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強,馬 麒
(陜西師范大學 中國西部邊疆研究院,陜西 西安 710062)
表話是流行于陜西籍和寧夏西海固①籍回族中的一種民俗,因人口遷移,這兩部分具有地域特征的回族散居西北各處,因此也將這種習俗帶到了人口遷移流動的目的地,至今在新疆的伊犁和昌吉、甘肅的平?jīng)龊蜁帲约皩幭你y川和吳忠周邊安置的西海固山區(qū)遷移人口中仍有流行。關(guān)于這一民俗,學界很少關(guān)注,因此也就鮮為人知。隨著中國社會的迅速現(xiàn)代化,這一民俗中的某些內(nèi)容、某些方面行將改變,甚至消失。因此,筆者就此進行了長期的搶救和整理,現(xiàn)就這一民俗的基本情況作一鋪陳,并進行初步的人類學分析。本文所有表話材料收集均來自筆者2012—2015年的田野調(diào)查,引述時不另作詳細說明。
表話既是一種民俗,也是一種儀式。筆者見到最早提及“表話”的資料,應為龐士謙阿訇的《埃及九年》,其中有“在迎接一位新阿訇到任的時候,教民們都結(jié)成隊,到數(shù)里之外去迎接。入街則沿街擺設(shè)賀桌,也有致詞歡迎者,叫‘表話’。記得其中有這么幾句:‘我們應當張燈結(jié)彩,圍屏掛畫,擺隊迎接……’這表現(xiàn)著教民對他們的領(lǐng)袖是多么的敬愛喲!”[1]47根據(jù)前后文推斷,本段講述的應該是龐阿訇家鄉(xiāng)——今河南孟州市桑坡在民國時期的傳統(tǒng)。
論及這一民俗的學者,應推海彥河阿訇。海彥河為甘肅平?jīng)鋈耍诟拭C、內(nèi)蒙古、寧夏、云南等地求學和從教,具有豐富的經(jīng)學知識和經(jīng)堂教育經(jīng)驗,熟悉多地穆斯林社會的儀式。他認為:“穆斯林家中過事讓‘臥爾茲’之前的表話可稱經(jīng)堂語的代表作,洋洋數(shù)言,從信仰、功修、交際交代的一清二楚,節(jié)奏明快,朗朗上口,數(shù)百年來延續(xù)至今?!薄皟H一篇表話就可以看出經(jīng)堂語的獨特之處和漢語、阿語、波斯語的完美搭配?!盵2]8海彥河提及的是格底目派通常在各種“過事”②場合中,過事的主人家委托本寺坊阿訇表述過事目的和意義的表話。
馬漢雄在有關(guān)寧夏固原回族的作品中,認為:“表話是伊斯蘭教婚禮中不可缺少的一項活動。在民間十分活躍,語詞明快,說起來朗朗上口。選擇表話的人一般是有學識的阿訇,口齒清楚,見景生情,把要表述的話說得人心里樂呵呵,逗的全場人熱鬧非凡,讓客人滿意而來,高興而歸。”作者還認為:“民間婚禮‘表話’是阿、漢合用的一種,七言句式,韻腳則以漢語為準,是一種不用打拉合唱形式(的)娛樂?!盵3]254作者主要從婚禮表話的角度出發(fā), 對表話儀式的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展演目的等進行了簡單解釋。該書因囿于地域,并未提及表話儀式的地域差異性,特別是其言“阿漢合用”、“七言句式”等,都反映了對其他地域阿、漢、波斯語三語形成“風攪雪”的語言風格,以及遠不止“七言句式”的多種文字表現(xiàn)手法的表話并不熟悉。
擺金祥阿訇將表話分為搬阿訇表話、喜事表話、喪事表話三類,并認為:“表話是經(jīng)堂語陜西學派每逢過稍大一點的乜帖時,在選準阿訇講臥爾茲之前,由本坊一位滿拉表述過乜帖的宗旨就稱作表話。表話也是對選準講臥爾茲的阿訇表示尊重。”[4]擺金祥是甘肅平?jīng)鋈?,熟悉平?jīng)龈竦啄颗傻膬x式,其所言“表話”主要是表話中的套話,是格底目的特色。但表話并非經(jīng)堂教育陜西學派的共享儀式,中國北方地區(qū)大多數(shù)地方雖然傳承陜西學派的講經(jīng)方式,但未必傳承其表話儀式。只能說這種在臥爾茲(推舉演講人)之前的禮節(jié)性表話,在陜回和散居在西北各地的陜回后裔中基本上是共享的儀式。
熟悉格底目儀式的拜學英認為:“在西北一些地方的回族民間,進行宗教喜慶活動時,有一種類似說書的形式,回族稱之為‘表話’。”[5]316-323具體到寧夏涇源縣的回族,其表話“一般多見于宗教活動、婚喪嫁娶、迎送清真寺阿訇、清真寺落成儀式等活動中”[6]394。拜學英收錄了數(shù)段表話內(nèi)容,并對表話習俗的作用進行了很好的總結(jié)。
