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學校學生資助政策是黨中央、國務院為了幫助困難學生能夠順利入學并完成學業(yè)而實行的一項重要舉措,是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實現(xiàn)教育公平的有效路徑。十八大以來,我國高校資助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資助制度日趨完善。但在現(xiàn)行資助制度下,很多高校在資助精準度和細致化工作方面仍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基于當代高校資助工作的開展現(xiàn)狀試淺析其存在部分問題并提出完善建議。
關鍵詞:高校資助工作;精準資助制度;精準資助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關于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zhàn)的決策部署,堅持穩(wěn)中求進原則,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高校作為扶貧工作的重要陣地,在全面推進“精準扶貧”的戰(zhàn)略征程中起著領跑的作用。高校精準化資助模式是高校資助工作發(fā)展的趨勢所在,是實現(xiàn)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zhàn)的有力武器,是新時代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發(fā)展的必然選擇,具有較強的實踐現(xiàn)實意義。
一、高校精準資助制度的可實施性
精準資助,重在“精準”,“精”主要指簡化、易操作,“準”是指要量化、細化、準確化、可操作化。采用精準資助,高??舍槍碜圆煌毨^(qū)域環(huán)境、不同貧困家庭的學生的經濟狀況、心理狀況,制定符合本校實際情況的資助政策,運用精準高效的程序和方式對資助對象實施精準的識別、幫扶和后期的考察,因人因地制宜,是“私人定制”式的資助方式。針對學生資助實施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切實落實資助政策的同時,提高資助工作的效率,做到資助對象精準、資金使用精準、資助成效精準。
二、影響高校開展精準資助工作的部分因素
(一)資助對象貧困材料的缺乏真實性、準確性
學生家庭經濟信息來源的真實性是事關資助對象認定精準性的首要前提。調查表明,高校會采用不同的方法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其中家庭困難申請表是大多數(shù)高校采用的方法,這種方式是讓學生自行介紹個人家庭收入狀況和困難原因,這種方式在實踐中存在著很大的不合理因素。一方面難以保證學生所提供申請表內容的真實性,另一方面,調查顯示有很多同學在困難原因描述上存在著夸大和虛假的信息。由此看來,這種方法很難保證認定資助對象的準確性。
(二)高校資助工作程序缺乏科學性
經調查,我國高校在貧困生認定后給予直接的經濟資助,在給貧困生發(fā)放資助金后,困難生如何支配這批資金,是否將其有效利用,是否告知家長等一系列問題高校全然不知。據(jù)了解,雖然有些學生家庭確實存在困難,卻在虛榮心的驅使下用國家給予扶貧的資金購買高檔消費品,這種行為與國家實行高校資助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馳。此外,由于困難生這個特殊身份的存在,高校困難生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同學們的“特殊對待”,造成其心理問題日益凸顯,這些現(xiàn)象嚴重影響著高校資助的有效性和精準性,因此高校資助工作程序在實踐中缺乏科學性。
(三)高校對貧困生的未來職業(yè)規(guī)劃缺乏引導性和輔助性
高校學生的貧困是因家庭困難造成的,而不是他們本身的能力缺陷,經過調查了解,大多數(shù)貧困生都有著強烈的愿望可以通過學習到實用的技能脫貧致富,而不是在踏出校門時造成“畢業(yè)即失業(yè)”的困境。雖然直接的經濟資助可以快速有效地幫助貧困生度過目前的難關,但根據(jù)不同貧困生的特長,進行實用的技能培訓和就業(yè)方面的指導則能幫助這些貧困生在日后有更好的發(fā)展。因此,高校在這方面還有待改進。
三、關于高校精準資助工作的建議
(一)實行“互聯(lián)網+大數(shù)據(jù)”的信息處理模式
大數(shù)據(jù)技術可以憑借其技術和數(shù)據(jù)優(yōu)勢,全面了解學生家庭狀況、區(qū)域消費水平、家庭受資助記錄以及學生個人日常消費水平等,通過對這些信息的系統(tǒng)處理,全方位的了解學生貧困現(xiàn)狀,有效地促進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和精準考核,以確保資助工作的扎實推進。
(二)加大人力資源的投入,不斷推進高校精準資助程序的科學性
高校精準資助工作本身具有特殊性,它將資助與育人工作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因為精準扶貧的根本意在推進教育的公平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作為高校學生中的特殊群體,他們希望學有所教,也渴望學有所成。這就要求高校要建立科學的精準資助系統(tǒng),設置高效可實施的程序,在資助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保證人力資源的投入,用更多的人文關懷去引導貧困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牢記黨和國家的關愛,心懷感恩,為社會主義新時代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實行多種資助方式,拓寬精準資助平臺的發(fā)展
高校資助人員可結合困難生輔導老師在了解學生在思想學習動態(tài)的同時,針對貧困生個體需求和特長的差異性,制定資助對象專有扶助規(guī)劃方案,引導其適應新時代中國的形式,緊隨社會發(fā)展的步伐,積極促進當今社會需求人才資源與貧困生群體的對接,在努力學好相關專業(yè)技能外,掌握實用型技能,成為國家的有用人才。
四、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事業(yè)推進教育公平。精準資助是提升高校資助工作水平的重要舉措,是落實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重要途徑。高校實行精準資助,重視資助對象、資助程序、效能的精準,找準資助與育人的“結合點”,精準發(fā)力,最終確保育人工作取得實效,實現(xiàn)國家“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的扶貧要求,推動高校資助工作上取得新高度。
參考文獻:
[1]楊曉慧.關于新時期高校學生精準資助工作的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16(9):22-25.
[2]宋曉周.高校精準資助的內涵?價值?及其對育人工作的意義[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
[3]吳永軍.教育公平:當今中國基礎教育發(fā)展的核心價值[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2(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