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倍偉
【摘 要】 以廣播劇《榮辱十三行》中具體聲音的擬音為例,介紹根據(jù)實際劇情,如何發(fā)揮想象力進行擬音,從而制作出逼 真的聲音效果。
【關(guān)鍵詞】 廣播??;《榮辱十三行》;擬音;劇情;逼真
文章編號: 10.3969/j.issn.1674-8239.2018.08.013
Onomatopoeia in Radio Drama Thirteen Lines of Honor and Disgrace
XIE Bei-wei
(Guangdong Radio and TV Station,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12, China)
【Abstract】Taking the onomatopoeia of the specific sound in the radio play Thirteen Elements of Honor and Disgrace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 introduces how to use imagination to make onomatopoeia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so as to produce a realistic sound effect.
【Key Words】radio play; Thirteen Elements of Honor and Disgrace; onomatopoeia; plot; lifelike
1 為何擬音?
在音效制作方面,除了使用音效庫里的部分音效,還有大量音效是通過擬音完成的。與音效庫的音效相比,擬音可以做到更貼近劇情,可調(diào)整的余地更大,最終做出的效果也更為逼真。
擬音,在國外也叫做Foley,是為了紀(jì)念一個名叫Jack Foley的美國音效師。他在早期電影音效制作行業(yè)中做出了杰出貢獻,因此,后來人們把影視行業(yè)中的擬音工作稱作Foley。
或許有人會問為何要擬音,使用音效庫里的效果不行嗎?要知道,音效庫里的效果并不一定都適合實際的劇情,尤其是一些腳步類的聲音。因為腳步往往與劇中人物的動作、情緒相關(guān)聯(lián),與劇情相結(jié)合,因此,在后期音效制作的環(huán)節(jié)中,往往音效庫里的效果聲并不適用,這時就需要擬音。再比如,一些實際生活中沒有的聲音,如科幻的、古生物、擬人化的各種角色聲音,都是真實世界中不存在的,因而,也需要擬音來制作;還有一些聲音,如果真用傳聲器去錄,反倒不如擬音的效果聽起來更真實、更干凈……
2 擬音與音效的區(qū)別
通常,在電影的后期制作中,擬音專業(yè)是與音效專業(yè)分開的,擬音是專門指那些通過一些道具模擬所需聲音的工種,而音效通常是利用聲音效果資料來進行后期制作的工種。在廣播劇制作領(lǐng)域,目前國內(nèi)很多電臺沒有專門從事效果與擬音的人員,工作分類沒有那么細(xì),因而,很多擬音與效果錄制工作都是錄音師兼任了,雖說是有點“撈過界”的嫌疑,不過,由于錄音師熟悉音頻剪輯軟件的使用與后期處理,在一些特殊音效錄制、調(diào)整、音色把握以及聲場寬度塑造等方面會更加得心應(yīng)手。
3 如何擬音?
