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義門
原先北京城里有五個定期廟會集市。內(nèi)城仨:隆福寺,逢一、二、九、十;護(hù)國寺,逢七、八;白塔寺,逢五、六。外城倆:土地廟,逢三;花兒市,逢四。按舊歷每天都有廟會,每天都能趕集。攤販生意,占卜算卦,把式賣藝,這些人都隨著轉(zhuǎn)。
北京有多處土地廟,這座廟地位最高,最出名,是“都土地廟”。廟會時交易的面兒很大。廣安門內(nèi)大街從廣義街(王子墳)往東,到下斜街南口東,小二里地便道擺滿攤子。進(jìn)下斜街往北到長椿寺門前也是貨攤。土地廟院子里更甭說了。逢三,大街上人多車多,鋪戶的生意比平時興旺得多。下斜街的交通就斷一整天。
擺攤做生意,入鄉(xiāng)隨俗,守習(xí)慣“秩序”。分類分地段擺,很少“越界”。廣義街往東路北賣菜籽、篩子、筐、麻繩之類;過報國寺,改舊鞋為主。路南賣布、布頭、估衣。擺到糖房胡同口,再往東牛街北口沒有攤子。
下斜街里頭,路西賣農(nóng)具,耙子、掃帚、雞毛撣子、菜板、搓板、搟面杖、布撣子把兒;路東穿成朝珠般的山里紅,一掛一掛地挎在胳膊上,吆喝著賣。自制的玩具“屎虼螂拉車”,十來公分長、四五公分寬的“轎車”,秫秸插彩紙糊,活的屎虼螂用線綁在車轅里,放到地上拉著車走。一根粗竹棍,橫著固定細(xì)竹竿,小車車轅朝上掛在竹竿上,屎虼螂腿朝外,幾只腳不停地動。買主可挑選,免得買到死的。還有泥制木制的簡單玩具,有的現(xiàn)在的廟會上還能見到。土地廟門前小街口兒往北鮮花市場到妙光閣胡同口,推車的、挑挑兒的,豐臺花鄉(xiāng)草橋來的??趦罕笔情L椿寺,在比平地高一米多的高臺上。這兒是鴿子市了,光賣鴿子;妙光閣胡同里也是鴿子的地盤。街上商品分布大致如此。
廟里的商品就“高精尖”了。前院順院墻南北兩溜兒攤位,當(dāng)中背靠背兩溜兒。一家挨一家,一字長蛇。四排攤子兩條路。大殿前兩三米不設(shè)攤,空著。跨院靠墻兩溜兒貨攤,清一色布料、綢緞,沒別的東西。院里的商家都扯上布棚,藍(lán)色的多。通道上拉白布,進(jìn)廟門不見天日。減少風(fēng)吹日曬,也擋毛毛細(xì)雨。前院婦女兒童用品多??勘眽α掀?、假首飾、發(fā)卡、發(fā)網(wǎng)(網(wǎng)發(fā)髻)、絨花、絹花、繡花的花樣子等。那時姑娘們梳辮子,結(jié)婚后梳纂兒。頭發(fā)攏向腦后盤成圓髻,套上黑色細(xì)絲的網(wǎng)子,插簪子(玉、銀、銅、骨等)、絨花或絹花。剪發(fā)算“摩登”打扮?;楹笫嶙雰海笆徂p子的老太太“大媽”,招罵,要叫“大姑”。喊老處女“大媽”,是“辱沒”,能不罵你?纂兒上插花有講究,年節(jié)紅色吉祥話或小絨花;嫁女兒,紅色單喜字;娶兒媳紅色雙喜;慶生做壽,紅色福壽字,等等?!盎幼印笔菢O薄的白紙剪刻的花卉、動物、山水、吉祥物和詞語,女士做繡花用。買來用漿糊粘在布料上,繃平。搭配彩色絲線,一針一線把花樣遮蓋嚴(yán)實。鞋上用的花樣子最多,別的,如兜肚、枕頭兩頭的方堵、門簾、窗簾、幛子等,用的樣子都有。深色的布掛在墻上,花樣子一一別在布上。得看著選。
靠南墻的商品,玩具,木頭的刀槍劍戟,京劇臉譜的“假臉兒”,圓鼓長鼓撥浪鼓、吹的喇叭敲的镲,鐵皮飛機(jī)木頭車,挺全。五金工具,剪子、鑷子、刀、瓦刀、抹子、錘。手使的應(yīng)有盡有。
