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57歲,做了心臟瓣膜置換術半個月,時不時能聽到類似鐘表的“答答”聲,我很擔心是不是置換瓣膜出現(xiàn)什么問題,最近更是難以入眠。目前在服用華法林,胸悶氣短較換瓣術前明顯減輕,沒有其他不適。
北京 張女士
張女士:
心臟瓣膜病是一種嚴重且復雜的疾病,一旦發(fā)生影響全身多個器官(胃腸、腎、肝等)。該病的主要治療方式是心臟瓣膜置換手術。但是相當一部分患者有種誤解:認為瓣膜置換手術完成后,該病就治愈了。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觀點,心臟瓣膜置換手術是心臟功能維護過程的開始。無論是術后早期還是晚期,工作或是休養(yǎng),都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自我心臟瓣膜及相關器官的“保養(yǎng)”,以確保正常工作與生活。
心臟瓣膜行機械瓣膜置換術后,在心前區(qū)能聽到一種類似鐘表的“答答”聲。請不要因此憂心忡忡,因為人造瓣膜植入人體后,在其正常的啟閉活動中,產(chǎn)生一種高于正常心音的聲響,稱為人造瓣膜聲響。機械瓣膜因選用金屬材料制成,關閉時會產(chǎn)生較響的撞擊聲。其實聽到這種聲響說明瓣膜工作正常,并不意味著瓣膜功能不良。您盡可放心工作,安心入眠。
通常,影響瓣膜聲響的因素包括:
1.制作材質(zhì)。
2.啟閉角度及瓣葉橫跨弧度。
開啟角度越大,雜音應該越響。但主要決定因素是瓣葉在開啟時橫跨弧度,雙葉瓣雜音普遍較單葉瓣小。
3.關閉速度、比重、瓣膜重量的關系。
4.功能、胸廓結(jié)構(gòu)等因素。
而且,同一種人造瓣,移植于不同的患者,可以出現(xiàn)雜音的音量不同。甚至,同一個患者在術后不同的時間,產(chǎn)生雜音不盡相同。
換瓣術后還需要注意按時服用抗凝藥物。華法林是一種口服抗凝藥物,它能抑制維生素K依賴的凝血因子合成,改變血液高凝狀態(tài),預防血栓形成,限制已有血栓的進一步擴大和延展,被廣泛用于人工瓣膜置換術后、房顫、深靜脈血栓、肺栓塞等血栓高危疾病的長期抗凝治療和預防。機械瓣置換術后患者需要終身抗凝,生物瓣置換或單獨置入成形環(huán)的患者需要抗凝3~6個月;房顫患者長期口服華法林,可降低房顫患者腦卒中發(fā)生率;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患者應用華法林可抑制新的血栓形成,急性期過后仍需維持應用一段時間,減少血栓的復發(fā)。
華法林每天服用1次,最好在下午或晚上同一時間服藥,飯前飯后均可,不可漏服。您應該按醫(yī)生或藥師建議的劑量來服用,不能隨便停藥或進行劑量調(diào)整。忘記服藥之后4小時內(nèi)請當時補上,超過4小時請勿補服,第2天繼續(xù)正常用藥,不能因為忘記服藥而在第2天加倍用藥。為了方便監(jiān)測,每天檢測INR(國際標準化比值),調(diào)整華法林劑量、增減藥物時,請在華法林抗凝記錄表中進行記錄,就診時請攜帶抗凝記錄表。
還有,服用抗凝藥早期,需要每天抽血檢查。這是因為抗凝治療早期,由于個體代謝因素所致血藥濃度不穩(wěn)定,為了選擇合適的劑量需要經(jīng)常甚至每天抽血測定凝血酶原時間(PT)和INR。劑量調(diào)整期一般需1~2周,在此期間1~2天測定一次,如連續(xù)2~3次測量值穩(wěn)定,可改為1個月測1次。
如果INR太高,出血風險相應增加;如果INR太低,則抗凝效果不好。目標INR依病情而定,一般為2.0~3.0,大于75歲的老人和出血的高危患者,目標INR可調(diào)低至1.6~2.5,只有當INR保持在目標范圍內(nèi),才可以既充分發(fā)揮抗凝作用,又不會引起出血。
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總醫(yī)院心胸外科主任 高旭輝/劉天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