廣播劇《榮辱十三行》是廣東廣播電視臺于2017年制作的一部連續(xù)劇,劇情主要發(fā)生在清朝鴉片戰(zhàn)爭時期的廣州,劇中很多環(huán)境音效、動作音效等都是那個時代的,這也給聲音制作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接到劇本后,筆者與導(dǎo)演首先對整部劇的聲音風(fēng)格進行商討,希望能夠做出一部“聽感真實、有時代感和地方特色”的歷史劇。比如,在廣播劇中是經(jīng)常用到的一些街道背景聲,筆者沒有采用音效庫里的街道雜音,因為很多資料存儲的街道聲不是現(xiàn)代的就是外國的,因此,采用了許多平時采錄積累的一些廣東小街小巷的環(huán)境聲來進行合成,從而避免出現(xiàn)現(xiàn)代城市中的機動車等聲音。再比如,在一些室內(nèi)對白場景中,筆者考慮了廣東傳統(tǒng)大屋的聲學(xué)環(huán)境,來設(shè)計聲音的混響以及腳步的種類。還有,在戰(zhàn)艦炮戰(zhàn)與虎門海防炮臺的場景中,制作聲音效果之前考察了很多當(dāng)年的炮臺遺址與實物后才確定聲音類型。為了真實,在這部劇的制作中,使用了很多擬音,下面就以廣播劇《榮辱十三行》音效制作中的擬音為例,介紹廣播劇制作中的擬音應(yīng)用。
3.1 案例1:虎門銷煙
在該劇中有一段虎門銷煙的場景,其中有銷煙池中石灰石與海水混合后沸騰把煙膏融蝕掉的音效。這一段音效采用了擬音方法,最終制作出來的效果聽起來真實可信。具體方法如下:
首先,筆者分析了石灰石遇水后都會有哪些聲音,比如吸水、開裂、發(fā)熱、膨脹、鼓包、爆裂、冒泡,也就是將復(fù)雜的聲音分解,然后才開始一個個地去模擬。模擬生石灰石吸水的滋滋聲,采用的是泡茶的飄逸杯。當(dāng)茶葉加入熱水后,茶葉吸水膨脹、相互擠壓,會發(fā)出細(xì)微聲響,這與需要的聲音極為類似。茶葉的選擇對音效也會有影響。對比過幾種茶葉后,發(fā)現(xiàn)鐵觀音類的茶葉較為適合。因為這種茶葉葉片較大,吸水后膨脹快,發(fā)出的聲音音量也稍微大一些。于是,筆者把這種茶葉吸水膨脹的聲音錄制下來,模擬石灰石吸水的聲音(見圖1)。
茶葉發(fā)出的聲音本來是非常微弱的,不過,在經(jīng)過傳聲器放大與后期再放大時,會變得與平日里我們聽到的茶葉吸水聲不太一樣,但是卻接近劇目所需要的石灰石吸水的感覺。當(dāng)然,微弱的聲音放大后,底噪也會加大,所以,還要經(jīng)過降噪處理。
為了增加群感,需要多錄制幾次,并對其中一些聲音做了變調(diào)、變速與聲場定位、展寬等處理,還有一些聲音要經(jīng)過加EQ(均衡)并去除部分高頻、加混響等手段做出遠近差別,以豐富層次感。這一組聲音的預(yù)混過程,大約用了十幾個聲軌。
石灰石吸水后膨脹、開裂的音效,是用砂紙相互摩擦來擬音的。擬音時,采用了幾種不同粗細(xì)的砂紙以及魔術(shù)貼粘扣,分別錄制了幾種頻率不同的摩擦聲(見圖2)。爆裂聲是通過擠爆包裝減震用的氣泡膜來擬音的,這兩類聲音也要經(jīng)過后期的變調(diào)、EQ等處理,制作出大小、遠近的差別。這一預(yù)混過程大約也用了十幾個聲軌。
除此之外,還用吸管吹酸奶進行擬音(見圖3),模擬出粘稠感的泥漿冒泡的聲音,用來制作煙膏在沸騰的石灰水中溶解的音效。同樣也用了十多個聲軌做群感處理。
將上述三組預(yù)混后的音效混合,便得到了所需要的銷煙池中的主要聲音,再配合上周圍環(huán)境音效后,整個聲場便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了。這一段一分多鐘的場景,在后期制作時,終混大約用了20多軌音效,其中包括環(huán)境聲:海浪、風(fēng)聲、林間鳥蟲、鳴炮、鑼鼓、旌旗呼啦聲、群雜等;動作音效:搬箱、開箱、拆封、煙膏入池、開閘放水、腳步等;以及上面的三組擬音音效??傮w來說,加上前期預(yù)混的擬音聲軌,音效聲軌數(shù)大約有五六十個。
3.2 案例2:導(dǎo)火索
