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苗苗
摘 要:形成于中國傳統社會多元信仰發(fā)展時期的藥王山二月二廟會,是耀州歷史文化、人文信仰、風土人情、藝術智慧、精神風貌、生活習俗的集中體現。藥王山博物館正在為這項千余年的傳統廟會的永葆青春不懈奮進。
關鍵詞:孫思邈;藥王山;二月二廟會
提起博物館,你會想到什么?雄偉的建筑、肅穆的裝飾、安靜的陳列室、剔透的玻璃展柜、沉默的文物、中規(guī)中矩的講解……如果你能在農歷二月二廟會來到藥王山博物館,定會對博物館產生許多別樣的印象。
1 藥王山博物館及二月二廟會形成
藥王山博物館位于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qū)縣城東約1.5千米處的藥王山上,主體展示區(qū)包括北洞、碑林、摩崖石窟、南庵、孫思邈紀念館五部分。館區(qū)內各處金、元、明、清古建筑群軒昂壯觀,堪稱中國古代建筑史活化石;精美絕倫的摩崖碑刻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林內數通魏碑享譽世界;仿唐建筑孫思邈紀念館形制古樸大方,氣勢雄偉壯觀。藥王山博物館所在地藥王山五峰環(huán)拱,古柏蒼翠,是一座天然氧吧,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平日的藥王山博物館與其它博物館并無兩樣:略顯稀散的游客,走馬觀花式的游覽,臨了感慨一句“看景不如聽景”。臨到農歷二月二,藥王山的清凈就被完全打破。
二月二,龍?zhí)ь^,這個節(jié)日在耀州區(qū)較其他地方顯得更受重視,也更為隆重。奇怪的是每年二月二前后,老天總會或多或少降些雨水,當地人稱之為“洗山”。
傳說孫思邈在出診途中識破化為人形的龍君并不忌族類為它診治好疾病,龍君深為感激,于是每年二月二總會到孫思邈的家鄉(xiāng)降下甘霖,以示感謝。
客觀上說,二月二廟會的形成應該是中國傳統社會的多元信仰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有一首打油詩:“二月二,龍?zhí)ь^,天子耕地臣趕牛,正宮娘娘老送飯,當朝大臣把種丟,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豐登太平秋?!痹谖覀冞@個有五千年農耕文化的古國,歷朝歷代的天子都十分重視農業(yè)生產。立春日迎春,祈求豐收,是上到天子下到庶民都必須參加的一項活動。早在周代,每逢立春之日天子即親率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耕地松土,以示重農勸稼,祈盼豐年。這就是所謂的“親耕”。到后來,皇帝親耕一般都定于每年陰歷二月初二進行,至明清時基本成為定制。一年之計在于春,我國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決定了氣候特征:冬春干旱,夏秋降水較為充沛。每年春耕開始時,天子除了走出深宮扶一下犁,祭奠天地求得風調雨順也是必不可少的項目?!端问贰分杏杏涊d:開寶七年(974)“二月庚辰朔,日有食之。丙戌,日有二黑子。癸卯,命近臣祈雨”;宋太宗淳化元年(990)、二年(991)京師連年大旱,二年閏二月,“辛未朔,日有食之。戊寅,禱雨”。在以農為本的古代中國,帝王尚且如此,為百谷祈甘雨更是地方官吏的重要職責。民間對祭天求雨更是熱衷,那場面想必大家在影視劇里已見得很多了。
從現存的魏碑和相關史料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在魏晉時期藥王山就已經是儒釋道合流之地,各家均在此設有道場,周邊民眾的信仰更是不拘一家,多教并奉,且互不排斥。
隋唐名醫(yī)孫思邈因其醫(yī)術精湛、醫(yī)德高尚,被耀州人乃至整個華夏民族視為上仙,凡有疾病痛苦皆禮拜求救。淳樸的先民可能想著孫思邈既是本地神仙,必掛念鄉(xiāng)里,斷不會眼見民眾遭旱而坐視不管的,于是春分求雨之時也順勢祭奠、求拜一下這位先賢。拜祭范圍不斷擴大到周邊市縣,規(guī)模逐漸升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現有的藥王山二月二廟會體制系統。
