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軍 魏弼臣 常雙旺 臧春龍,寶鋼集團八鋼公司礦山事業(yè)部敦德礦業(yè)公司
3912m四分層為3912m中段第二開采分層,是為繼續(xù)形成覆蓋層的采區(qū)。巷道掘進于2014年7月份完成,中深孔鑿巖于2017年6月份(五分層脊部礦石回收補孔)完成,其中西區(qū)14#-15#進路于20 16年11月份開采結束,四分層大面積開采于2017年10月份開始,至2018年3月份結束,期間共采出礦石28.04萬噸,采場覆蓋層剩余23.31萬噸。
礦體平面形態(tài)呈不規(guī)則幾何形狀,中部寬,東、西兩側窄,礦體出露相對較好,礦體西部被第四系殘坡積物覆蓋。礦體頂板巖性為灰白-淺灰綠色強硅化玄武質晶屑凝灰?guī)r;礦體底板巖性為綠泥石綠簾石化玄武質凝灰?guī)r。礦體埋藏標高3957~4008m。礦體產(chǎn)狀大體與圍巖產(chǎn)狀一致,走向近東西—北東東向,傾向145~210°,傾角55~65°,控制標高3982~4004m。其中3982m以上估算鐵礦石內(nèi)蘊經(jīng)濟資源量(331+332)為108萬噸,礦床全鐵平均品位41.5 2%;伴生鋅品位0.5-18.02%,平均品位1.18%;金平均品位0.21g/t。
2.1 巷道布置情況
采切工程由:4~15號進路(巷道間距18m)、1~4號切割巷道、1#、4#、5#溜礦井、4條切割天井(切割天井規(guī)格:1.6×1.6米,1#切割井高度19m,2#切割井高度18m,3#切割井高度14m,4#切割井高度6m,高度均為巷道頂板以上高度)、4條切割槽(切割槽規(guī)格:寬4.5米; 1#切割槽由6#-8#進路組成,高度19m;2#切割槽由9#-1 2#進路組成,高度18m;3#切割槽由13#進路組成,高度14m;4#切割槽由14#-15#進路組成,高度6m;高度均為巷道頂板以上高度)組成。目前三類工程基本結束,礦體邊界為工程揭露后提供的最新地質資料。
2.2 回采工藝設計
2.2.1 落礦方式:采用Atlas1354鑿巖臺車配Φ76mm鉆頭打中深孔;采用BQF-100風動裝藥器裝藥;采用乳化、混裝、顆粒狀銨油炸藥加導爆索及數(shù)碼電子雷管爆破。
2.2.2 出礦方式:使用Atlas 4m3鏟運機鏟裝礦石,并將礦石倒運至1#、4#、5#礦石溜井內(nèi)。礦石溜放到3912m水平后,再將礦石通過振動放礦機裝車二次倒運至主溜井,通過3788m水平轉運至地表原礦堆場。
2.2.3 施工順序:
2.2.3 .1 中深孔首先應在切割巷開始布置,然后在各進路由里向外施工,施工順序為:擴井排→切割槽→各進路正排從小排號依次施工。
2.2.3 .2 各進路利用前部切割井形成切割槽,為正排孔爆破提供自由面和補償空間。
2.2.3 .3 各進路回采時應相互照應,盡可能平行退采。
2.2.3 .4 回采過程中礦巖要分裝分運。
2.2.4 覆蓋層:覆蓋層下放礦是無底柱分段崩落法的主要特征,本分層為首采層,尚未形成初始保護層,因此不能大量出礦,計劃出礦60%(約30萬噸),剩余40%做“覆蓋層”,為后續(xù)采礦提供擠壓爆破和安全保障條件。
3.1 優(yōu)先布置能控制礦體輪廓的邊角孔,其余炮孔按孔底距均勻分布。
3.2 前排必須為后排提供必要的爆破補償空間。
3.3 主要設計參數(shù):擴井排排距1米,孔底距1.0米;切割排排距1.1米,孔底距1-0.7米;正排排距1.8米,孔底距2.3-2.8米。
3.4 崩落排(正排)采用垂直上向扇形炮孔,炮孔直徑76毫米。
3.5 邊孔角按55°-60°布置。
3.6 切割槽:由于礦體形態(tài)變化大,礦石硬度大,為了給正排提供足夠的爆破自由面和補償空間,切割槽按照4.5米寬布置。
中深孔設計總工程量:鉆孔4575個(其中切割1196個),孔深6 7163米(其中切割13858米),崩礦量513598.61噸(其中切割66498噸,礦石比重按3.97t/m3計算),平均每米崩礦量7.65噸。
5.1 四分層于2018年3月份結束,回采面積為12078.11平方米,開采高度自四分層標高以上最高21米,最低10米,設計崩落礦石51.35萬噸,實際出礦28.04萬噸,出礦比例為54.6%,覆蓋層礦石23.3 1萬噸,覆蓋層面積12078.11m2,礦石比重3.97噸/立方,14#-15#進路覆蓋層厚度5.75米,覆蓋層上部空區(qū)4.4米,6#進路覆蓋層14.7米,覆蓋層上部空區(qū)6.3米,其余與五分層開采范圍對應區(qū)域覆蓋層厚度36.46米,覆蓋層上部空區(qū)11.7米。
5.2 經(jīng)濟技術指標完成情況
5.3 說明:四分層巷道布置與中深孔鑿巖均按設計施工,實際爆破效果良好,出礦量與覆蓋層后度接近設計目標,屬正常范圍,實際采出礦鋅品位較計劃值稍低,實際采出礦鐵品位較計劃值稍高,貧化率較計劃值均稍低,鐵品位計劃值與實際值相差0.94個品位,鋅品位計劃值與實際值差0.01個品位,均屬于正常范圍,期間由于取樣、計算等過程不可避免的誤差便可導致上述范圍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