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不會閱讀,有一個階段一目十行,只關注自己不認識、沒見過的字詞,或特別華麗的句子。一本書很快翻完,甚至曾在心里幼稚地做出評價:不過如此。后來,絢爛歸于平淡。
讀書如飲茶。好句子,未必花團錦簇,可能一派素淡,卻淡而有味,需要慢慢品咂。初讀如飲頭道茶,有點澀,不能得其味;再讀,方知妙在哪里;直至完全消化吸收,如同自己所寫,便可以放下,將茶倒掉了。
茶有茉莉花茶、毛峰、普洱、烏龍等許多種,市面上浩如煙海的各種書籍,讀什么,需要根據(jù)自己的興趣來選擇,正如飲茶要合自己的胃口。喜歡,就讀,也能有所收獲;不喜歡,不必勉強,何必自找難受?年輕時看不進去的書,四五十歲時可能會很喜歡,反之亦然。這其實也是成長的標志。年輕時注重外表,喜歡追隨潮流,成熟后方知內涵最重要,而讀書,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營養(yǎng)來源。
當然,也有人不愛讀書,正如某些人從不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