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善待中立法師組織: 我覺得主要問題還是要考慮到公平原則,因為游戲規(guī)則的平衡性完全由廠商掌握,其競技性難以準確衡量,現(xiàn)在太多游戲往競技上貼,但很多并不適合競技。
@西門粥:游戲啥時候跟體育掛上鉤了?還這么多人支持。
@劍圣青萍: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單一游戲很難長久流行下去,總有新的冒出來。
@半步:什么是奧運會?什么是電子競技?游戲廠商不學高爾夫和網(wǎng)球自行發(fā)展,花錢進了次亞運會就飄飄然了?請問亞運會有幾個國家參加了電競項目,有意義嗎?
@本人不能替代dildo: 大方向上,電競是絕對可以被稱為體育的,但是有兩個問題:第一,作為競技,必須要有平衡性,這個最難把握,游戲公司憑什么把握平衡?你要說這是廠商生產(chǎn)的游戲當然是人家說了算,那考慮的還是商業(yè)價值而非競技精神?;@球、足球至少有人們都接受的規(guī)則,敢說全世界7000萬召喚師都認可你的平衡?第二,電競徹底被接受一定是在棋牌類項目進過奧運會之后。
@熊阿辰:進軍體育失敗還有一副好身板,進軍電競失敗就是網(wǎng)癮少年甚至進化成巨嬰。
@get哥不說謊:對著電腦一頓操作也能加入奧運會的話,那真的是人類精神上的退步了。
@1裂流1:既不益智,也不強身,還弄得頭暈?zāi)X脹,根本不符合人類追求的健康理念。
@滄海一粟ds:電競不能入奧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顧拜旦當初創(chuàng)立奧運會時提出了奧林匹克精神,那就是更高、更快、更強。電競似乎不符合這一精神,斯諾克、國際象棋、圍棋等項目也都徘徊在奧運會門口,也是爭取好多年沒什么結(jié)果。
@Ousir:知道為什么微博上那么多人冷嘲熱諷奧運會,支持電競?因為玩微博的大部分是年輕人。不要以為全世界都支持電競,等這些年輕人老了,再問問他們是否還堅持最初的想法。誰沒有玩膩過的游戲?誰確定未來的電競還是現(xiàn)在喜歡的電競?
@NotQ:那些支持電競?cè)電W的,看看自己的言論,有幾個是實事求是,以理服人的?全都在說一些難聽的、不理智的話,正是因為這些無腦支持和發(fā)言,讓很多人覺得電競的存在誤導了現(xiàn)在的青少年。
@SptizQuai: 我也很熱愛電子游戲,但是運動會的主旨是鼓勵運動,電競雖然弘揚團隊協(xié)作,不過與運動關(guān)系不大。另外,電競不需要靠入奧來證明自己,電競已經(jīng)逐漸有自己的影響力和國際地位了。
@BloodyTerry:其實真沒必要進奧運,像NFL與F1,也是商業(yè)運作很成功,一直自娛自樂。電競的商業(yè)價值已經(jīng)沒必要靠奧運推廣,可以有自己的“奧運”。
@聊不動的牌:那就別入了行不行?自己玩自己的不好嗎?賽程已經(jīng)夠緊的了,休息時間卻很少,影響選手健康。
@常核落日:不進就不進唄,電競有比體育更大的平臺,有更強的觀賞性和人氣,未來屬于互聯(lián)網(wǎng),我相信電子競技走得更遠。
@JoKer874:電競不算體育,所以不能進奧運,其實這話前一半我是贊同的。未來的電競項目眾多,可以用鼠標鍵盤對戰(zhàn),可以用手機,可以發(fā)展出科幻電影里那種穿戴頭盔與電子皮膚的競賽,沒必要被是否算作體育束縛自身的發(fā)展,電競可以就是電競!電競難道不能像足球一樣,擁有自己的世界杯嗎?其實已經(jīng)有了。
@曲義0502:為什么!我覺得奧運會很重要。它創(chuàng)造了國際溝通對話的機會,而電競正好實現(xiàn)了網(wǎng)絡(luò)的國際對話場景,與時俱進一下嘛。電競早已融入年輕人的溝通當中,一如當年大家喜歡以體育的話題聊天,應(yīng)該給全球年輕人一個同臺競技的機會呀!算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不著急。
梅西9年內(nèi)第五次年度進球超過50個。
@亞瑟阿圖爾:連續(xù)5年進球50+,不愧是金球獎第五名。
@你呢:才世界第五而已,慢慢來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世俱杯半決賽,阿根廷河床遭阿爾艾因淘汰。
@吧友:皇馬:“我堂堂歐冠冠軍竟然跑這么老遠來參加兩場亞冠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