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仁山
對王松濤女士的畫作心慕已久。直到2016年松濤美術(shù)館在北京房山開館,我有幸參加了開館儀式,同時參觀欣賞了王松濤中國畫作品展,才對松濤女士的畫作有了系統(tǒng)的欣賞,那畫作透達出來的“松濤雅歌”久久在耳邊回蕩,真是一場心靈的享受。
松濤女士是河北武安人,著名畫家,不僅自己在中國山水畫中不斷探索,還培養(yǎng)了河北省美協(xié)主席祁海峰等子女成為著名畫家。讓人敬佩的是松濤女士一生執(zhí)著于藝術(shù),追求藝術(shù)的真善美,一生修煉自己的人品、藝品,做人作畫都給人以精神啟迪。
我對松濤女士畫作的思想藝術(shù)特征歸納了幾點。
第一,燕趙文化精神的鏡像。聽海峰說松濤女士古稀之年常去太行山寫生,用生命來感悟太行的雄偉,吸納太行精魂對其藝術(shù)升華,山水畫作既有現(xiàn)實太行的奇?zhèn)ァ⒒趾?,又有燕趙豪氣、文氣以及悠遠的藝術(shù)境界。比如我欣賞《太行松聲》,仿佛真的聽到了太行松聲,該作品以冷峻、細膩的繪畫語言打開了我的文化情懷和想象世界。應(yīng)該說畫家用作品見證著太行變遷并影響著世道人心,進而用繪畫守護著大自然的靈魂與人的自尊。比如《江山多勝跡》那一幅,更是震撼人心。山即是人,人即是山。這既是對自然之美的展示,也是對人的精神的深入勘探,對人生的思索,所展示的理想,堅實、純粹、超拔、博大。
第二,尊重傳統(tǒng),又突破傳統(tǒng)山水畫的倫理。人為什么喜愛大自然?為什么愛山愛水?落日時分,遠山披著落霞,活躍的生靈并沒有消失,山頂?shù)母」馄∑饋沓=o我們無限想象。這是我欣賞松濤畫作的啟示。而我欣賞古人山水,多是蒼潤古秀,具有清疏之氣,太多作品在描繪近景、中景、遠景來表現(xiàn)畫家情緒與深遠意境。我看松濤女士的《溪山泉鳴》《太行新綠》等畫作,有“精研古法,博采新知”的感覺,松濤的畫創(chuàng)新意識很強,突破了山水畫傳統(tǒng)倫理。這里有綠水青山之境,又有油畫語言的新手段,一改傳統(tǒng)流派或保守派面貌。即便潑墨潑彩也是別開生面,具有西方水彩畫的技巧元素。這里有太行的雄偉,一草一木又蘊含著強烈的生命感染力,氣勢宏大,又思想深邃。具有“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的精神追求。我似乎感到在沉實的現(xiàn)實山水中,飛翔著一個藝術(shù)的精靈。
第三,修養(yǎng)與真情。我欣賞松濤女士畫作,深深感到她深厚的藝術(shù)修養(yǎng)。她不僅能借太行山抒懷,而且對故鄉(xiāng)山川有十分精彩的描繪。她帶著一顆真誠的心,冷靜客觀地洞察世界,借山水大作表達她對自然對人生的通達與智慧。所以她的筆墨自然,率真而富有濃濃的真情。比如畫作《秋風圖》,畫家以深厚的表現(xiàn)力,借色墨之間的層次感和樹木之間的距離感,營造出畫面的空間感,空間不是呆板的,而是含著深厚的情。我似從畫面中感受到畫家一顆純凈、火熱的心,心靈升華時最細微、有趣,生機勃勃的生命世界是那般美好。太行山干旱多風,有時也溫綿厚實,這是畫家畫作中表達出來的,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太行山地域特征是那么的獨特,與南方秀山大山的層巒疊翠不同,即便有煙云霧靄,奇峰勁松,也有北方太行和燕山特色。畫作中依形完神,強調(diào)作品的格調(diào)和真性情。
這是何等的藝術(shù)情境呢?作家作品講藝術(shù)情境,畫家畫作更是具有情懷與情境。這畫作筆法灑脫,老辣獨創(chuàng),剛?cè)岵g盡顯太行山的雄渾和水的萬般清柔。畫家離開了我們,精美的畫作唱在人間,松濤女士猶也活在人間。生命真情的印痕,完成了藝術(shù)家對自然與生命的追問與闡釋。
編輯:劉亞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