馬曉燕從儀式的角度對表話作過界定,認為:“這一儀式由專門的人阿訇、滿拉或懂經(jīng)學之人,用通俗流暢的語言組織成具有一定節(jié)奏和韻腳的句子,用類似快板的形式展演出來,講起來朗朗上口……是一種表明宗教活動目的,并與伊斯蘭教教義、教法緊密相關(guān)的一種儀式。”[7]7
本文基于上述學者的釋義,對表話也進行概念性闡釋。表話,就是“講話”、“說話”的意思?!氨怼奔础氨碚f”、“言表”。之所以稱之為“表話”而不稱作“講話”和“說話”,重點就在于通過“表”字來表達其作為儀式的莊重和正式,即所“表”之“話”不同于日常生活語言。表話是西北陜西籍和寧夏西海固籍的格底目、哲合忍耶、虎夫耶、嘎德忍耶等派別的回族在婚禮、葬禮、滿拉穿衣、搬請阿訇、干爾麥里、紀念亡故、男孩子割禮、禳院(喬遷新居祈福禳災)、孩子滿月、考學臨行等重要場合中流行的一種民俗。這一儀式由專人負責,一般為阿訇、滿拉或能說會道之人,結(jié)合不同的活動場景,以通俗流暢、押韻對仗、引經(jīng)據(jù)典、風趣詼諧的語言,用類似快板、說唱的形式展演出來,以達到闡明舉行儀式的目的、表揚和感謝主人家、勸勉和教育眾人、表達莊重與娛樂等為目的。表話本身不具有神圣性,但因其同開經(jīng)、爾麥里、殯禮等神圣儀式相聯(lián)系,且包含了經(jīng)訓訓導和教化的內(nèi)容,因此便具有了神圣的意義。
作為一項重要的儀式,一個完整的表話過程大致可歸納為:說賽倆目、謙辭和套話、根據(jù)場景引經(jīng)據(jù)典引出話題、闡釋與儀式相關(guān)的經(jīng)訓大意、表述儀式主題內(nèi)容(贊美、緬懷、鼓勵等)、勸善、道謝等,最后以說賽倆目結(jié)束。
表話并非一種固定的歲時禮儀,其主要涉及生命周期禮儀,即人一生中會經(jīng)歷的重要禮儀。按照展演的場景大致可以分作如下八類。
1.婚禮表話。主要闡明婚姻的重要性、父母的責任、嫁妝的豐富精美、媒人的功勞、廚師的手藝、新郎所在寺坊人們的慷慨好客,同時叮囑新郎家善待新娘,對新人多加寬容和諒解等?;槎Y表話一般在新郎家進行,表話通常是送親儀式的最后一項工作,也是送親者辭別新郎家人準備返回之時,送親隊伍中有專門邀請的表話人站在眾人前面,代表新娘家表話。同時,新郎家作為答謝,也會派出表話人。因此,某些地方把送親者的表話稱為“上話”,而將新郎家的表話稱為“下話”。
2.阿訇穿衣表話。一般在滿拉接受完經(jīng)堂教育,達到能夠出任一方掌學之時,在其求學的師父門下,由師父為其穿衣戴帽,象征其完成學業(yè),具有了開學阿訇的水平。表話者一般是自己的師弟,主要闡明穿衣者的師承、求學過程、刻苦精神、堅強意志、學習成就等,勉勵其走上阿訇崗位后再接再厲,為宗教事業(yè)奉獻。
3.殯禮表話。一般只為本寺坊亡故了的知名人士,特別是為有弟子的知名阿訇舉行,表話者通常是亡故阿訇最為優(yōu)秀的弟子,講述亡者的求學經(jīng)歷、開學經(jīng)歷、主要業(yè)績、宗教功修、學問人品、主要貢獻等,表揚其為宗教奉獻、為寺坊服務的精神。
4.搬請阿訇表話。通常是某個寺坊搬請開學阿訇之日,由被搬請阿訇的師弟表話。內(nèi)容基本與阿訇穿衣表話相同。
5.迎接哈吉表話。朝覲是穆斯林的五大宗教功修之一,朝覲完成后一個人就擁有了哈吉的身份。朝覲歸來,同一寺坊的人和親戚都會看望哈吉,因此朝覲者通常會在家中宴請阿訇、親戚和鄰居等,此時個別家戶會請熟悉哈吉本人家庭和寺坊的滿拉或者鄉(xiāng)老,向來賓呈明宴請的目的、朝覲的尊貴、哈吉本人的聲名等。
6.清真寺慶典表話。一般在清真寺舉行大殿或附屬設(shè)施落成、清真寺維修完工后舉辦慶典時表話。表話者通常是當?shù)厮路恢械闹R分子,闡明慶典的意義、清真寺建筑或維修的過程、感謝為此奉獻了錢財和時間的各方人士等。
7.紀念亡故的爾麥里表話。主要是蘇菲道堂(傳道之地)或拱北(蘇菲導師的墓廬),以及普通家戶為紀念亡故而舉行爾麥里時,表述紀念亡人的意義、亡者的功績、今人的借鑒、生命的意義等,以勉勵世人多做善事,多從事宗教功修。表話者一般是阿訇或滿拉。
