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 王亞洲 龐燕 于佳琦 吉林省孤兒職業(yè)學校
作為吉林省孤兒學校的教師,在我們的教育教研過程中,我們做了如下實踐工作。我們采用西南大學覃江霞編制的《中學生主流價值觀現狀調查問卷》,對我校小學六年級、初中、高專三個學年部的學生進行青少年孤兒群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現狀的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360份,回收有效問卷351份。通過對有效問卷進行SPSS18.0數據分析,從銳意進取、物質享受、自我關注、良好心態(tài)、益人利他、社會責任等十三個維度,找出了他們核心價值觀所在,分析結果表明:
一、自我關注度均值較高,說明孤兒群體需要關心和愛護,并且他們也希望從環(huán)境、人際互動等方面增加自己的存在感。
二、Sig.(雙側)<0.05的說明有男女生在自我關注、校園氛圍、朋友素質、居住環(huán)境四個維度上顯著差異。這與社會對性別角色的期待與要求一致。
三、1.在物質享受與自身素質方面,體現出明顯的年齡特點。
2.在師生關系、銳意進取、物質享受、良好心態(tài)、社會責任、自身素質、校園氛圍方面,年級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其中,師生關系和物質享受受到年級的影響大一些,可能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基本價值觀的已形成。
以上這些價值觀的養(yǎng)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基本一致。
在以上的實踐基礎之上,我們總結、提煉了一些有效影響青少年價值觀正確形成的具體方法,這些方法分成兩個部分:一是個人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及實踐,二是學校長期教育策略。這些具體操作方法已應用在孤兒群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具體做法如下:
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利用校例會、班(團隊)會、板報、手抄報、征文、演講、led走字牌、會操口號等方式廣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內容。
1.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學過程。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各科文化課的教育教學中,注重傳統文化教育,不斷培育文明素質,提升思想境界,為師生打下堅實的思想道德基礎。
2.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課外實踐。通過參觀德育教育基地、博物館,走進軍營、社區(qū)、企業(yè)、田間、家庭等開展體驗、調查等活動。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暑假我校進行了大型的“七彩暑假 放飛夢想”活動,讓百余名師生走出校門,到更廣闊的天地去,感受我國大好河山,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入師生心中。
感恩教育是價值觀教育的核心。
1.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感恩校本教材,培養(yǎng)孤兒群體的感恩意識,將感恩教育的意識和方法融入到學生的言行中,加強引導。
2.激發(fā)孤兒學生的感恩情感,發(fā)現并樹立懂得感恩的榜樣,加以宣傳,引領學生對身邊的人和事常懷感恩之心,將來以實際行動回報國家回報社會。
在培養(yǎng)行為習慣方面我們對孤兒孩子具體要求如下:
1.文明守紀的養(yǎng)成,
2.文明禮貌行為的養(yǎng)成,
3.良好衛(wèi)生習慣的養(yǎng)成,
4.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5.生活自理能力的養(yǎng)成,
6.養(yǎng)成自覺保護環(huán)境和愛護公物的習慣。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由于缺少家庭教育,造成了一部分學生精神不振、性格怪癖、喜怒無常、有心理障礙等,因此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塑造完美人格,教育學生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熱情樂觀、心胸豁達、情操高尚、情緒穩(wěn)定、調控適度,知書達理。
道德品質教育是關乎人的底線教育,他能折射出價值觀教育的效果,比如不以大欺小,倚強凌弱,不勒索他人財物,不擅自離校外出,要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要學會尊重關心他人,愛護、幫助他人,要自覺遵守社會公德,交通法規(guī)等。
價值觀教育是在不斷的人際互動中形成的,因此,在培養(yǎng)孤兒群體正確價值觀方面做了很多有意義且有效果的實踐行動。
1籌建“七彩陽光”教工志愿者服務隊。
2.以“雷鋒月”為契機,開展建設“特色校園”主題教育活動。
3.學校實施孤兒學生個人成長基金和德育積分卡管理辦法。
青少年時期的孤兒學生正處在一個重要的價值系統的重建時期。所以,這一時期的教育僅僅關注文化知識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教學生首先學做合格公民同樣重要,二者不可偏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