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盛民
鼻咽結核屬于肺外結核的一種常見形式,近年來的發(fā)病率明顯升高。鼻結核主要臨床癥狀為局部淺表性潰瘍,并伴有痂皮覆蓋,痂皮下為蒼白肉芽,晚期患者可發(fā)展為軟骨破壞,導致嚴鼻中隔穿孔或鼻翼塌陷[1]。咽結核不同于鼻結核,癥狀多為現(xiàn)為黏膜和潰瘍型2種,并且伴有強烈的咽痛,吞咽功能下降[2]。鼻咽結核與鼻咽癌、喉癌、聲帶息肉、非霍奇金淋巴瘤等病具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臨床診治時誤診率較高。為分析鼻咽結核的臨床治療方法,本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鼻咽結核患者,給予藥物方式進行治療,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鼻咽結核患者46例,其中男15例,女31例;年齡16~72歲,平均年齡(36.9±11.7)歲;確診時間18 d~3個月,平均確診時間(42.6±15.8)d。經(jīng)鼻咽鏡、胸部X線、鼻咽部CT和實驗室檢查確診為鼻咽結核,淋巴結腫大的個數(shù):單個17例,多個29例;淋巴結發(fā)生在頜下13例,胸鎖乳突肌后緣下部14例,胸鎖乳突肌后緣中部26例。排除標準:有全身和局部使用激素史患者,合并糖尿病和支氣管哮喘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標準肺外結核抗結核給藥方案進行治療,治療期:使用利福平0.45 g/d空腹頓服、異煙肼0.3 g/d一次頓服,聯(lián)合吡嗪酰胺1.5 g/d頓服或鏈霉素0.75 g/d肌注。以及局部5%鏈霉素滴鼻和2%鏈霉素進行鼻咽和鼻腔灌洗,療程2個月;患者疼痛劇烈時采取1% 丁卡因少量局部噴霧進行緩解,強化期:異煙肼0.3 g/d、利福平0.45 g/d、乙胺丁醇0.75 g/d頓服,療程10個月,共計12個月?;颊咧委熎陂g每月復查,停藥后半年復查并做好隨訪,記錄患者的復發(fā)率及復查實驗室檢查結果。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痊愈:治療后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局部黏膜光滑,結核菌素試驗呈陰性,合并肺結核者胸部X線片顯示病灶消失,隨訪2年內(nèi)無復發(fā)或死亡現(xiàn)象;無效:治療后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改善,結核菌素試驗呈陽性,胸部X線片顯示病灶無縮小,隨訪2年內(nèi)有復發(fā)。
46例患者治療12個月后均無耐藥現(xiàn)象,對所有患者進行為期2年的隨訪,均未出現(xiàn)復發(fā),痊愈率為100%,復發(fā)率為0。
鼻咽結核的發(fā)病主要由結核桿菌引起,具有較強的感染性,主要病理特征為結核結節(jié)形成以及干酪樣壞死,主要發(fā)病人群為青壯年的女性[3]。鼻咽結核的癥狀和體征不具有典型性,臨床診治時容易和鼻咽部其他疾病混淆,因此治療的時間往往較長??菇Y核藥物的正確使用可以延緩病情,應做到全程用藥、聯(lián)合用藥和規(guī)律用藥,合理控制藥物量。鼻咽結核癥狀多,主要以淋巴結腫大、頸部出現(xiàn)包塊、涕血、并且出現(xiàn)聽力下降,與鼻咽癌癥狀頗有相似之處。通過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鼻咽結核近年來原發(fā)性患者人數(shù)逐漸增多,同時在耳鼻咽喉結核中比較常見。原發(fā)性鼻咽結核患者并未出現(xiàn)肺結核感染情況,臨床考慮為鼻咽部直接感染結核分枝桿菌或者是經(jīng)過淋巴播散到達鼻咽部所致[4]。人體鼻咽黏膜不具備過濾和清潔功能,同時沒有纖毛系統(tǒng),位置處在后鼻孔的后上方,是一個窩狀結構,空氣中的結核分枝桿菌歲氣流進入鼻咽頂后多數(shù)停留在此部位。同時鼻咽頂?shù)暮蟊陴つは麓嬖诖罅康牧馨徒M織,其淋巴液都匯入頸外部的下深淋巴結,而結核分枝桿菌利用特異性免疫反應,被吞噬進患者的淋巴系統(tǒng),隨著淋巴液進入到患者的鼻咽部位的腺樣體,所以臨床檢查鼻咽結核的發(fā)病多數(shù)在鼻咽頂部[5]。鼻咽結核的病變形態(tài)分為潰瘍型和增生型2種,潰瘍型病變通常為干酪滲出型病理,而增生型病變通常為增值病變型病理。潰瘍型病變鼻咽鏡下所見主要是局部黏膜糜爛,菜花狀增生的表面大多數(shù)蓋有污穢黃濁狀的分泌物。臨床表現(xiàn)為鼻咽分泌物后漏,可以從口腔中吸出大量的鼻咽分泌物。干酪滲出型病變顯微鏡下可見大量的淋巴細胞堆積,形成結節(jié)。增生型病變在鼻咽鏡下可見有結節(jié)狀、黏膜下隆起樣、黏膜粗糙樣[6-9]。顯微鏡下可見類上皮細胞淋巴細胞和郎罕細胞浸潤,形成結核結節(jié),多個結節(jié)融合后包裹肉芽組織,進而形成結節(jié)狀新生物。新生物會堵塞臨近位置的后鼻孔以及咽鼓管咽口,新生物體積足夠大時,患者就會出現(xiàn)鼻塞以及耳鳴等癥狀[10-14]。鼻咽結核的臨床表現(xiàn)無特異性,所以在臨床診治時必須提高警惕和認識,以免誤診。尤其是早期或者不具有典型癥狀的患者,需要在臨床上得到重視,要多深度、多部位、多次的反復檢查并與病理檢查進行對比,以便于提高診斷正確率。特別是對于一些臨床特征不明顯的患者,除了常規(guī)的鼻咽鏡檢查以外,還要對鼻咽部的新生物進行病理檢查,必要時要在不同位置取材,同時配合結核菌素試驗(PPD)和血沉檢查[15-21]。病理檢查是目前診斷鼻咽喉結核的一個重要方法,也被成為金標準。在鼻咽結核患者中,結核桿菌變異使診斷的難度增加。本研究結果顯示,46例患者治療12個月后均無耐藥現(xiàn)象,對所有患者進行為期2年的隨訪,均未出現(xiàn)復發(fā),痊愈率為 100%,復發(fā)率為 0。
綜上所述,鼻咽結核臨床表現(xiàn)不具有典型性,診斷時極易誤診,因此要充分分析鼻咽鏡下的表現(xiàn)并觀察其展現(xiàn)出來的特征,除了常規(guī)的鼻咽鏡檢查以外,還要對鼻咽部的新生物進行病理檢查,必要時要在不同位置取材,從而明確診斷并進行正規(guī)的抗結核治療,全身抗結核治療加局部給藥療效更優(yō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