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虹 郭俊紅 張旭培 張 弘
(1 河南省南陽市農業(yè)農村局,南陽473068;2 河南省南陽市農業(yè)科學院,南陽473068; 3 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農業(yè)局,桐柏477900;4 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種子技術服務站,西峽474550)
水稻是南陽市糧食生產特別重要的秋糧作物,面積和單產在河南省居第2 位[1],稻米產業(yè)在全市農業(yè)和農村經濟中占據(jù)重要份額。南陽種稻歷史悠久,曾出現(xiàn)如西峽“九月寒”這樣久負盛名的貢米[2]。 南陽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區(qū),稻作條件兼有南北稻區(qū)之優(yōu)點,十分有利于單季中秈中粳實現(xiàn)高產。近年來,南陽市農業(yè)部門積極引進示范水稻新品種,著力探索水稻品種利用的正確途徑,取得了一些經驗,但也有些教訓值得今后借鑒。
南陽市水稻品種利用及推廣經歷了地方良種評選期、矮化品種推廣期、雜交品種利用期和秈改粳期4 個發(fā)展階段。其中雜交品種利用又分為三系品種利用和兩系品種利用2 個階段。
1.1 地方良種評選期(1949-1968) 屬于水稻恢復發(fā)展時期,1949-1968 年的20 年間,南陽水稻種植面積從2.0 萬hm2[3]發(fā)展到5.5 萬hm2,自選、自留、自用老品種勝利秈、大秈稻、南召300 粒等平均產量130kg/667m2。
1.2 矮化品種推廣期(1968-1989) 這個時期屬于結構調整時期,種植面積保持在3.3 萬hm2左右。20 世紀60 年代先后引入了江選1 號、南京6 號、南京11 號、農墾58 等,平均產量192kg/667m2,種植面積1.2 萬hm2;70 年代引進了桂朝2 號、梅桂稻等優(yōu)良品種,降低了株高,克服了倒伏問題,大大提高了水稻單產,平均產量達到了350kg/667m2以上;80年代中期,為了提高大米品質,對水稻品種進行更換,先后引進了優(yōu)質米品種皖引一號、粳稻品種鄭粳107 等;80 年代后期至90 年代重點突破雜交水稻生產。
1.3 雜交品種利用期(1990-2005) 水稻進入快速發(fā)展期,種植面積從3.3 萬hm2發(fā)展到8.6 萬hm2,后一直保持在5.3 萬hm2。從1987 年開始引進威優(yōu)64、汕優(yōu)63 品種進行試驗示范,水稻產量突破500kg/667m2,同時進行雜交水稻自制種試驗。經過大力宣傳和推廣,群眾逐漸認識到了雜交水稻的增產優(yōu)勢,到20 世紀90 年后雜交水稻種植面積迅速增加。1992 年后又先后引入II 優(yōu)838、II 優(yōu)501、II 優(yōu)725、D 優(yōu)527、岡優(yōu)系列等,因其豐產性和抗病性較優(yōu),取代了汕優(yōu)63 和汕優(yōu)64 品種,而成為當家品種,到20 世紀90 年代末,雜交水稻種植面積達到了90%以上。加之兩優(yōu)系列品種品質較優(yōu),產量也有較大突破,陸續(xù)引種了Y 兩優(yōu)1 號、深兩優(yōu)5814、Y 兩優(yōu)6 號、豐兩優(yōu)2 號、隆兩優(yōu)華占等超級稻品種,到2017 年兩系品種占到了40%以上,兩系品種種植面積占到65%以上。目前,全市主推品種三系雜交品種有II 優(yōu)725、II 優(yōu)162、II 優(yōu)688、岡優(yōu)1237、岡優(yōu)188 等,兩系雜交品種有深兩優(yōu)5814、隆兩優(yōu)華占、Y 兩優(yōu)6 號、Y 兩優(yōu)302 等,雜交粳稻品種9 優(yōu)418 等。兩系雜交稻品種的選育與推廣,有效地緩解了雜交稻品種高產與優(yōu)質的矛盾。
