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致力于散文語言的口語化與情意化,形成其藝術(shù)個性十分鮮明的語言風(fēng)格。他主張“用筆如舌”,提倡文章的“談話風(fēng)”。他的散文作品中引進了相當(dāng)多的口語詞匯和句式,并且注意使自己散文語言具有口語的節(jié)奏感和口語的調(diào)子。而《背影》作為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其語言特色有其獨到之處。
修辭是語言運用的藝術(shù),但也不能把它看作可以脫離思想內(nèi)容的單純的技巧性的東西。修辭是為了更好地表達真實的思想感情,所以并不是一味講究雕琢堆砌,追求語言的花哨,就是修辭美。
“樸素即美”,語言的樸實無華,同樣可以顯示出一種修辭的美。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作者用筆如口,通篇只是尋常字句,娓娓而談,但是卻一片真情,感人至深。在語言的運用上,具有十分精深的藝術(shù)造詣,是風(fēng)格獨具的修辭名篇。以下將從幾點入手,分析朱自清《背影》的修辭特色。
一、善于將尋常詞語藝術(shù)化
所謂尋常詞語藝術(shù)化,包括賦予詞語新的意義、變換詞語使用的場合、改變詞語的感情色彩、改變詞語的性質(zhì)等等。例如:在《背影》中“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于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唉,我現(xiàn)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中的“聰明過分”和“真是太聰明了”就是作者在運用反語,也就是說反話,實際上是說自己太笨了。而通過這反話的運用則恰好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當(dāng)時對待父親的那種態(tài)度深感懊悔的心情。在此,作者通過一般詞語的藝術(shù)化用法,使得語言表達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
二、善于運用修辭格
修辭格也稱修辭手段,修辭方式簡稱辭格?!稗o格是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通過語言的巧妙運用而形成的具有特定結(jié)構(gòu)形式、能取得特殊表達效果的特殊的修辭方式和方法?!比缥闹小拔易x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边@一句話采用了“示現(xiàn)”這一修辭手法,運用追述的形式將過去發(fā)生的事寫得好像出現(xiàn)在自己眼前一樣。此處的“背影”是本文中出現(xiàn)的最后一個背影,也正是這最后一個“在晶瑩的淚光中看到的背影”將本文的情感推向了高峰。
三、方言、俚語、文言詞的使用
如“父親與他們講定價格”“父親說定了不送我”“又幫我揀定了靠門的座位”中,“講定”“說定”“揀定”等詞,都屬典型的揚州方言。
又如文中“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發(fā)之于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語言凝重,寫出對父親的懷念之情溢于言表。
四、開頭段落的巧妙運用
在《背影》中,作者巧妙地采用了獨句段。通過短短一句“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簡明扼要,點出主題,為下文做出合理鋪墊。
五、合理運用詞類
如文中的“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回家變賣典質(zhì),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中動態(tài)助詞“了”的使用。
六、平實簡潔的語言風(fēng)格
朱德熙在《談朱自清的散文》中曾說道:“朱自清是五四以來我國優(yōu)秀的散文作家之一。他的文章不茍,雖然著意錘煉文字,但風(fēng)格平易自然,既不流于晦澀,也很少華麗的鋪排與藻飾。韓愈說‘唯陳言之務(wù)去,戛戛乎其難哉’,去陳言固然不容易,要做到新鮮而自然更難。朱自清的文章能夠在樸素自然的風(fēng)格中立新意,造新語,于平淡之中見神奇,平正通達而又富于創(chuàng)造性,從寫作技巧上說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借鑒之處是很多的?!?/p>
如在文中,朱自清沒有運用過多華麗的辭藻,而是用了樸實的語言,就好似用水墨畫了一幅背影圖,簡單中透著父親復(fù)雜的內(nèi)心世界。文中老父親爬月臺為兒子買橘子,這是一個特寫鏡頭,作者通過白描的手法,運用了一連串的動詞,看似平淡,實則情真意濃,使文章在平淡之中見神奇,感人至深,催人淚下,把情節(jié)推向高潮。
反復(fù)閱讀《背影》,整篇文章字字完美,沒有任何多余的字符??此坪唵蔚奈淖?,卻是朱自清反復(fù)推敲而寫出來的。例如文中,描寫父親的話語,有四處 “不要緊,他們?nèi)ゲ缓?!”“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薄拔易吡?,到那邊來信!”“進去吧,里邊沒人?!彪y道父親那天去送“我”只說了這短短的四句嗎?顯而易見,是作者仔細(xì)琢磨后,選擇了這四句話。簡單的四句話,卻成了經(jīng)典,蘊含著父親那天依依惜別之情。猶在耳畔的是父親的話語,縈繞心田的是父親對“我”深深的關(guān)愛。往往最簡單的才是最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