2008年藥王山二月二廟會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銅川的重要文化品牌和城市名片。
2 藥王山二月二廟會,生命力旺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
對每個土生土長的耀州人來說,“二月二,上藥王山逛廟會”是必不可少的項目。耀州二月二廟會加入拜祭藥王孫思邈的內容具體起于何時很難考證,但從現存的歷史文獻、殿閣形制可以知道,在宋朝已經有了祭拜藥王的活動,至少在明初時期,二月二祭奠藥王的活動已經達到了鼎盛,至今已有千年歷史?,F存有關廟會的最早的影像資料拍攝于1924年。受“文革”影響,藥王山廟會一度被認為是封建余毒而被廢止,直到改革開放后才逐漸重新興起。
20世紀八九十年代,二月二廟會的壯觀程度可謂嘆為觀止:每逢農歷二月第一旬,耀州(那時還叫耀縣)及周邊市縣萬人空巷,齊聚藥王山上,那朝會陣勢令人驚嘆,說是人山人海都不足以展現其一二,整個耀州城都隨之沸騰。
藥王山周邊方圓幾十里大小道路上都是人:步行的,拉架子車的,騎自行車的,坐著經過簡單包裝處理的三輪車的,偶爾一兩個騎摩托車飛馳過去那叫一個拉風。臨近縣城時更有一輛輛工具車拉著旌旗鑼鼓和盛裝的民間藝人向著藥王山前進。腳步聲、喧鬧聲、鑼鼓聲、車輛聲、叫賣聲、孩童的嬉鬧聲沖向云端,驚動天庭的玉龍?zhí)匠瞿X袋向下觀望,竟不顧自己的水晶珠子或雕花一片片灑落人間,洗凈藥王山水泥灰。憨厚樸實的當地人也會對視一笑:“藥王爺就是面子大,旱上一冬,他都得在二月二時候下上些(即下點雨)。”
一過東橋,從藥王山山腳開始直到通元橋,一路兩行的小攤位一個挨一個,玲瑯滿目讓人應接不暇:桃木劍、塑料玩具、各色飾物、日用雜貨、花卉、特色零食、風味小吃、打耳洞的、理發(fā)的、抽獎的、算卦的、做棉花糖的、吹糖人的、套圈的……五花八門無所不包。還有很多從全國各地趕過來的各類藝術團體在此搭臺公演。在當時那個物質文化生活極度匱乏的年代,廟會就是天堂。
今天,耀州人民的生活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廟會上琳瑯滿目的小玩意和各地風味小吃已經不再是什么新鮮。但是耀州人對于這綿延千年的二月二廟會仍是熱情不減。
經過三十多年的還原恢復,二月二廟會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的祭祀模式,主要流程為:
①9:00開一天門洞門請神;
②主會場暖場表演,祭拜隊伍入場,迎接各界嘉賓;
③民祭典禮。
民祭活動具體內容繁復,規(guī)模宏大,氣勢恢宏。在浩大的民祭活動中東街火亭子、南街芯子、火龍、柳木腿等耀州特色社火得以全貌保存,秦腔、秧歌、耀州鑼鼓、關中道情等文化藝術形式也一一亮相,再現輝煌。
祭祀典禮完成后,為期10天(近兩年延長為15天)的二月二廟會就正式開幕。
廟會時節(jié)的觀光者里除了前來湊熱鬧的普通群眾,不乏善男信女到山上各處寺廟燒香跪拜,虔誠祈禱。沿著明代砌筑的141級磬玉石階,來到祭拜藥王的中心會場北洞,你會看到眾多信徒神色莊嚴肅穆,依次來到獻殿中央上香,對著明代塑立起的慈眉善目的藥王塑像頂禮膜拜。焚香,作揖,叩首,跪拜,禱頌,毫不含糊,一臉虔誠,沒有一絲一毫的雜念。在場的其他游客都會懾于一種無以名狀的肅穆莊嚴,情不自禁地收斂起各種肆意妄為,默默隨人群聽從領祭號令完成宏大的儀式,那虔誠勁兒竟也不輸信徒絲毫。
廟會期間,摩崖造像、魁星樓、財神殿、呂祖觀等處無一不是粉絲集聚,絡繹不絕。很多前來觀瞻的游客實在無法擠入,只好悻悻地把沿途的石欄、石雕一溜摸過去,聊以自慰。
在游客、信徒之中不時還會發(fā)現一些勤奮的人,站在那奮筆疾書,原來是在抄錄千金方碑石、各處楹聯題刻,或是臨摹碑刻書法。
“巖上宮墻下戲場,山南山北柏枝香。千金方使萬人活,簫鼓年年拜藥王?!毕氡禺斈晏餄h先生蒞臨藥王山廟會時也是思緒萬千、感慨萬分。
藥王山廟會是耀州人民歷史文化、人文信仰、風土人情、藝術智慧、精神風貌、生活習俗的集中體現,一篇拙作不足以展示這千年長青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千萬分之一。
對民風民俗感興趣的朋友,請記得在明年二月二廟會時到銅川市藥王山博物館,身臨其境體驗藥王故里的風土民情。
參考文獻
[1]耀縣人民政府.耀縣志[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