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永進
“移用”的妙用
小明家一向和睦,那天卻傳來了爭吵聲,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一大清早,小明翻箱倒柜找來了一個氣球,吹大后,捏著不肯放手。一會兒,玩累了,就讓媽媽替她拿著,還一再叮囑:“媽媽,你使勁捏著,別讓氣球喘氣?!眿寢屝Φ溃骸吧岛⒆樱夷笾?,不讓它跑氣就是了。記著,是‘跑氣,不是‘喘氣?!卑职忠宦?,反駁道:“咱小明說得很好嘛,你別誤導(dǎo)孩子。”“噢?好在哪?你倒給說說!”媽媽生氣了。爸爸理直氣壯地辯白:“小明就是聰明,氣球不捏好就是會‘喘氣!”媽媽扯大嗓門:“邪門了噢,沒聽說過這氣球也會‘喘氣的,你簡直無理取鬧!”
爸爸和媽媽吵了很久,最后找到最有學(xué)問的王老師評理。王老師聽完此事,笑道:“小明爸沒錯,小明這話運用了修辭中的移用,移用也叫移就,就是把慣用以描寫甲事物的詞語用來說明或形容乙事物。如‘這大街上的建筑節(jié)奏其實很和諧,這句話中‘節(jié)奏本來是音樂術(shù)語,這里卻用它來形容建筑物高低錯落,這就是移用啦,雖然表面看有點像是用詞不當,但是能產(chǎn)生耐人尋味的藝術(shù)效果。小明把用來形容人的‘喘氣用到氣球上,就是無意識地使用了移用,形象貼切嘛!”
名人姓名戲說
豐子愷說“豐”
在一次宴會上,有位錢莊商人到豐子愷面前問:“貴姓?”豐子愷回答:“敝姓豐。咸豐皇帝的‘豐。”商人聽后不解。豐于是又補充說:“五谷豐登的‘豐!”商人仍然茫然。
豐先生見此情況,只好取筆寫在紙上。商人一看恍然大悟:“??!不錯不錯,匯豐銀行的‘豐!”
豐先生自我調(diào)侃說:“不錯不錯,匯豐銀行確實比咸豐皇帝時髦,也比五谷豐登通用。以后別人再來問我姓時,我便這樣回答。”
魯迅勾畫阿Q
葉永蓁問魯迅,為什么阿Q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卻要取個外國人的名字呢?魯迅說:“阿Q光頭,腦后留一條小辮子,這個Q字不正是他的滑稽形象嗎?”
聶守信改名聶耳
聶耳原名聶守信。他的音樂感覺相當敏銳,同事們說,從他耳朵進去的,沒有不能從他嘴里唱出來的。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耳朵”了。一天,聯(lián)華影片公司開同學(xué)會,聶守信表演了一個三十六行無所不包的節(jié)目,逗得大家大笑。會后,聯(lián)華總經(jīng)理送了他兩件禮物,落款把他稱作“聶耳博士”。從此以后,聶守信才知道“耳朵”這個名字是叫定了。他說:“他們硬要把一只耳朵送我,也好,也好,四只耳朵連成一串,不是像個炮彈嗎?”從此,他的名字改成了“聶耳”。
“楚女”登啟事
1922年,蕭楚女去四川開辟工作。他應(yīng)邀擔任《新蜀報》主筆,幾乎每天都以“楚女”之名發(fā)表文章。由于他文筆瀟灑俊逸,邏輯性極強,很快名聲大震。有的青年猜測,“楚女”者,一定是“楚楚動人之女子”也。于是,一封封的求愛信像雪片似的飛到編輯部。蕭楚女啼笑皆非,便在報上刊登了啟事:“本報有楚女者,絕非楚楚動人之女也,而是身材高大,皮膚黝黑并略有麻子之一大漢也?!庇械那嗄晡吹葐⑹乱妶缶途男揎棿虬绾?,到編輯部“約會”“蕭楚女”。當出現(xiàn)在面前的竟是一位鐵塔似的黑大漢時,約會者驚得瞠目結(jié)舌。蕭楚女見狀,大笑不已。
對聯(lián)趣事
清朝時,山東潘某到江南某縣做縣官,人稱潘官。潘官,其貌不揚,又瘦又小,當?shù)匦悴哦记撇黄鹚?。在一次宴會上,秀才們想出出潘官的洋相,便要求和他?lián)對。秀才們以夸耀江南為題,首先出了一上聯(lián),聯(lián)曰:“多山多水多才子”。潘官也不含糊,應(yīng)聲便對出了“一山一水一圣人”的下聯(lián),“一山”即五岳之尊的泰山;“一水”即橫貫中華大地的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一圣人”即大成至圣先師孔子。這三個“一”分別都是我國的山、水、人物之最。顯然后者是占了上風。秀才們聽了都大吃一驚,但又不甘拜下風。于是其中的一人又出一上聯(lián)曰:“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往東放”。這給對下聯(lián)提出了4個方位詞的要求,不過潘官畢竟才高學(xué)深,稍經(jīng)思索,即對出下聯(lián):“自上而下看《左傳》,書向右翻”。秀才們占了個東西南北,潘官對了個上下左右;一邊吃西瓜,一邊看《左傳》,一俗一雅,一淺一深,兩相比較,高下自見。秀才們自討沒趣,從那以后。就再也不敢小看潘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