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洪民
山東省惠民縣森茂實業(yè)有限公司
大蔥屬百合科蔥蒜類蔬菜作物,對光照強度要求不高,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廣,生長適應性很強,耐旱耐寒喜涼怕熱。對土壤要求不嚴,無論沙土、壤土、黏土均可種植。露地作春季栽培,通常采用壟面移栽定植方式,于3 月下旬育苗,5月中旬定植,9 月下旬采收。要想種好露地大蔥,應根據(jù)其生長習性與環(huán)境條件要求,把握好配套栽培技術(shù)。
植株生長勢強,株高75~90 cm,蔥白長35~40 cm,橫徑3 cm,單株重0.5 kg 左右,一般每667 m2產(chǎn)4 000~5 000 kg。
株高100 cm 左右,蔥白長45~60 cm,橫徑4 cm,單株重約0.5 kg,每667 m2產(chǎn)3 500~5 000 kg。
株高90~100 cm,整個生長過程中始終有5 片展開葉,蔥白長30~50 cm。橫徑3 cm。單株重0.25~0.5 kg,每667 m2產(chǎn)4 000~5 000 kg。
選擇地勢高燥、土層深厚、排灌方便、地力肥沃、3 年內(nèi)沒有重茬的地塊進行定植,大蔥最怕重茬,特別是洋蔥、大蔥等茬口最好不要移栽大蔥,而小麥茬口則比較適合定植大蔥。地塊選擇后要及時進行施肥整地,具體可按照每667 m2地施用4 000 kg 充分腐熟的農(nóng)家肥,在農(nóng)家肥中要事先摻入15 kg 尿素、20 kg 過磷酸鈣或20 kg 復合肥均勻撒在田間,然后進行整地,整地可深翻20~25 cm,將土塊耙碎。
起苗前2 d澆一次水,保證起苗時干濕適宜,起苗時要剔除病、殘苗,將壯苗分級定植。大蔥的定植期要求不嚴,在6月中旬小麥收割后,大蔥可開始進行移栽定植,最遲6月下旬移栽完,這樣可以保證大蔥移栽后有120~123 d的生長時間。
按行距80 cm 的標準開東西方向的條狀溝,溝深約30 cm,寬約30 cm,然后進行定植。定植溝做好后就可以開始定植,定植時將準備好的蔥苗每隔2 m 左右堆放在田間壟脊上,每堆放約30~40 棵蔥苗,注意同一地段堆放同一等級的蔥苗,以便以后的田間管理,蔥苗在田間壟脊上晾曬3 d 以后就可以定植。晾曬一方面可以起到殺菌作用,另一方面還有利于緩苗,防止蔥苗定植后出現(xiàn)萎蔫現(xiàn)象。
一般采用排蔥法和插蔥法。排蔥法適宜短白蔥,插蔥適合長白蔥栽植。插蔥法的具體做法是先順溝澆水,待水滲下去后,土壤濕潤時開始插苗,左手攥住7~8 棵蔥苗,蔥苗根須向下,右手用長約30 cm、寬約2 cm的蔥叉子,將蔥夾緊直接插入溝底的土中,栽成單壟,注意在定植的過程中葉面與溝平行,蔥苗心葉處深度要掌握上齊下不齊的原則,即蔥苗心葉要距溝面以上7~10 cm 為宜。如果過淺則容易倒伏,不便于培土,過深則不便于緩苗,嚴重者會導致蔥苗根基腐爛。另外,移栽時需注意:蔥苗株距要保持在2~3 cm,通常每667 m2蔥苗可插0.27~0.33 hm2大田,每667 m2地栽苗17 000~20 000株為宜。
根據(jù)氣候變化和大蔥生長對氣候的要求條件等,整個7月為大蔥緩苗生長期,在這段時間大蔥生長緩慢,為了促進緩苗生長可在7月底追施一次氮肥,每667 m2地用量20 kg,8月中旬大蔥緩苗后新葉開始生長,蔥白加速生長,每667 m2可使用尿素10 kg撒在壟背上,淺鋤一遍,讓土與肥料滑入溝中。8月下旬以后光照充足、溫度適宜,葉片進入旺盛生長期,大蔥需肥、蓄水能力明顯增加,這段時間每667 m2地可增施氮磷鉀復合肥25~30 kg。9 月上旬進入蔥白促盛期,需要再追施一次化肥,每667 m2地追施氮磷鉀復合肥20~25 kg,均勻撒施于蔥株兩側(cè),到了10月上旬每667 m2地可再追施氮磷鉀復合肥20 kg。
大蔥培土有軟化蔥白和防止倒伏的作用。培土要掌握前期淺培、后期高培、不埋心葉、不傷邊葉的原則,結(jié)合大田追肥可分4 次進行培土:第一次培土可結(jié)合中耕進行少量覆土,逐漸把溝脊平于溝內(nèi),第一次培土不可過早,一般在立秋后進行;第二次要破壟平溝,大約在第一次培土后15 d進行;第三次培土在第二次培土后10 d 左右進行,以不埋沒心葉為宜,使壟脊變成淺溝,此次培土為培土一決,培土深度為25~30 cm,培土后需要連澆兩次水,以促使蔥白的生長發(fā)育;9 月下旬是大蔥蔥白積累營養(yǎng)的時期,此時要對大蔥進行第四次培土組成培土二決,可根據(jù)大蔥實際高度適當進行高培,培土高度可在30 cm 左右,培土時盡量少傷及葉片,培土后可用腳將培好的土充分踩勻壓實,目的是防止大蔥植株倒伏,在這里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大蔥植株培土次數(shù)不宜過多,以免傷及根葉,影響內(nèi)部營養(yǎng)物質(zhì)的積累轉(zhuǎn)運,另外每次培土時都不要埋沒大蔥心葉,埋心容易導致大蔥腐爛。
