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本文為云南民族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2018YJCXS152)。
摘 要:海德格爾的著作《什么叫思想》包含一種根本的關于“什么叫思想”的存在歷史性的沉思,這本著作包含海德格爾對許多論題的深入探討,其中,最可思慮者反映海德格爾對西方哲學的質疑,尼采的超人理論體現(xiàn)海德格爾對人的終極關懷,存在者之存在再現(xiàn)海德格爾的人本主義哲學本質,思與詩呈現(xiàn)海德格爾的詩性語言觀。
關鍵詞:最可思慮者;超人理論;存在者之存在;思與詩
作者簡介:王清(1995-),女,彝族,云南大理人,現(xiàn)為云南民族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小說。
[中圖分類號]:B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32--01
一、最可思慮者
海德格爾認為西方哲學始終尚未真正地思想,始終尚未朝向有待思想者,沒有抓住最根本的問題,因此他提出我們尚未真正地思想。不是指人類從未思想,更深的含義是指人類從未真正地抓住思想的本質,從未在正確的方向和道路上前進。
最可思慮者是海德格爾哲學觀念的代表之一,不僅對西方哲學關于存在論的探討提出質疑,而且指出接近思想本質的方向必須找準,否則再多的探討只是偏離真正的思考。在我們這個時代里,最可思慮的不是具體的科學或哲學問題,而是我們尚未思想,我們從未真正接近真正的思想之本質。最可思慮的不是個體問題,而是整個道路的方向都錯誤了,是人類從未真正接近真正有待思想的東西。
二、尼采的超人理論
在《什么叫思想》一書中,海德格爾圍繞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從人的本質規(guī)定性出發(fā)進入尼采的形而上學。海德格爾對尼采的哲學思想十分推崇,并在《什么叫思想》中探討尼采的理論。尼采對傳統(tǒng)哲學規(guī)定的人非常失望,因此提出超人理想。超人實際上是尼采對現(xiàn)實的反叛,對現(xiàn)實人生的否定。
尼采的哲學理論反映了現(xiàn)代意識的覺醒,對理想的批判、對傳統(tǒng)的否定是尼采思想的特征之一。存在主義的思想淵源之一便是尼采的哲學思想,存在主義哲學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對人生存的意義進行解釋,繼承了尼采的哲學本質。海德格爾在書中對尼采哲學進行闡釋,不僅對尼采的哲學貢獻進行肯定,也為自己提出存在主義思想鋪路。
三、存在者之存在
海德格爾認為存在論必須從那個能夠“論”存在的特殊存在者開始,也就是此在。存在主義哲學把具體的存在過程從萬物中抽離剝出,將之化為普遍的“存在”概念,并作為一切存在者的依據。海德格爾認為這個普遍的“存在”以“此在”為基礎而獲得顯現(xiàn),于是他主張“在者”是其“所是”的過程,亦即“人”對其“在”的領悟過程。[1]
海德格爾的存在哲學是一種主觀唯心論的生存本體論,[2]他指出一切真理都同此在的存在相關聯(lián)。普遍的“存在”先于存在者具體的存在,而人發(fā)現(xiàn)了這種先于一切的“存在”,所以人的主觀精神決定了存在者的具體存在,這個統(tǒng)攝存在者的普遍“存在”概念最終回歸到對人的存在的終極關懷與意義追問,存在主義以人為中心的人本主義本質彰明較著。
四、思與詩
海德格爾認為詩句把愛建立在思想之上,因此崇高之詩句與思想重合。海德格爾著眼于存在的真理即“無蔽”的發(fā)生來思考詩的本質,他注重的是“詩”“語言”對于“存在之真理”(無蔽)的顯現(xiàn)、敞開作用。[3]海德格爾提出語言“道說”的本質,顛覆了工具論闡述的語言與人的關系,在海德格爾看來,不是人支配語言,而是語言的道說闡明存在。
思與詩作為道說的兩種重要途徑,在《什么叫思想》一書中得以頻繁運用。海德格爾的詩論觀,認為詩不但可以表達人的主觀情感,在形而上學層面,它還是思想的源泉。海德格爾的詩性語言觀,離不開語言與存在的討論,他認為存在在詞語中成其本質,語言是存在的家園。語言在海德格爾的哲學觀中十分重要,人類只有通過語言的道說,才能進入真理劃定的范圍之內。海德格爾提出語言先于人而存在,人類居住于語言之中,語言的存在使人類看到存在物的具體存在,且有機會發(fā)現(xiàn)最普遍的“存在”概念。
《什么叫思想》一書無時無刻不顯露著海德格爾作為哲學家大膽質疑的品質,以及書中對人的生存意義的探討、對人的本質存在的關懷,閃耀著存在主義的思想光芒。
注釋:
[1]董學文.怎樣認識海德格爾的存在論思想[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8(04):38.
[2]董學文.怎樣認識海德格爾的存在論思想[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8(04):37.
[3]譚容培,牟方磊.海德格爾的詩性語言觀[A].中國論文網.2007.2.
參考文獻:
[1]孫周興,王慶杰主編.孫周興譯.海德格爾文集·什么叫思想[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
[2]王詠詩,張榮.從先驗想象力到本源時間——海德格爾的“時間性”之途[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4,28(01):48-54.
[3]唐桂麗.“此在”——海德格爾生存與思想的合一[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9,62(01):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