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勇
摘 要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边@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研讀的自主性,讓學生從被動到主動,使學生真正成為閱讀教學的主人。
關鍵詞 初中語文;研究性;閱讀
中圖分類號:G252.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1-0002-01
所謂研究性閱讀是指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分小組或獨自研讀文章,從中發(fā)現(xiàn)值得研究的問題,然后收集、篩選、歸納和整理相關閱讀資料,進而總結規(guī)律,形成創(chuàng)見,在班上交流學習所得的一種學習活動。研究性閱讀教學是以目的性為閱讀前提,以信息論為閱讀理論指導,以圍繞閱讀目的準確、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關信息為基本原則,不斷提高學生篩選、認識處理語言信息的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
一、激發(fā)學生進行研究性閱讀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笔堑模d趣是入門的向導,是成功的起點。學生只要具有了濃厚的閱讀興趣,實際上便創(chuàng)造了一種最佳的學習心態(tài),會取得事倍功半的良好效果。因此,教師在研究性閱讀的過程中,要創(chuàng)設多種情境,以便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fā)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閱讀探索的愿望。
二、教給學生研究性閱讀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磨刀不誤砍柴工”道出了學習方法正確的重要性。教師要對學生“授之以漁”,要向學生傳授科學的閱讀方法,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技能。
(一)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
對文章的整體感知,要從三個方面思考:這篇文章寫什么?是怎樣寫的?為什么這樣寫?初讀一篇文章,要通過快速瀏覽,初步把握文章的內容、中心和主要寫作方法。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學生只要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他們的閱讀能力自然就會逐步提高。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制定閱讀計劃的習慣。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要指導和督促學生制訂計劃,包括整個初中階段、一個學期、一周乃至每一天的閱讀內容和閱讀量。其次,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也要培養(yǎng)一種良好的習慣。如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將關鍵詞語、重點句子、閱讀感受、不明白的問題等記錄在專門的本子上,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學生采用這種閱讀方法,不但能把握重點內容,加強理解,而且還能有許多新發(fā)現(xiàn)。
三、充分強調研讀的獨立性,強化學生的自我意識
語文課是學生個性自由馳騁的天地,語文研究性閱讀正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個性的有效途徑。在傳統(tǒng)教學中對學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往往采用教師和家長督促檢查等方法,使學生感到外力脅迫而產(chǎn)生勉強學習的態(tài)度,從而不能主動地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這不能不說是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一種缺憾。強調研讀的獨立性,強化學生的自我意識,不能簡單理解為學生的閱讀水平整齊劃一,讓所有的學生都變?yōu)閮?yōu)等生,而是優(yōu)等生與學困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最大的提高和發(fā)展,提倡自由選擇。在研究性閱讀中,讓學生在自由的心境中感悟語文的美,去張揚人性的善,去探求人格的真,讓他們各自獨特的個性與閱讀文本得到融合,從而也自然強化了學生的自我意識。
四、協(xié)作互動,思想啟迪,追求閱讀主體的審美獨創(chuàng)性
閱讀教學以作品為媒介,由于文學作品用的是“描寫性語言”,存在某種程度的“意義不確定性”、“意義空白”。而閱讀自身又是一種個性化行為,帶有個體思想傾向,往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就給閱讀鑒賞文學作品提供了研究的可能。為此在課堂的教學組織過程中,教師應著力引導學生深入作品,通過對文本的解讀、研究、捕捉語言文字符號后面的潛意義。
研究性閱讀教學的實踐,使我體會到,要搞好閱讀教學首先應重視課前的學習準備。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為了使學生能主動探究問題,教師要在準備相關資料的同時把搜集資料的方法教給學生,使學生掌握便于理解的各種信息。第二,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閱讀的獨特感受,教師應通過巧妙的點、撥、導、引,把學生的思維導向深入。第三,閱讀教學應充分尊重文本。教師在鼓勵學生自由探索的同時,應及時糾正學生在研究過程不切實際的穿鑿附會。
五、做好閱讀向課外拓展的指導工作
實踐證明,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是提高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初中語文新大綱指定的名著閱讀是學生閱讀的精品。教師還應積極幫助學生選擇思想健康、知識性強,有利于學生學習、成長的讀物,使他們能在課外博采眾長、陶冶情操、增長才智。結合研究性閱讀教學的實際和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將研究性閱讀帶向課外,帶入生活,讓學生感覺到:一個幸福的生活片段,一段優(yōu)美的歷史故事,一處絢麗的自然風光,都是學生閱讀和思考的好材料。這樣能使他們體會到研究性閱讀“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使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在課外,開展多姿多彩的活動,如演講比賽、講成語故事活動、詩文朗誦比賽、自出練習題活動、課本劇、語文大觀園活動、社會調查活動等。而讀書節(jié)活動優(yōu)化了校園文化環(huán)境,更是師生的一道精神大餐,激發(fā)了師生的閱讀興趣,進而養(yǎng)成熱愛書籍,博覽群書的好習慣。
六、結束語
新課標的實施,為語文教學帶來了新契機,也為語文的閱讀教學注入了新的內容。我們應該趁著這股課程改革的“東風”,認真領會新課標的寬厚實質內容及要求,從閱讀教學的人文性出發(fā),注重學生閱讀的人性及理解,鉆研閱讀教學的新方法,努力開創(chuàng)閱讀教學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施秀娟.初中語文朗讀教學之我見[J].初中語文教學參考,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