大蔥每次追肥后都要進行及時澆水,特別是秋分過后蔥白迅速生長,需水量最多,進入10月,天氣變冷晝夜溫差大,蔥白中繼續(xù)積累同化產(chǎn)物,是產(chǎn)量生成重要時期,在這段時間里以水分管理為重點,一般每隔6~7 d就要澆一次透水。充分灌溉的地塊,蔥葉色深、蠟粉厚,葉面充滿無色透明的黏液,蔥白潔白有光澤,霜后蔥白不易垂萎。反之澆水不足的大蔥地塊,蔥葉會出現(xiàn)黃瘦現(xiàn)象,產(chǎn)量與質(zhì)量都會明顯下降。大蔥收獲前5~7 d停水,以便于收獲和儲藏。
為保證大蔥植株健壯生長,達到高產(chǎn)高效,應及時清除田里的雜草,中耕除草深度應以土壤的干濕度而定,通常濕度在50%左右的土壤中耕除草深度為3~5 cm,除草時注意鋤頭不要離大蔥植株太近,否則會傷及植株根部。及時除草不僅能提高大蔥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促進大蔥地上部葉片的健壯生長,同時還可以改善土壤通透性,為大蔥根系的生長發(fā)育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
大蔥常見病害主要有紫斑病、霜霉病、軟腐病、黑斑病等。
癥狀:葉片染病初期在葉片上產(chǎn)生黃白色或乳黃色的病斑,呈紡錘形或橢圓形。發(fā)病部位以上葉片下垂干枯。假莖早期發(fā)病后,其上部生長不平衡,致使植株向被害一側(cè)彎曲。晚期發(fā)病,病部易開裂,影響種子成熟?;ü0l(fā)病時,初期出現(xiàn)橢圓形病斑,較大,乳黃色,后期變?yōu)榈S色或暗紫色。濕度大時,病斑表面遍生灰白色絨霉。該病斑上生出雜菌后,有時還形成黑絨狀霉層。
防治方法:藥劑選擇霜霉威鹽酸鹽、翠金、敖合生、烯爾嘧、凈爽、掌上名鉆等,每5~7 d噴一次藥,連續(xù)3~4次。
癥狀:發(fā)病初期呈水漬狀白色斑點,病斑迅速擴大呈紡錘形凹陷斑,先為淡褐色,隨后變?yōu)楹稚燎嘧仙?,周圍有黃色暈圈。此后,有的逐漸褪色并形成同心輪紋,濕度大時斑面上產(chǎn)生黑褐色煤粉狀霉。如果病斑圍繞葉或花梗擴大,可使之從病斑處折斷。
防治方法:藥劑選擇百菌清、噁霜·錳鋅、甲霜·錳鋅、咪鮮胺、苯醚甲環(huán)唑等,每7~10 d噴一次藥,連續(xù)3~4次。
癥狀:病斑初期為黃白色,長圓形,后迅速向上、下擴展,顏色變?yōu)楹诤稚?,邊緣具黃色暈圈,病斑上略具輪紋,后期病斑上長出濃密的黑短絨層,病情嚴重時葉片變黃枯死。
防治方法:藥劑選擇異菌脲、噁霜·錳鋅、百菌清等,每10 d噴一次藥,連續(xù)2~3次。
癥狀:鱗莖膨大期發(fā)病,在1~2 片外葉的下部產(chǎn)生半透明灰白色病斑,葉鞘基部軟化腐爛,外葉倒折,病斑向下擴展。假莖部發(fā)病初期呈水漬狀,后內(nèi)部開始腐爛,散發(fā)出惡臭。
防治方法:在發(fā)病初期開始噴藥保護。藥劑可選用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農(nóng)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等噴霧防治。噴藥時應注重植株基部的噴施。每隔7~10 d 一次,連用2~3 次,具體視病情發(fā)展而定。
11月上旬氣溫至6~7℃時,大蔥植株地上部葉片生長已停止,蔥白充分長大長足,此時可進行收獲。收獲大蔥的方法是:用長30 cm、寬4~5 cm 的長條?順著蔥行的一側(cè)深插到蔥根基部以下,慢慢地將蔥株撅起,然后將大蔥輕輕拔出,在這里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收獲大蔥一定要及時,否則會造成減產(chǎn)現(xiàn)象,另外收獲大蔥時,盡量減少斷傷現(xiàn)象,以免造成豐產(chǎn)不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