8.男孩子割禮儀式表話。主要講述遵守圣行的意義,多在格底目派中流行,表話多為套話,從贊念真主、圣人穆罕默德、圣人家屬、賢哲之士、為本寺坊曾奉獻過的阿訇、社頭等方面,表達主家舉辦割禮的意義和目的,祈禱真主慈憫主家的所有亡人,并請來賓中的阿訇講臥爾茲(勸鑒)。
說明是表話的主要功能,基本貫穿于各類場景的表話中。例如陜回在男孩子割禮時的表話。
講述人:李小平,甘肅平?jīng)鰶芎勇非逭嫠赂竦啄堪①辍?/p>
首先,我代表本家之主向請來的各位學者、各位學員、各位遠道而來的貴客們致以伊斯蘭最崇高的禮節(jié):安賽倆目爾來以捆。今天,本家之主在尊貴的月份,選擇了吉祥的日期,拿出了自己純潔的錢財,宰上了俊美的牲靈,舉行這樣主喜人愛的善事,這有許多的麥格蘇德(目的)。
第一,感贊真主。因為真主對我們?nèi)祟惒┦┝撕芏嗟亩鞯?,明顯的、暗隱的、精神的和物質(zhì)方面的。總之,真主對我們?nèi)祟愘p賜的恩典是無法用語言、數(shù)字來表達的。作為真主最忠實的奴仆,我在感謝真主過去、現(xiàn)在對我們賞賜的恩典的同時,還應該時刻祈求未來恩典的寬展和永久。
第二,贊頌全世界穆斯林的偉大導師,我們的貴圣人穆罕默德。我們緬懷他的豐功偉績,銘記他的諄諄教誨,學習他的高尚品德,頌揚他可歌可泣、鞠躬盡瘁,為伊斯蘭的發(fā)展和壯大付出了自己畢生的精力。在今世他為我們指明了正確的方向。在復生日,在真主許可的情況下,還指望他說情,搭救我們進天堂。
第三,贊頌我們貴圣的家屬,為首的海蒂徹、法圖麥、阿伊莎等,都是我們當代穆斯林婦女學習的好榜樣。
第四,贊頌萬圣萬賢,為伊斯蘭付出寶貴生命的烈士和背井離鄉(xiāng)的遷士,用思想、力量、經(jīng)濟各個方面支持伊斯蘭事業(yè)的輔士,以及替主揚法、替圣宣教,以《古蘭經(jīng)》為綱的正統(tǒng)學者。
第五,贊頌在這個坊上任教過,并且為經(jīng)堂教育立了汗馬功勞,從而使伊斯蘭教后繼有人的辛勤園丁和供幫學堂的社頭、鄉(xiāng)老,以及全世界穆民的亡靈。
第六,贊頌本家之主的亡人。在他的父親十周年紀念日,如果在窄狹之中,求望真主饒恕他們的罪過。如果在寬宏當中,求真主對他們恩上加恩,并且攜帶他的兒子舉行海特乃(割禮)。最后,還想得到勸善戒惡,學習知識的這一樣回賜,講個臥爾茲。本應該讓請來的各位阿訇每人講個臥爾茲才是應份之理。但是時間有限,臥爾茲讓給了北大寺坊上的阿訇。
安賽倆目爾來以捆。
上述表話是格底目派典型的套話,主要向眾人呈明主家舉行爾麥里的目的是借助給孩子做割禮記主贊圣,紀念本寺坊和本家亡人,進而推出講臥爾茲的阿訇。格底目派的表話同其他派別的不同之處在于,格底目派的表話多為套話,有固定的內(nèi)容和模式,只要在結(jié)束時將本日最重要的目的說清楚就行了。因此,表話從“過事”的整個儀式過程看,基本是一種禮節(jié)性的民俗,意在禮節(jié)性地表達一下主人家的心愿,并讓接下來講臥爾茲的阿訇顯得突出。
贊美類主要運用于婚姻表嫁妝、媒人、廚師和坊民等。如表嫁妝:
講述人張鳳有,寧夏海原縣李俊鄉(xiāng)虎夫耶派阿訇。
新式柜,不簡單。有抽屜,有門扇。明的明,暗的暗。里面裝的全不算,外面擺下個小商店。綜合柜,油漆擦,離了木匠做(zū)不哈。洋鎖子,上面挎,高銅鑰匙上面插。開開鎖子響一下,取出陪房擺不下。絲綢褥子裝棉花,九彩被兒雙疊下,單子毯子雙壓下。高檔衣服價錢大,呢子大衣上面壓。有毛衣,有線衣。有制服,有便衣。便衣拿手縫、機子扎,春秋四季的衣服全不差。玻璃鏡兒嬈天下,洋鏨盤子花對花。兩個花瓶一對子,新郎新娘團結(jié)一輩子。我的說話沒說好,桌子上擺下一個座鐘表。座鐘表,不簡單,一天能響幾十遍,前面還有個大彩電,隨便開開能把廣經(jīng)(世面)見??p紉機,當面站??p紉機,不簡單,一天能做幾十件,我們的生活能改善。自行車,輪輪轉(zhuǎn),隨便跟集真方便。走北京,過上海,五組沙發(fā)后面擺。進口的貨,不得來,洗臉盆里面裝的鞋。
表媒人:
講述人馬忠龍,寧夏西吉縣吉強鎮(zhèn)大坪鄉(xiāng)老莊,資料來自筆者收集的視頻。
