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宏峰 朱 哲
(遼寧省鐵嶺市農業(yè)科學院,鐵嶺 112616)
遼雜43 號是遼寧省農業(yè)科學院以不育系121A為母本、自選恢復系LR625 為父本雜交選育的高粱品種。2011 年在院內進行了品種比較試驗和抗逆性鑒定,表現(xiàn)優(yōu)異。2012-2013 年參加遼寧省區(qū)域試驗,2013 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并進行抗病鑒定和品質分析。2014 年通過遼寧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遼審粱2014003。
隨著近幾年國家對“鐮刀灣”地區(qū)種植結構調整,遼雜43 號在遼河沿岸、遼西北半干旱地區(qū)、通遼科左后旗等區(qū)域種植面積有較大幅度增加,該品種表現(xiàn)出豐產性好、抗逆性強、抗倒、高抗絲黑穗病、耐連茬、適應性廣等特點。
1.1 母本 不育系121A 及其配套保持系為1985年從印度國際熱帶半干旱地區(qū)作物研究所引入的 品系[1]。
1.2 父本 恢復系LR625 是以晉梁5/晉輻1 為母本、蓮塘矮/八棵杈為父本,人工去雄雜交組成晉梁5/晉輻1×蓮塘矮/八棵杈,在F3開始進行抗病鑒定和單株選擇,經(jīng)連續(xù)5 代選育而成的具有配合力高、米質好、抗病性強等特點的品系。
2.1 農藝性狀 遼寧地區(qū)出苗至成熟121d,綠色芽鞘,葉色濃綠,苗期長勢強,分蘗數(shù)1~2 個,株高214.2cm,葉片數(shù)20 片左右。穗型中緊,紡錘型,穗長31.6cm,育性100%,褐殼、紅粒,穗粒重87.5g,千粒重31.6g,籽粒整齊度好。著殼率0.5%,角質率70%,出米率80%。
2.2 品質 2013 年經(jīng)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沈陽)測定:籽粒粗蛋白含量7.80%,粗淀粉含量72.91%,粗脂肪含量3.18%,單寧含量0.68%。
2.3 抗性 2012-2013 年2 年在院內進行人工接種抗病鑒定:高抗絲黑穗病,感病率為0,較抗倒伏(2 年倒伏率平均為7.4%,倒折率為9.7%),抗蚜蟲、螟蟲,抗葉病。
2012-2013 年參加遼寧省高粱區(qū)域試驗,2012年8 點增產,3 點減產,每667m2平均產量627.9 kg,比對照遼雜11 號增產7.5%;2013 年續(xù)試,9 點增產,2 點減產,平均產量615.4kg,比對照遼雜11 號增產6.8%。2013 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每667m2平均產量597.1 kg,比對照遼雜11 號增產9.6%。2017 年在鐵嶺縣熊官屯鎮(zhèn)、法庫縣和平鄉(xiāng)分別種植26.67hm2、22hm2,每667m2平均產量分別為689kg、694kg;2018 年在康平北三家子農場種植24hm2,平均產量為702kg。
4.1 選地與整地 選擇土壤肥力適宜、地力均勻、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的地塊。由于近2 年遼寧北部及內蒙古部分地區(qū)降雨量偏少,建議條件允許地塊進行秋季整地,施農肥、深翻;第2 年早春土壤解凍時,及時耙地起壟、鎮(zhèn)壓保墑,為及時播種創(chuàng)造條件。
4.2 播種
4.2.1 適時播種 播種時間的確定應考慮溫度和土壤墑情。高粱籽粒較小,低溫易侵染病菌導致出現(xiàn)病苗、死苗,所以應根據(jù)當?shù)貧夂蚯闆r來調整播種時間以減少此類風險,播種時要求土壤表層5cm 地溫穩(wěn)定通過10~12℃,土壤墑情適宜,遼寧北部地區(qū)以5 月初播種為宜,遼西、內蒙古赤峰、通遼科左后旗一帶以5 月5-15 日為宜。
4.2.2 精細播種 目前,遼西北地區(qū)多為機械化播種,對種子的質量要求較高,種子需大小均勻,無破損粒、蟲蛀粒。播種前選擇陽光充足天氣提前曬種能促進種子生理成熟,增強種皮的通氣透水性,加強酶的活性,提高種子活力,還可以殺死種皮上的細菌,提高芽率和芽勢。為了防止病蟲害需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包衣后放在干燥通風處讓種子陰干備播。遼雜43 號每667m2播種量在0.5~1kg,根據(jù)地力確定保苗株數(shù),建議保苗7000 株/667m2左右。播種深度應根據(jù)墑情和土地狀況做出適當調整,播種過淺、整地較差地塊土壤墑情較差,土壤漏風跑墑,種子不能與土壤有效接觸而無法吸收水分,造成出苗不全;播種過深,出苗期推遲,遇到低溫年份易出現(xiàn)粉籽導致缺苗[2],高粱播種深度以土壤鎮(zhèn)壓后厚度1~2cm 為宜,最深不宜超過3cm,墑情較好、土地整地較好的地塊適當調整深度。
4.3 施肥 高粱屬既耐旱又抗?jié)车钠贩N,抗逆性、適應性均較強,一般地塊每667m2用復合肥50~60kg 作基肥,在拔節(jié)期適當追施尿素5~10kg加少量鉀肥以提高產量和抗性[3],如用農家肥需施1000~2000kg。
4.4 病蟲鳥害防治 高粱病蟲害較其他作物少,對產量影響較大的主要是絲黑穗病和中后期的粘蟲、螟蟲、蚜蟲等。防治絲黑穗病比較有效的辦法是藥劑拌種,用20%粉銹寧乳油加少量水按比例均勻拌種。蚜蟲、粘蟲的防治一般用4.5%高效氯氰菊酯20mL 兌水25~30kg 均勻噴施;用阿維菌素防治螟蟲效果較好,生物防治一般采用釋放赤眼蜂、白僵菌防治玉米螟。高粱乳熟期常有野鳥等啄食,需做好防范減少損失。
4.5 安全合理使用除草劑 高粱對除草劑較敏感,噴施除草劑一般在播種后出苗前使用,較為常用的高粱除草劑有莠去津和異丙甲草胺[4];苗后除草劑要慎用,如有需要應在3~6 葉時每667m2用50%二氯喹啉酸可濕性粉劑70g 加38%莠去津300g 噴施。如發(fā)生藥害,應及時噴灑營養(yǎng)劑和生長調節(jié)劑,減輕或解除藥害。
4.6 適時收獲 該品種適宜在蠟熟末期收獲,此時收獲籽粒產量最高,品質最佳,損失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