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玄雅
現(xiàn)代人對清代稱謂的了解,大多源自清宮戲和戲曲舞臺。不過,我們熟知的一些稱謂其實(shí)是錯的。
清朝的皇帝一般自稱“朕”或“我”。由于滿語不分“朕”和“我”,所以大多時候用第一人稱“bi”,即滿語中的“我”。面對太后或太上皇,皇帝一般自稱“我”、“臣”、“子皇帝臣”、“臣我”。太上皇或太后作為長輩稱呼皇帝,一般直接叫“皇帝”,而不叫“皇上”。
皇子們一般稱呼皇帝為“汗阿瑪”、“皇父”或“父皇”。至于清宮戲里常見的“皇阿瑪”,目前尚未見到相關(guān)的史料記載。嬪妃和大臣一般稱皇帝為“皇上”,旗人出身的大臣以及后宮嬪妃、宮女、太監(jiān)等可稱皇帝“主子”、“圣主”。晚清太監(jiān)、宮女還習(xí)慣叫皇帝“老爺子”、“萬歲爺”。
皇太后一般也自稱“我”,書面語上有“予”的記載,偶爾也自稱“朕”。據(jù)說,慈禧太后日常稱自己為“咱家”。至于“哀家”這個詞似乎也是戲曲舞臺上特有的,目前沒見到相關(guān)的史料記載。
皇帝和皇后一般用滿語稱太后為“額捏”、“太后額捏”,晚清時則用滿式漢語稱呼為“額娘”、“皇額娘”。宮中的太監(jiān)、宮女以及晚輩一般稱太后為“太后主子”、“老祖宗”,背后則稱“佛爺”、“老佛爺”,有的則稱為“老家主”。
后宮嬪妃之間,一般以姐妹相稱,但在正式場合要稱皇后為“主子”。而皇子、皇女等稱呼后宮妃嬪為“某額捏”,如“皇后額捏”、“某妃額捏”等。太監(jiān)、宮女跟嬪妃對稱時,一般稱自己的直屬主人為“主子”,對其他后宮娘娘則稱為“某妃主子”、“某主子”。
現(xiàn)在清宮戲里盛行“小主”的稱呼,其實(shí)當(dāng)時在宮里不怎么用。清代仆人對年輕主人,特別是主人下一輩多稱“小主兒”?!靶≈鳌币辉~或脫胎于此,但這個稱呼是他稱,即不隸屬此后宮的仆人對這個后宮主人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