說起媒公大人的引進者,媒公大人他把兩家說一家,他把鄰居說成親家,那么在他上有數(shù)不盡的賽瓦布。我們給媒公大人把他的賽瓦布表一下才是應份之理,但狠一點,時間有限,我多少提兩句。他的賽瓦布如像雪中的片片,雨中的點點,浪中的沫沫,樹中的葉葉。
表廚師和坊民等:
講述人毛森林,寧夏西吉縣興平鄉(xiāng)哲合忍耶滿拉。
廚官大人把九魁做了九朵花,十全吃了一個十對花,整宴席吃了一個十三花,樣樣調(diào)和都不差,廚官大人的好手法。
骨親們冰倒雪滑地、翻山越嶺地來到了我們的這個小家寒舍,我們頂能著不起,無能著所報,論理應該上省城買上海鮮海味,請上一位有名的廚子,把你們大席款待才是人中的道理,但狠一點,我們是農(nóng)戶人家,就簡簡單單的、隨隨便便的、冰饃饃冷菜的,希望骨親們不要笑話。立前站后的,提壺拿盞的,撒手(挽起袖子)邊站的,燒茶遞飯的,我們論理一位一位地登門給你們道謝才是應份之理,才是人中的道理,但狠一點,由于時間的關(guān)系,只是憑著真主崇高的賽倆目著給你們成總說賽倆目道謝。
通過引經(jīng)據(jù)典,聯(lián)系現(xiàn)實,對聽眾進行教育和勸鑒。如以下個案對某位亡故者事跡的表述內(nèi)容。
講述人黃登武,甘肅省平?jīng)鍪?,格底目,哈吉?/p>
我們將永遠銘記有發(fā)多斯提對子女的嚴慈教誨,學習他敬主愛人、孝敬長輩、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高尚品德,學習他無私奉獻、愛國敬業(yè)、心系教門的精神,堅守伊斯蘭正道,以兩世兼顧營謀兩世吉慶。
如下述在結(jié)婚儀式辭別新郎家人時的表話。
受訪人王國寶,寧夏固原南坊寺哲合忍耶滿拉。
今天你們親戚風塵仆仆,不畏嚴寒,光臨我們寒舍,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愉快。這是真主的造化,也是我們每一位在場者的機遇。論事情的本然應把你們親戚請到豪華的飯店,給你們擺上豐富佳美的席面,把親戚一一照顧周到才是本然。因為我家貧寒,小鍋小灶,不能把親戚照顧周全,希望親戚海涵諒解。
受訪人王萬民,寧夏西吉縣偏成鄉(xiāng)哲合忍耶鄉(xiāng)老。
還有莊家(村民)的定價來說,燒湯管飯,看客代勞,提壺拿盞,侍前禮后,彎腰行禮,我們應份到你們的貴府一家一戶地道謝,這是禮該的當然,但是因為時間的關(guān)系,我們隨隨便便給你們說賽倆目道謝。
如下述阿訇穿衣表話時,表話者對在場聽眾的教誨,就包含了祈禱和祝福的內(nèi)容。
受訪人黃冀新,寧夏永寧縣閩寧鎮(zhèn)哲合忍耶阿訇。
親愛的穆斯林同胞們,讓我們遵循主的宗旨,高舉伊斯蘭主張正義、愛好和平的旗幟,繼承伊斯蘭濟困助殘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繼續(xù)發(fā)揚穆斯林愛國愛教的精神,在真主的襄助、護佑下,繼續(xù)堅持真理,堅持原則,更好地借助清真寺這個窗口,大力弘揚伊斯蘭文化,展現(xiàn)我穆斯林的風范,增強交流合作,為促進民族團結(jié)、促進社會進步和構(gòu)建和諧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再如下述在阿訇殯禮時的表話,也包含了祈禱和祝福內(nèi)容。
受訪人:劉生珍,哲合忍耶阿訇,時任甘肅平?jīng)龈咂剿隆?/p>
教胞們、朋友們,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緊握真主的繩索——《古蘭經(jīng)》、穆圣的教誨——圣訓、先賢的足跡,發(fā)憤圖強,團結(jié)友愛,民族和諧,愛國愛教,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把我們的教門和民族教育事業(yè),以及民族經(jīng)濟推向一個新階段,為伊斯蘭教作出更大的貢獻。
最后我們共同祈求偉大的真主將天堂中最美的花園恩賜予他老人家,并升高他老人家的品級,饒恕他一生的過失,讓我們共同為他老人家做好都阿(祈禱)。
