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代語文教學發(fā)展史上,雖然早有許多語文教育工作者多方嘗試,努力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然而,目前語文課堂仍然沒有完全和諧起來,身為語文教師,深感責任重大。面對整本書閱讀教學,筆者一直在思考嘗試與之匹配的課堂模式,深受黃厚江老師共生教學法的啟發(fā),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積極參與課題“高中語文共生式課堂教學研究”,即以語文課程標準為觀照,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為促進高中語文課堂效益的提升而進行的一種共生式教學行為與策略的研究。
充分閱讀在課前
先給學生一周時間,讓他們自主閱讀。要求在閱讀過程中,每個人必須寫下不少于三千字的讀書筆記,定期檢查,督促學生閱讀。根據(jù)學生的閱讀情況,制定一張導學案并在課前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提前思考。學生可以再次閱讀找答案,也可以和周圍的同學討論找答案。
方法指導在課上
知人論世,興趣優(yōu)先
知人方可論世,讀其書想見其為人。
課上,教師先請兩位學生介紹作者以及其代表作品,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把知道的有關(guān)作者的信息都說了出來,一方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也極大地調(diào)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補充學生未說到的內(nèi)容或談談自己的閱讀感受。
深入閱讀,技法指導
美國作家托馬斯·福斯特在《如何閱讀一本小說》中給我們提出了十五條閱讀指導建議,筆者在課上給學生分析指導,講清什么是開篇法則、入局法則、敘事者法則、章節(jié)和時間法則等。通過這樣的方式,相信學生在閱讀技法上一定會有所收獲。正如托馬斯·福斯特所言,讀懂一本小說,就是多活一次人生。
首先,根據(jù)課前下發(fā)的導學案上的閱讀任務要求,再次閱讀文本,要求高度概括小說內(nèi)容,梳理故事梗概,理清小說的筋骨。一本小說最精彩的就是情節(jié),先讓學生講述小說主人公富貴的一生:富少——賭光家業(yè)——父親氣死——母親生病——被抓壯丁——九死一生返鄉(xiāng)——母親病死——女兒病啞——妻子病重——兒子因抽血過多死了——女兒難產(chǎn)死了——妻子病死了——女婿被砸死了——外孫吃豆撐死了。生命里難得的溫情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下年老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接著,大家一起來分析人物形象,以小組為單位,組內(nèi)討論交流,由組長匯總信息。探討的人物很多,重點是徐福貴、家珍、鳳霞、有慶、二喜、苦根。因為一家人的苦難都集中表現(xiàn)在了他們身上,同時那個時代的苦難也集中表現(xiàn)出來了。
其次,要求展開聯(lián)想,與作者和文本對話,賞析文中語段,每個學生對此都有話可說。在對有慶的死亡敘述中,描寫最突出,學生說的也最多。通過分析語段,學生深入解讀文本,與作者對話,讀懂了作者的寫作意圖。
再次,在充分閱讀和分析語言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理解創(chuàng)作意圖,探究主題,把握主題思想或談個人見解,成一家之言。要讀懂一本書,就一定要思考。先在組內(nèi)討論交換意見,再進行組外合作,希望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大家積極踴躍發(fā)言,使課堂生動起來了。
最后,讀而后思,思而后寫,現(xiàn)在再來寫,一定能寫出共鳴,這樣我們就可以在閱讀中不斷成長起來。要求學生認真寫,寫完之后交換閱讀,也可以將好的作品推薦出來,在課上閱讀或統(tǒng)一打印出來閱讀。當然,教師也要帶頭寫閱讀感受,可以選擇在適當?shù)臅r間讀給學生聽,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還可以從網(wǎng)上找些讀者的閱讀心得給學生看,拓寬一下眼界。魯迅說:“一要生存,二要發(fā)展;生存不是茍活,發(fā)展不是奢侈?!?/p>
更多閱讀在課后
學無止境,時代在發(fā)展,要求我們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學習。所以,我們要堅持閱讀,用合適的方法用心閱讀,讓閱讀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吧!閱讀的最高境界是指導我們的人生,讓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吧!
接下來,將一如既往地重視共生式語文課堂教學的復雜性,從人的文化、心理和社會層面來深層理解共生式課堂教學,在追求同質(zhì)性的和諧的同時,也不忽視對異質(zhì)的接納與認可。共生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命運關(guān)系,它是對同質(zhì)性共生與競爭性共生的規(guī)避與超越,反映在個體身上,則指人與自我的共生以及個體的共生性存在與共生性發(fā)展。
運用共生理論來促進語文教學中各種矛盾之間的協(xié)調(diào)和共生,尤其重視“師生共生”“生生共生”“他者共生”“自我共生”,從而促進語文教學中學與思的共生、言與意的共生、情與理的共生、象與境的共生、心與智的共生、文與情的共生、形與神的共生、理與趣的共生,最終實現(xiàn)師生“情智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