)現雪豹和虎的血緣關系最為密切,應當合并回豹屬;另外還有兩種云豹——巽他云豹和云豹歸入云豹屬。
6.老虎通常不會對人類構成威脅,但孟加拉國咸水孫德爾本斯紅樹林的老虎是一個例外,它們每年造成20多人死亡。
7.在20世紀70年代,一位德國生物學家認為,老虎因飲用咸水而導致肝臟和腎臟受損,使它們易怒并易于攻擊人類。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老虎領域的人類活動水平很高,為致命的遭遇奠定了基礎。
8.在現在的肯尼亞,被稱為“察沃食人魔”的兩只獅子在1898年殺害并吃掉了鐵路工人。從1898年3月到12月的9個月里,英國肯尼亞 - 烏干達鐵路的工人被兩只巨大的獅子恐嚇,襲擊和吃掉。這兩只獅子被當地人稱為“幽靈”和“殺人魔”。據說殺害了135個人。
9.路障工作營的努力失敗了,工作人員變得越來越害怕。最后,勞動者拒絕繼續(xù)工作,除非他們被保護。英國軍官約翰·帕特森是一位技術嫻熟的獵人,但不是職業(yè)射手。他最終在1898年12月跟蹤并殺死了第一只獅子,然后在三周后擊中了第二只獅子。他在1907年寫的《察沃的食人魔》已成為世界旅行與探險經典之作。在上個世紀90年代,好萊塢還將這件事拍成了電影。
10.1924年,帕特森參觀了芝加哥野外博物館,并提供了兩只獅子的遺體。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對察沃獅子遺體進行的分析表明,這對遺骸實際上只吃了35個人。研究人員根據記錄了飲食細節(jié)的動物組織中的化學成分比例確定了這個數量。
11.為什么獅子突然迷上了人肉,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吃掉了那么多名鐵路工人?幸存下來的人猜,一定是當年的大旱和牛瘟餓壞了這兩頭獅子。但2017年對察沃獅子和來自贊比亞的另一只食人獸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這兩頭獅子之所以性情大變愛上人肉,是由于牙齒疾病和受傷。
12.研究者用牙醫(yī)的微波分析設備,檢查了保存在菲爾德博物館里的兩頭食人獅遺體的牙齒健康狀況。檢查結果首先發(fā)現,兩頭獅子在生命的最后階段,真的只吃人肉。因為它們的牙齒上沒有撕扯斑馬、水牛這些正常獵物的骨頭時會留下的獨特痕跡。這兩頭獅子牙齒上留下的磨損痕跡,更像是動物園里“吃精細口糧”的獅子牙上的痕跡。
13.之前對遺體的檢查還記錄了這兩頭獅子都有嚴重的牙病,其中一只獅子的犬齒在事件發(fā)生的幾年前就沒了,還失去了三顆門齒,另外還患有牙根尖膿腫,一顆牙齒根部還流著膿。另一只獅子口腔的左上角的一顆臼齒碎掉了,牙齒內的組織暴露在外。另一只1991年在贊比亞吃了6個人的獅子的下巴骨頭上有好幾處明顯的橢圓形損傷,在原本閉合的下頜骨上形成了開放的瘺管。
14.像在察沃地區(qū)的許多雄獅一樣,這些食人獸是沒有鬢毛的,可能是為了適應比塞倫蓋蒂炎熱和干燥的氣候。在其他地區(qū),鬃毛越黑,獅子越熱(我們這里說的不是溫度)。具有較深鬃毛的獅子具有較高的睪酮水平,發(fā)出顯著的信號并增加其交配成功率。
15.另一個熟悉的名詞是黑豹——實際上沒有這樣的物種。該術語一般適用于任何黑暗或黑色的大型貓科動物,通常是美洲虎或豹子。
一只察沃食人獅的頭蓋骨
16.人們可能害怕美洲獅,但美洲獅卻處于危險之中。19世紀和20世紀初的賞金計劃大大減少了它們在北美的數量。最后一次見于1938年的東部美洲獅于2011年被宣布滅絕。
17.盡管如此,美洲獅仍留在落基山脈以西,在過去25年中中西部獨居美洲獅的目擊率一直在上升。
18.美洲獅有助減少交通事故死亡數。小鹿斑比每年造成200人死亡及以另外29000人受傷,都是因為120萬起車輛和鹿的碰撞所致。大多數事故發(fā)生在美國東部,在那里,鹿沒有天敵,興旺如狼和山獅。研究者提出重新引入捕食者如美洲獅到這些地區(qū)。研究人員說把大型貓科動物引入到美國東部地區(qū),可能意味著22%或更少的車與鹿的碰撞概率。
19.另一個潛在的減少:大貓寶寶。大多數大型貓科動物會殺死其他雄性的幼獅,讓其母親更快地回到發(fā)情期,這樣它們就有更多機會生育自己的后代。
20.研究人員從未在獵豹身上發(fā)現過殺嬰實例,但可能是因為獵豹媽媽四處走動:一項研究發(fā)現43%的多幼仔窩包含不同父親的幼崽,這使得雄性更難以辨別出哪些幼崽是它自己的,因此,不太可能殺害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