受訪人馬連杰,寧夏西吉縣北大寺哲合忍耶滿拉。
還有貴府上的親戚是門廳高貴,高門大戶,出就的人才,落就的鳳凰,是世上有名的人家。說起名來很有名,高山點燈萬里明。說起根來更有根,海里栽花根又深。親戚沒有嫌我們的門小,和我們做了一門新親,我們的人(新娘)啥都不會,到貴府上希望你們當作自己的子女一樣看待,好好教育,我們就知恩不盡了。
上述表話是女方送親的人在離開新郎家時對新郎家人的叮囑,除了表揚言辭之外,重點叮嚀讓善待新媳婦,將其同自己的子女一樣看待。
盡管表話因不同的場景而設(shè),但表話本身是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對表話者學識、口才、膽量、勇氣的一次檢閱。特別是阿訇和滿拉作為表話人,其演繹經(jīng)訓的過程通常被民間看作是“講論爾林的場合”。比如在迎送阿訇、迎送新娘等場景中,往往有兩方的表話人進行表話,這種時候,口齒伶俐、字斟句酌、意義深遠的表話往往得到人們更多的贊美,獲得良好的口碑,表話者甚至一舉成名。某些時候,表話者必須拿出來經(jīng)堂中習得的詞法學、修辭學、經(jīng)注學、教義學、教法學等知識,采取講經(jīng)中的“拱臥”(精講、細講)方法,自問自答,以闡明經(jīng)訓的意義,顯示自己對上述知識的嫻熟,展示自己的學識,獲得良好的聲譽。
歷史上,阿訇在西北回族民間是每個寺坊的知識精英,不僅掌握著宗教的解釋權(quán)和話語權(quán),也因四處游學、社會交往等,掌握了大量社會信息和社會知識。無論何種場景中的表話,其實都伴隨著開經(jīng)、贊圣、祈禱等宗教功修,因此,表話人通常是經(jīng)堂教育傳統(tǒng)中接受過一定訓練的人。阿訇和滿拉是主要的表話人,某些熟悉經(jīng)堂教育話語的民間人士往往因耳濡目染也可能成為表話者。
阿訇和滿拉作為一個寺坊宗教活動的主持人,在人的生命周期儀式和宗教崇拜儀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任何儀式都必須有他們的主持和參與。阿訇通常將每一個坊民稱為“哈完提”,在表話中往往以“我代表哈完提某某某把今天這個曼志里斯(聚會)的麥格蘇德(目的)給大家成全一下”。表話是阿訇作為寺坊宗教領(lǐng)袖的責任和擔當,不可推讓。阿訇和滿拉經(jīng)過駐寺,也熟悉了坊民的生活和社會關(guān)系,在表述坊民“過事”目的時能夠照顧到各種復雜關(guān)系,將各種事情處理得體,不至于顧此失彼,為主人家留下不周的遺憾。同時,對于阿訇而言,培養(yǎng)滿拉表話也是訓練其口才、勇氣、能力的過程,敦促其背誦經(jīng)訓,遣詞造句,達到融會貫通。經(jīng)歷過這種磨煉的滿拉,很快就能承擔起在主麻日演講教化,解經(jīng)釋疑,為任一坊的責任。
專業(yè)表話人通常是通過參加各種表話場合而背誦了大量表話內(nèi)容,并根據(jù)自己的勤奮學習,融會貫通,達到能夠在不違背經(jīng)訓原則基礎(chǔ)之上,展演儀式目的的民間人士。特別是在娛樂性較強的婚禮、莊重程度較高的典禮等場合,專業(yè)表話人出席較多。表話較為流行的1990年代前后,寧夏西海固地區(qū)的一些村落都出現(xiàn)了專業(yè)表話人。
拜學英將表話分為“口頭表話,書面表話,口頭與書面相結(jié)合的表話三種形式”[5]316。筆者將所有表話都看作文本,認為有表話就有文本的存在。文本分為口傳和書寫兩種??趥魑谋炯幢碓捳咭蛉狈鴮懩芰?,主要通過口傳強記硬背了的表話內(nèi)容,這是一種記憶性的文本,其可變性不大,而且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會形成“套話”,被多人掌握和熟悉。書寫的文本又可分為漢語和小兒錦兩種。漢語文本是那些曾經(jīng)接受過國民教育的表話者以漢語、漢字創(chuàng)作、記錄的文本。小兒錦文本是一些未曾接受過國民教育或國民教育程度較低,但有一定經(jīng)堂教育基礎(chǔ)的表話者以阿拉伯語字母和讀音為基礎(chǔ),同時配合個別波斯語字母和自造的標音字母轉(zhuǎn)寫漢語表話內(nèi)容而形成的文本。因此,研究表話必須能閱讀小兒錦文獻,同時要懂得回族借用的阿拉伯語、波斯語和突厥語術(shù)語和詞匯。