院當(dāng)中兩溜兒攤位,經(jīng)營化妝品、梳妝用品。梳頭油、雪花膏、漚子、撲粉、胭脂、“刨花”;鏡子、梳子、篦子、抿子;梳頭匣子梳妝柜。名目繁多。還有一兩個“點痦子”的攤,掛起一張“大臉”,兩米高一米多寬的白布,只畫一張放大的五官臉面。用小圓點標(biāo)著痦子位置,注明此痦子的危害:克夫、妨親、折壽、傷財之類,去掉才能好轉(zhuǎn)。攤主?!包c”痦子,號稱能叫你時來運轉(zhuǎn)。他配制粉色藥膏,點在痦子上,火柴頭大小。你稍坐片刻,火柴頭干了,輕輕一撥,痦子連著肉皮掉了。囑咐你:三天別著水。給錢結(jié)賬。
土地廟院里的經(jīng)營項目大致這些。
出后門路兩旁兩溜兒條桌條凳,順著排開,大排檔,北,灌腸、炒肝、丸子湯、羊雜碎,涼粉扒糕、硬面餑餑大火燒。南,油茶茶湯、面茶杏仁茶,大麥粥、豆腐腦、老豆腐、芝麻燒餅墩兒餑餑。往前走涼了:刨冰、汽水、酸梅湯,現(xiàn)做現(xiàn)賣的雪花酪。有些吃食,沒了,有的變了。炸灌腸,本是滾刀塊兒一邊薄一邊厚,油煎;現(xiàn)在是大薄片,油炸。兩層皮,撕不開咬不斷。反正有人吃,不耽誤買賣,只糟踐東西毀手藝。土地廟灌腸有吃法,不澆蒜汁,蘸佐料。汽水,沒瓶蓋,瓶頸有玻璃球。對嘴喝,球轉(zhuǎn)動。水徐徐出,不斷不嗆。這早沒了。雪花酪現(xiàn)制:粗細(xì)倆洋鐵桶,套一起,空隙放碎冰,細(xì)桶凈水白糖,繩子繞小桶,來回拉繩子,桶轉(zhuǎn),碎冰撒鹽,很快水成冰糊。過餐飲排檔,鳥市。品種不多,大路貨是麻雀。大籠子關(guān)著上百只,擠著亂撞。賣給行善者,放生。賣鳥的沒幾家,就是賣“蟲兒”的:蟈蟈、蛐蛐、油葫蘆、金鐘兒。還有季鳥(蟬),綠葉裹著,纏細(xì)線,論個賣?;钗涷?。鳥食。
再往西往北,地方寬綽。游戲娛樂場。套圈、抓彩、捅婁子?!巴眾渥印保獾姆殖尚「竦拇蠹埡凶?,格里頭放小玩具,一張大紙糊嚴(yán)。二分錢捅破一格,玩具歸你。
娛樂攤子位置不固定。拉洋片、唱小戲兒、變戲法、說書,來得早,占好地方。唱小戲兒的占先,圈地也大。搭戲臺、留化妝室和容納百位觀眾的席位(立席)。栽樁子拉網(wǎng)子(安全網(wǎng)),網(wǎng)子里頭拉布圍子。出入口布圍子錯開,不進(jìn)圈子看不見。有把門收錢。小戲班子唱評戲,管事兒的、場面(樂隊)、演員,都算上有十來個人。開場前的準(zhǔn)備都得上手。杉篙綁架子掛“出將”“入相”的幕布,條凳木板支舞臺鋪地毯。收拾停當(dāng),演員化裝,樂師敲“通兒”。觀眾門口交錢入場。三通鼓罷,演員挑簾登臺。只演折子戲,一會兒一出。觀眾隨來隨走,演員輪換趕場。流水作業(yè)。小戲兒不是每廟必到。
廣場上打把式、摔跤、變戲法、耍鋼叉、拉洋片,偶爾有耍猴、耍狗熊的。一圈人,一個表演場子。隨時打錢,隨時人散人聚。
有利用太陽光放映的“小電影”。黑色厚布縫制長條布棚,嚴(yán)實遮光。前頭有案子裝收集陽光的鏡子、手搖放映機(jī)等設(shè)備。機(jī)頭伸進(jìn)布棚正面,對著“銀幕”。布棚兩側(cè)有帶簾的小洞,下面條凳,坐著歪頭,頂起布簾,兩眼湊到洞口,雙手擋住外面的光,斜著看布棚里的銀幕,放的都是殘缺的膠片,沒有完整故事情節(jié),只是連續(xù)動作的畫面,也算是開眼,比拉洋片只看放大的彩畫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