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草
開卷有益,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能讓一個人學識豐富、見識廣博、思維活躍。讀書,不僅能促進個人修身養(yǎng)性,還能淳化社會風氣、振奮民族精神,對個人、對社會乃至對整個民族,都極為有益。
讀書能滋養(yǎng)“文氣”。蘇軾在《和董傳留別》中寫道,“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如果讀的書多,即使身穿粗衣劣布,流露出的不俗氣質(zhì)與翩翩風度,也會讓他光彩奪目。當前,一些人對“讀書無用論”深信不疑,總是習慣以薪水的高低“論成敗”,這種功利化傾向即為認識過于狹隘的典型表現(xiàn)。讀書的價值,不能簡單依據(jù)其帶給人的物質(zhì)財富來衡量,而應看到其更為深遠的影響。讀書能讓人清靜儒雅、內(nèi)心從容,能讓人在失意和困窘時擁有樂觀豁達的胸襟,在得意和順境中擁有平和淡然的心態(tài)。一個人通過讀書滋養(yǎng)的氣質(zhì),是“散盡千金”都換不來的精神財富。
讀書能鍛造“骨氣”?!叭娍蓨Z帥也,匹夫不可奪志”的錚錚鐵骨、“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視死如歸、“名節(jié)重于山,利欲輕鴻毛”的重義輕利等,這些話語字字鏗鏘,讓千千萬萬個讀者深受激勵。通過讀書,人們不僅能增長見聞、積累知識,更能鍛造“正氣”,變得更加堅毅果敢。
讀書能涵養(yǎng)“正氣”。孟子曾曰:“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這種“浩然之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的,需要在長期的讀書過程中,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點一點地汲取書中的養(yǎng)分才能養(yǎng)成。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才能達到感悟人生、樂以忘憂的境地。
讀書不僅是一種愛好,更是一種情懷、一種境界。讓我們滋養(yǎng)“文氣”、鍛造“骨氣”、涵養(yǎng)“正氣”,做新時代的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