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qū)五一小學五(8)班 柳瑭曄
西岳華山,有“天下第一險”之稱,山上的巖石、樹木,山間的云海和華山本身久遠的歷史都讓人驚嘆不已。跟著我一同走進華山,了解華山吧!
站在華山主峰——南峰頂端,放眼望去,一幅以巖石為主體的畫卷展現在眼前,山上羅列著形態(tài)各異、形神兼具的奇石,壁立千仞、危峰兀立:如雄鷹意欲展翅,如猛虎對天長嘯,如猴王抓耳撓腮,如鯉魚飛躍龍門,如巨蟒盤踞覓食……
華山十分“險”,從山腳直至遠上云端的山頂幾乎都是近乎垂直的、陡峭的石壁,蜿蜒的山路環(huán)繞著崎嶇的山體而建,令人望而生畏。你若是想爬上山頂,必須拽緊鐵索,手腳并用。山頂許多形似交椅的巖石延伸出石壁,構成了天然平臺,看著它們,腦海中就浮現出自己身著仙俠寶衣,手持靈霄寶劍,隨大俠在華山之巔斗武論劍的情景。
在巍峨的華山之巔,盤繞著一望無際的云海,潔白的云朵如洶涌的波濤般翻滾著,站在山頂的巖石上,任由云朵在身邊纏綿,天空似乎觸手可及,可謂是“天邊羅列星可摘,山麓平鋪云可眠”。我身處其中,仿佛披上了五彩霞衣,在仙境中漫步。山頂的松樹,隨著微風的輕拂微微搖曳著,為之著迷;鳥兒不再飛舞,紛紛落在枝頭,為之沉醉;趴在樹上的知了也不再歌唱,屏息凝神地享受著這夢一般的境界。
寫作亮點:小作者運用比喻、擬人、對比、聯想等寫作手法,以“險”為線索,寫出了華山上的巖石、樹木,山間的云海和華山本身久遠的歷史之美,既有靜態(tài)之美,又有動態(tài)之美,讓人驚嘆不已。
你還可以這樣寫:作為寫景類文章,我們還可以采用移步換景的寫法,就是隨著自己攀登華山的腳步變換,山腳下、山腰、山頂上各種景物也在不停地變化,在這個變化中,我們可以對比寫出這些景物的不同特點,相信會更有獨特之處。
(特約教師:曹天亮)
山間、云上,從石縫中長出一株株蒼翠的勁松,它們不畏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艱難險阻,在高山之巔傲然挺立著,仿佛它們就是頂天立地的八尺男兒。青松為奇石兀立、肅穆森嚴的華山添上了一抹耀眼的綠色,為原只有崎嶇巖石的華山增添了縷縷生機。風兒輕拂,青松仿佛揮舞著手臂迎接我們的到來。
斑駁的巖石,古老的蒼松,似乎都在向我們訴說著那讓人驚嘆的歷史,撫摸著它們,仿佛回到了千年以前。瞧,西峰山頂上掉落著三段石塊和一把神斧,這或許就是沉香劈山救母時留下的吧;再看,中峰玉女峰上有一個玉女洞,這就是傳說吹簫引鳳中弄玉與蕭史在華山乘鳳而至的地方吧。據說,華山是與黃河一同孕育中華民族的“母親山”,“華夏”與“中華”的“華”便來自于華山。它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號稱“西岳華山”,當我聽見導游說到華山是母親山時,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們不僅來自黃河河畔,更來自華山山麓啊!
華山的石,斑駁而嶙峋;華山的云,潔白而縹緲;華山的樹,古樸而蒼勁;華山的歷史,久遠而亙古。這里的一石、一云、一木、一故事,匯集成了令人肅然起敬、嘆為觀止、流連忘返的人間天堂。
(指導教師:戚虹)
登上華山極頂,天已轉晴。放目四望,但見千峰逶迤,匍匐腳下;天地空闊,八方一色;真正是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整個世界顯得那么潔凈,一點污穢都不存在,此時,即使是最復雜的人恐怕也頃刻失去了雜念。站在絕頂之上,腦袋瞬間一片空蒙,大有飄飄欲仙展翅凌云飛騰之感。淡定片刻,一股豪氣由腳底直貫頭頂,頓時生出了“欲與天公試比高”的豪邁?。ê迷~:千峰逶迤 匍匐 天地空闊 八方一色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空蒙 飄飄欲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