1.4 秈改粳期(2006年至今) 此時期屬于新品種、新技術廣泛應用期,水稻種植面積一直維持在3.6萬hm2。隨著糧食供求關系的根本改善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國性秈稻大量積壓,經濟效益持續(xù)下降,南陽適時提出實施秈改粳工程,重視了優(yōu)質粳稻品種的引進示范,鹽粳2 號、黃金晴、卷葉粳、豫粳6 號等新品種在南陽得到大面積推廣,但幾經起伏,秈改粳一直沒有大的發(fā)展。2011 年河南省實施秈改粳攻關,又引進水晶3 號、金世紀、9 優(yōu)138、津優(yōu)9702、徐優(yōu)201、鄭稻18、鄭稻19、華粳2 號、新稻35等品種,在南陽示范表現(xiàn)較好,也出現(xiàn)了產量達到750kg/667m2的田塊。近年來,科研人員利用秈粳雜交培育出適應性強的新粳稻品種9 優(yōu)418 等,表現(xiàn)較好;南陽市農科院選育的宛粳096[4]具有抗旱、節(jié)水、生長勢強的特性,平均產量750kg/667m2以上,也不會倒伏,并于2014 年通過省級審定。
據(jù)南陽市水稻辦多年來調查表明,目前南陽水稻秈粳稻比例為4∶1,常規(guī)中粳稻以鄭稻系列、宛粳096、津優(yōu)9702 為主;雜交粳稻以9 優(yōu)138、9優(yōu)418 等為主;雜交稻以內2 優(yōu)6 號、深兩優(yōu)5814、川香優(yōu)8號、綿Ⅱ優(yōu)838、Ⅱ優(yōu)725、宜香9 號、岡優(yōu)725 等為主導品種。
2.1 米質優(yōu)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優(yōu)質稻已成為未來發(fā)展的趨勢,南陽市的氣候環(huán)境決定了既能生產出優(yōu)質的秈稻,也能生產出優(yōu)質的粳稻。目前,秈型雜交稻正逐步從兩系向三系雜交稻過渡,同時粳稻品種也逐步被群眾所接受。
2.2 抗逆性強 近年來,異常氣候頻繁發(fā)生,干旱年份較多,2013 年南陽市出現(xiàn)連續(xù)40d 的高溫熱害,多數(shù)品種結實率和產量降低;2014 年連續(xù)低溫陰雨,稻瘟病、稻曲病大面積發(fā)生,尤其是兩系品種、香型品種最為嚴重,減產幅度較大,因此,較強的抗逆性、抗病性也成為引種品種的基本要求。2017 年水稻生長中期長期高溫干旱,生長后期連續(xù)陰雨,也給水稻生產造成了嚴重減產。
2.3 機械化、輕簡化 隨著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農村勞動力數(shù)量減少、勞動力成本提高,加上土地流轉加速,要求農業(yè)機械化、輕簡化生產加速發(fā)展,如拋秧、機插秧和直播等栽培技術和方式正迅速得到應用。這就要求選用水稻品種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一是適宜的生育期,由于機插秧省去了育秧移栽環(huán)節(jié),因此要求品種的生育期要稍短于育秧移栽品種;二是抗倒性強,利于機械收割,利于田間管理;三是選用穗、粒兼顧型品種,因為穗、粒兼顧型品種更穩(wěn)產,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種植風險;四是由于土地流轉的加速,種植大戶越來越多,水稻生產的農事活動會延長,特別是水稻播種期會延長,故秈稻和粳稻品種合理搭配至關重要。
根據(jù)現(xiàn)代農業(yè)生產的要求,南陽市水稻品種發(fā)展趨勢應以優(yōu)質、高產、高效、多抗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為突破口,注重稻米外觀品質、適口性、產量和綜合抗性,以優(yōu)質秈稻品種為主導,其他類型品種為輔的結構模式。今后的總體發(fā)展趨勢仍以優(yōu)質秈稻品種為主,比例60%左右,其中三系品種占45%、兩系品種及其他品種占15%;為使種植大戶合理安排農事活動,應積極推廣粳稻品種,充分利用粳稻品種的晚播優(yōu)勢,發(fā)展面積應為水稻總面積的40%,其中雜交粳稻品種占20%、常規(guī)粳稻品種占20%。
3.1 單季稻(白田稻) 水源有保障的田塊,可選擇生育期較長(160d 左右)的優(yōu)質秈稻品種,如兩系優(yōu)質品種。
3.2 麥茬稻 水源沒有保障的田塊,可選擇生育期較短(150d 以內)的品種,這類水稻盡量選擇三系品種或粳稻品種,搭配兩系品種。
3.3 直播稻 直播稻(包括旱直播和水直播)的生育期選擇。秈稻在生育期選擇上要比兩段育秧短20~25d;粳稻品種在生育期選擇上要充分考慮茬口的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