表話內(nèi)容主要通過口傳心授、聆聽、背誦、抄寫等方式傳承。特別是“套話”,如宣告某家“過事”的目的,以及婚禮儀式中的表嫁妝、謝媒人和謝廚師等,通常都是通過聆聽和背誦,形成順口溜而傳承。如“人愛人來好結(jié)親,虎愛山林好藏身”、“人夸衣裳刀夸鞘,馬夸幛鞍將夸袍”、“把單單說成了雙雙,把兩家說成了一家,把鄰居說成了親家”、“媒公大人的恩情就好像冬天雪的片片,夏天雨的點點,樹上的葉葉,海里的紋紋”等等。在學習表話內(nèi)容的過程中,表話人根據(jù)自己對漢字和小兒錦文字的掌握程度,形成漢字和小兒錦兩種文本記錄方式。
表話內(nèi)容也是一種持續(xù)的創(chuàng)作過程。記錄者往往會根據(jù)表話的場景和需要,修改和補充表話內(nèi)容。表話的創(chuàng)作源泉主要有:
1.中國傳統(tǒng)文化。表話內(nèi)容中多有君子、人才、松柏、牡丹、蓮花、蛟龍、鳳凰、獅子、老虎、豹子等富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寓意和象征的內(nèi)容。如:“陪上的圍裙實好看,底下繡的魚鬧蓮,右邊繡的龍出潭,左邊繡的虎下山,中間繡的兔登天,上邊繡的鳳凰戲牡丹。金花銀花牡丹花,娶上的媳婦扎紅花?!?寧夏涇源縣,格底目派阿訇馬文升)再如:“講起山姆蘇足哈的太陽(漢、阿組合詞,意為“早晨的太陽”),班德儒都加(意為“晚間的月亮”)的月光,人中的頭領(lǐng),鳥中的鳳凰,天空中的鷂子,花中的牡丹,黑夜的明燈,白晝的真光,賽阿丹提(意為“幸福的”)的為頭領(lǐng),采取了凱拉麥提(意為“奇跡般的”)的晚間的蠟燭,照亮了普世的歐萊瑪依(意為“學者們”)的金駕在此?!?新疆伊寧市花果山清真寺格底目阿訇馬金龍)這一段話將中國文化的象征,同阿拉伯伊斯蘭文化表達美好、光明等的術(shù)語進行了巧妙的結(jié)合,充分展現(xiàn)了表話語言的雜糅性。
2.伊斯蘭教教義和經(jīng)訓。任何場合中的表話都會引用經(jīng)訓,解明經(jīng)訓的意義既是闡明主人家“過事”的合法性,也是對聽眾的教義規(guī)訓。經(jīng)訓內(nèi)容通常同表話場景相關(guān),例如殯禮場合,一般會引用“每一個有性命的,都要嘗死的滋味,然后,你們將被召歸于我”(馬堅譯《古蘭經(jīng)》29:57)。表述滿拉求學的艱辛,通常會引用圣訓“求知在每個男女穆斯林上是主命”。講父母對兒女的婚姻應有的責任時,會引用“真主的確命令你們把一切受信托的事物交給應受的人”(《古蘭經(jīng)》4:58)。
此外,表話內(nèi)容中多引用中國歷史、典故、道德、詩文和象征等,用伊斯蘭教的教義進行闡釋,達到借古喻今,規(guī)訓勸導,展現(xiàn)文采的目的。如表述成就婚姻需要父母慎重選擇:“因此古詩文里邊說:天地相合五谷生,兩國相合不爭斗。文官相合定天下,武官相合定太平。仁義相合結(jié)弟兄,結(jié)了弟兄攀高親。攀親結(jié)貴客光大,養(yǎng)女總得(děi)攀親家。好親如比家中寶,仁義大道能分曉。主造為人貴萬物,天文地理非小可。富貴榮華真主造,天時人和禮儀高。真主的大能真奧妙,父母的揀選是人中的道。”(寧夏西吉縣紅耀鄉(xiāng)馬連杰,滿拉)其中的天地相合、文武仁義、天下太平等充分彰顯了中國文化的家國情懷。
3.個人生活經(jīng)歷。表話者的知識來自于個人的生活和閱歷,一位表話人能在哪種場合表話,表話的深度和廣度如何等,都同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有直接聯(lián)系。在具有一定競爭性的“講論爾林的場合”,某些非經(jīng)堂教育出身的表話人死記硬背,缺乏經(jīng)堂教育功力的表話就會顯得膚淺和乏味。婚禮表話中出現(xiàn)的具有時代特征的物品,如飛鴿自行車、梅花手表、上海牌縫紉機、長風洗衣機、松下電視機、穿衣鏡、拖拉機、洋鏨盆子、雙卡錄音機、席夢思床、金戒指和金耳環(huán)等,這些創(chuàng)作源泉都深深根植于表話人的生活中,也反映了當時當?shù)厝藗兊纳鐣蜕顮顩r。
