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恒
四兩撥千斤
吹和讀,都屬于嘴上的功夫。不同的是,“吹”所做的是呼出氣息,“讀”是需要發(fā)出聲音。任務(wù)不同,來幫忙的伙伴也就不一樣嘍。
瞧這一吹:我端詳著課桌上那支又細又長的鋼筆,哼哼,等著我把你吹跑吧。我倒抽一大口氣,鼓起腮幫子,把肚子鼓得圓圓的,哈哈,像一只肥嘟嘟的小豬似的。突然把嘴巴張成一個大喇叭,呼——呼——呼,肚子里的氣息沒了,天呀!這支鋼筆扭扭身子,似乎在宣告:我穩(wěn)如泰山喲!我就不信了,我連吸幾口氣,哎喲,我的肚子已經(jīng)成了氣蛤蟆,這回我把嘴巴撮成一個小小的“O”,呼——鋼筆連滾帶爬骨碌碌轉(zhuǎn)了一圈。
讀了簡志耕小朋友這個“吹”的細節(jié),聰明的你發(fā)現(xiàn)沒有,“吹”前需要吸氣,氣體還要在胸腔里“攢勁”,這時候,腹部和胸腔形狀會有變化。該吹了,嘴巴要靠近“吹”的對象,氣息得在“腮幫子”鼓勁加油,促成最大的力度、最快的速度。這一“吹”,胸腔、腹部、腮幫子都是“嘴”的伙伴。描寫的時候,捎帶上吹的聲音和想像,這動作就具體了。
還有,給挑起的一根面條降溫,吹走作業(yè)本上的橡皮屑,“吹”的對象不同,力度和速度在變,“伙伴”的姿態(tài)也會變。你來試試吧。
讀,是我們每天必做的“功課”,你在讀書的時候,調(diào)動了哪些肢體、器官來幫助嘴巴呢?
一般情況下,讀書,手先行。是捧,是攤,還是掀,總要把讀物準(zhǔn)備好。鎖定文字或圖畫,那得眼接力,眼睛的瞄、盯、掃,移動,姿態(tài)是不一樣的。嘴跟進,感情、聲音、快慢、節(jié)奏、內(nèi)容……附加身體、腦袋的姿態(tài)動作,這“讀”會是什么樣兒呢?
小姑娘趴在草地上,她一只手緊壓住書頁,一只手捏著頁腳,是怕風(fēng)兒亂翻她的書吧?看,她眉毛舒展,嘴角流露出淡淡的笑意,機靈的瞳仁兒忽閃忽閃的,小腦袋也隨著專注的目光一會兒左,一會兒右的。瞧,她瞇著的眼突然瞪大了,是看到一波三折的情節(jié),還是主人公的命運打動了她?風(fēng)兒徐來,她的頭發(fā)在風(fēng)中翩翩起舞。小手指輕輕一捻,又翻了一頁,嘩——
龐博誠小朋友的“讀”有動有靜,細致吧?這些呀,都是“讀”的伙伴齊心協(xié)力的結(jié)果。
小朋友,你學(xué)會了嗎?
思維做體操
1. 請你在課桌上放塊橡皮,用力一“吹”,感覺一下“伙伴”的力量。
2. 悄悄觀察一位“靜讀”的同學(xué),看看他(她)讀書時,眉眼、手、腦袋都在干什么?
參考一:我張嘴,吸氣,感覺胸脯變成了氣囊,把肩膀和頭都頂了起來。我不敢耽擱,別一會兒把氣泄了。嘴巴噘成小油嘴湊過去,對著橡皮一用力,“呼”——一股龍卷風(fēng)掃過,一肚子氣放了出來,真舒服!誰知橡皮紋絲不動,我呢,趕緊呼哧呼哧喘了好幾口氣。(趙一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