廣播劇《榮辱十三行》里有很多戰(zhàn)爭場景,其中需要一個點燃鑄鐵火炮導(dǎo)火索的音效,在音效庫里并沒有找到適合的,于是,也采用了擬音方法來制作。經(jīng)過一番實驗,最后選用家里澆花的噴壺(見圖4),不加水,打滿氣,然后按住噴壺壓柄,錄制下空氣從噴嘴噴出的滋滋聲,通過控制壓柄的力度,還可以控制噴出氣體的流量,從而得到強弱、快慢的變化,以模擬出導(dǎo)火索剛點燃那一瞬間以及持續(xù)燃燒的不同效果。
3.3 案例3:腳步
在大部分廣播劇里,腳步都是使用率最高的音效之一,但腳步卻又是最不可能使用效果庫里的音效的。從腳步聲中,可以聽出角色的年齡、步態(tài)、情緒以及行走的場所、地面的質(zhì)感等等信息。盡管一般的音效庫中,也會把腳步按皮鞋、運動鞋、沙地、泥水地、草地、木地板、鐵地板等等進行分類,但往往劇情里實際需要的,音效庫里的都不適用。
在該劇中就有約二十種腳步聲,其中有老人拄著手杖在木地板上的踟躕聲,有戴著腳鐐、枷鎖的囚徒被游街的腳步,有山坡炮臺上的腳步,有戰(zhàn)艦甲板上的腳步……在這部劇中,幾乎所有的腳步都是擬音制作出來的。
砂石土路的腳步是較為常見的一種,也是擬音工作者的基本功,當(dāng)然方法也很多。這次,筆者采用了舊磁帶+掃把+碎報紙的方法,以模擬砂石感較強的路面腳步聲(見圖5)。
用掃把模擬砂石路面時,可以在下面墊上一塊氈墊,或者在鋪有地毯的錄音棚里進行,還可以把掃把毛剪下來一些,零亂散布在地毯上,用鞋底在上面滾壓、踩按,模擬腳步的輕重緩急。
質(zhì)地較細(xì)的砂石路或者山路可以用一些枯葉來擬音(見圖6),比較適合的是針葉樹種的葉子,為了豐富音質(zhì),可以摻入少量其他種類的落葉。
在以前模擬機時代,人們經(jīng)常會用廢舊開盤帶來擬音草地,不過由于開盤帶比較寬、硬,出來的聲音也比較硬、脆,而卡帶的磁帶較為細(xì)軟,發(fā)出的聲音也更接近真實的草地。
囚徒游街的腳步是混合了幾種音效擬音制作出來的。除了常規(guī)土石路面的腳步擬音方法,為了模擬出腳鐐的聲音,也使用了一條真的鐵鏈,跟隨腳步的節(jié)奏抖動、在地毯上拖動。不過,由于當(dāng)時使用的鐵鏈較細(xì),聽感不夠粗壯,在后期合成的時候,還通過降調(diào)等處理,將其處理成較粗重的感覺。
除此之外,筆者還利用了一捆錄音棚里的廢舊傳聲器線,那些舊卡儂頭相互磕碰的聲音剛好可以模擬出拎在手中的手銬鐵鏈碰擊在身上時發(fā)出的較為黯啞的聲音(見圖7);為了做出木制枷鎖與金屬手銬磕碰出的聲音,還用一塊厚木板配合那些廢舊傳聲器線錄制了一些音效。最后,再把這四五組聲音混合,便得到了非常寫實的囚徒游街的腳步聲效。
至于戰(zhàn)船上的腳步聲,考慮到當(dāng)時戰(zhàn)船上可能是木制甲板,又由于甲板下是空的船艙,擬音時采用了裝設(shè)備的包裝紙箱,用手跟隨對白節(jié)奏拍擊紙箱模擬聲音。
3.4 案例4:群臣行跪拜禮
該劇中還有一段群臣行跪拜禮的場景。由于清朝跪拜禮要將兩臂袖口的馬蹄袖甩開,再雙手伏地下跪叩首,做這段音效的時候,就只好借助錄音棚里遮蓋機器的絨布了,錄制時也在距離傳聲器不同距離的位置上分別錄制了幾種音效,以獲得不同的空間距離感,再將這些聲音經(jīng)過變調(diào)、定位、重疊、混合,從而做出一群人行禮的感覺。
此外,清朝官員身上通常還有朝珠,此劇后期中,除了錄制了石質(zhì)串珠的聲音,也還加了一些前面提到的廢舊傳聲器線在衣服上磕碰出來的黯啞聲音,經(jīng)過最后合成后,整個場景的群感豐富、音質(zhì)逼真、細(xì)膩自然。
4 結(jié)語
該部廣播劇的后期,還有很多用到擬音音效的地方,這里不再贅述??傊?,要模擬出某種聲音,不一定拘泥于同樣的方法,只要能做出真實的聽感,無論用什么方式都行。發(fā)揮想象力,多嘗試,就能做出以假亂真的音效。
(編輯 薛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