4.地方性知識等。表話內(nèi)容通常會引用“俗言”,其實就是地方上的諺語。表話中提及的前山、后山等分類觀念,涉及的眾多人物和事件,以及表話所使用的語言和話語都是當?shù)厝怂煜さ膬?nèi)容。地方性知識貼近聽眾生活,容易被聽眾接受,達到烘托氣氛、明了事理、溝通整合的目的。
前述八類表話形式,從地域觀察主要流行于陜西西安,甘肅平?jīng)?、會寧,寧夏的西吉、海原、固原、涇源、同心,新疆伊犁和昌吉地區(qū)等,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如果按照地域回族人群劃分,主要流行于陜回和寧夏西海固周邊的回族中,涉及四個派別。根據(jù)表話在不同派別中的流行程度,大致可以作以下總結(jié)。
表話儀式在不同派別中的流行程度(用高中低三級表示)
從伊斯蘭教法學解釋,表話屬于阿達提(習俗)的內(nèi)容,而非艾巴達提(宗教崇拜)。根據(jù)伊斯蘭教法,人的行為按照合法到非法,依次可以分為主命、義務、圣行、可嘉、許可、憎惡、禁止(非法)的行為。根據(jù)這一分類,表話可歸為“可嘉”和“許可”的范圍,并非前三項教法要求人們盡量遵守的行為,也非后兩項教法反對人們從事的行為。因此,這一民俗的衍生是當時當?shù)鼗刈迳鐣?nèi)生性的力量,有著通告、教化、勸勉、叮囑、緬懷、娛樂的功能和意義。隨著地域人群的流布,這一民俗被移植到很多地方,但至今仍在陜回和西海固回族兩大地域性人群內(nèi)部流行,并未擴展到其他地域人群。表話是宗教儀式的延伸,不屬于宗教功修的內(nèi)容,因此就不可能普遍化為所有穆斯林的共享儀式。
如果按照傳統(tǒng)上對中國伊斯蘭教的分類,即“三大教派四大門宦”,以及其下五十多個分支而言,表話主要流行于三大教派中的格底目派和四大門宦中哲合忍耶的沙溝門宦、虎夫耶的洪門門宦和嘎德忍耶的九彩坪門宦,可以說作為民俗的表話表現(xiàn)地域人群和派別特征高度的一致性?;⒎蛞惺畮讉€分支,但在方言和地方文化同西海固地區(qū)差異較大的青海和甘肅的分支門宦中,并沒有衍生出類似的民俗,反而因受地方文化的影響,甘青兩地的虎夫耶各門宦教眾有著自己的習俗,比如某些地方在婚禮時有唱宴席曲的傳統(tǒng)。格底目因在中國傳播時間最長,很多清真寺中多有“派衍天方”、“開天古教”的匾額,以堅守“談格里德”(傳統(tǒng))自居,西北很多地方都有格底目寺坊,但這一民俗主要在陜回的格底目寺坊中流行,甘肅省講蘭州方言的格底目寺坊并沒有這一項儀式。因此,表話是具有深厚地方文化傳統(tǒng)的民俗,根植于陜回生活的地域和西海固的門宦(包括哲合忍耶、虎夫耶和嘎德忍耶)分布的地區(qū)。可以說,表話是一個教派話語,對于有著革新思想、被民間看作是“新教”的伊赫瓦尼和更新的賽萊菲耶派而言,類似行為屬于創(chuàng)新,缺乏宗教依據(jù),因此在儀式選擇中較為審慎,不愿將其納入本派教眾的民俗中。而格底目和寧夏南部山區(qū)的哲合忍耶、虎夫耶、嘎德忍耶教眾,歷史上遷移自漢文發(fā)達的秦隴地區(qū),如今長期同當?shù)貪h族以村落為單位雜然相處,共享漢文化,共同以中國文化作為自己的民族氣質(zhì),有著相近的方言、個性、愛好,因此,將“過事”的目的和意義用多種文學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出來,內(nèi)容雜糅了伊斯蘭文化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是有著兩種文化稟賦和歷史積淀的人們自然而然的文化表達方式。
表話是回族寺坊文化的衍生物?;刈宓纳鐣钔诮躺钊跒橐惑w,但凡人生重要的時刻,都會“過事”記主贊圣,感謝祈求,祈禱亡者吉慶和生者平安。一人一家之事,其實往往也是整個寺坊的大事。如割禮儀式,看似只是某個家戶的私事,其實是整個寺坊都會參與的活動。而婚禮則更為典型,至今在西海固地區(qū)仍保留著某家娶媳婦,全寺坊要參與,各個家戶相互協(xié)作,接受招待稀客(送親人)和上姑舅(新郎的舅舅家)、娶親、支客(招待客人)等工作。表話既是對本寺坊坊民的通告和教化,也是寺坊與寺坊之間交往的禮儀性民俗。儀式的莊重與否、濃重程度、文采如何等,關(guān)系到一個寺坊的聲譽,體現(xiàn)的是本寺坊的團結(jié)精神和寺坊面貌。
回族的寺坊有著鮮明的派別和地域特征,不同派別的寺坊具有不同的組織結(jié)構(gòu)。格底目的單一教坊從教權(quán)結(jié)構(gòu)上雖然互不隸屬,但同一派別在較大區(qū)域范圍內(nèi)仍會形成互動圈,建構(gòu)起本派的互動和社交網(wǎng)絡(luò),大凡大型宗教活動都會相互邀請,互相支持,特別是清真寺落成、搬阿訇、送埋體(亡人)等,因此,這種場景中衍生并恪守共同的民俗就成為可能。西海固地區(qū)的哲合忍耶、虎夫耶和嘎德忍耶共享本土文化,不同區(qū)域中的寺坊浸染了當?shù)氐奈幕?,除了零碎的修持方式和宗教儀式區(qū)分外,三者并無本質(zhì)性的區(qū)別,都倡導教道并重,既重視伊斯蘭教基本的舍熱爾提(禮乘),又主張在修身的同時重視修心,通過格物致知、明心見性提升托勒格提(道乘)的修養(yǎng)。因此,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影響,不僅表現(xiàn)在生活中的楹聯(lián)、匾額、字畫、錦幛都充滿濃郁的儒家氣息,在認主學中也看重明末清初以儒詮經(jīng)的一批回族學人的漢克塔布(漢經(jīng))。寧夏西海固地區(qū)是回漢相雜之地,回漢之間的交流和交往十分密切,回族尤為熟悉當?shù)貪h族的文化。當?shù)貪h族在農(nóng)歷新年至正月十五之間要唱秦腔、耍社火、說“議程”,對大多數(shù)回族而言,自幼就受到這種浸染,熟悉這些儀式中出現(xiàn)的各種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特別是英雄故事和評書人物,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楊家將、岳家將、薛剛反唐、薛仁貴征西、包拯、項羽、劉邦等等在回漢百姓中都耳熟能詳,可以說是回漢人民共享的文化。當?shù)鼗貪h人民創(chuàng)作了大量口歌和民謠,小孩自幼濡染其中。當?shù)剡€有快板、話劇等地方小品。西海固地區(qū)的西吉縣也是全國首個“文學之鄉(xiāng)”,這里集中了一批回漢族的文學愛好者,小說、散文、詩歌等多種作品在全國小有名氣,特別是回族文學,在全國縣一級范圍內(nèi)居于首位??梢哉f,表話正是基于地域和派別兩種形塑而成的民俗。
基于城市化而引起的中國西北農(nóng)村文化的式微,也嚴重影響表話習俗的傳承。誰來表話?表給誰聽?這是表話習俗是否能夠延續(xù)最為核心的問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的落實,讓絕大多數(shù)公民都有了基本的文化程度,不會漢字,必須使用小兒錦寫作的表話人基本消失。漢語普通話和漢字表達的規(guī)范性,讓具有地方色彩和方言特征的表述方式因“土”而淡出人們的生活,儀式的消退甚至消失已經(jīng)是無可爭議的事實。因此,關(guān)注民俗在傳承地方文化中的意義和作用,已經(jīng)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注釋:
①“西海固”是民間對寧夏南部山區(qū)自然和人文環(huán)境相近的西吉、海原、固原、隆德、彭陽、涇源六縣以及同心的稱呼。
②過事:指回族家中每逢各種重要事務請阿訇開經(jīng),善待親人朋友的行為。不同地方和派別有不同的叫法,哲合忍耶稱作“干爾麥里”、“念蘇爾”,甘肅和青?;刈逡话惴Q作“念孩聽”、“念求祈”,陜西回族一般稱作“過乜帖”、“開經(jīng)”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