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楓梅
(遼寧省朝陽市喀左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122300)
失笑散來源于“太平惠民景岳全書”,原方僅有蒲黃、靈脂兩味藥,其用量兩藥為等份,是用于治療婦科多種疾病的常用方劑。
蒲黃行血消淤、善通經脈、利小便;靈脂通利血脈、行淤止痛。此兩藥配伍對血淤經閉、產后惡露不消、心腹疼痛等均有一定療效。
用于豬、牛的胎衣不下,產后子宮脫出或惡露不盡等產科疾患。兩藥對于恢復和改善子宮的內在功能也有一定的療效。我們在辯證及辨病的基礎上擴大了該方的應用范圍,對子宮恢復不全、產后腹痛、胎死腹中和因血瘀血滯留而引起發(fā)熱的病畜進行臨床試治102 頭產科病例中 (豬29 例、牛37 例、驢23例、馬 13 例),顯效 97 例,基本顯效 4 例。
應視患畜具體情況加以適當運用。一般因子宮脫出或外露損傷,而局部紅腫潰爛、陰門腫痛經整復后,仍見努責、惡露不清者,可加坤草、枳殼、澤蘭、元芪、當歸;產后腹痛的需加元胡、香附、山楂,并以紅糖為引;對于胎衣不下,因滯留時間過長,癥見精神沉郁或有間歇性腹痛者加坤草、赤芍、當歸、川穹、紅花;對于胎死腹中、因跌撲內挫、氣血遞亂或母患熱癥,熱毒伏于沖任,癥見陰道流出黑紫色血液、口臭、絳紅舌患畜應加大黃、桃仁、牛夕、三棱、紅花;因惡露不盡、淤血停留、發(fā)熱者加坤草、當歸、川穹、丹參、澤蘭。凡活血祛瘀藥物多屬性溫而滑利,故應考慮“補而勿膩”“伐而勿損”的治療原則。對于用兩劑藥而不達痊愈的患畜應視其虛實適當加入補益藥物。
主訴:產后約3h,子宮全脫,經整復后第2 天臥地不起、連連吭聲、不食。
臨床檢查:體溫40.7℃,病豬橫臥室內,連連吭聲、身肌震顫、陣發(fā)努責、陰門腫脹、從陰道流出暗紅色黏臭液體。
診斷:子宮內膜炎。
治療原則:用加味失笑散,即蒲黃 35g,靈脂 35g,加坤草、當歸、元芪各 35g,紅花 15g,研為細末,開水沖調,一次投服,每日一劑,3 劑痊愈。
主訴:因馱玉米而全身出汗和發(fā)生流產,懷孕7 個多月,用安乃近及青霉素3d,喜趴臥,總回頭,不吃不喝。
臨床檢查:體溫 39.4℃、脈搏 52 次/min、呼吸 24 次/min、精神沉郁、臥地顧腹、行動緩慢、后軀拘緊、陣發(fā)努責,從陰門流出暗紅色發(fā)臭黏絮狀物,舌色絳紅、脈象滑、飲食廢絕。
診斷:胎衣不下,惡露滯留。
治療原則:剝離胎衣,活血祛瘀。用加味失笑散,即靈脂、蒲黃各 50g,當歸、川穹、赤芍、澤蘭各 40g,紅花、炮姜各 30g,研為細末,開水沖調,一次投服。每日一劑,連投兩劑。第 3 日檢查,體溫 38.6℃,精神好轉,陰道排出物減少,出現食欲,用藥以前方減赤芍、紅花,加元芪、黨參各50g,用法同上。連用兩劑后檢查無異常,痊愈出院。
主訴:因拉車過冰坎子失蹄、病已3d,經治療無效,孕畜臨近產期。
臨床檢查:精神苦悶、呻吟不安、回頭踢腹、反芻停止、飲欲少許、食欲廢絕、拱背舉尾、下蹲努責、頻做排尿狀、陰門不潔,從陰道流出污紅液體,乳房略有增大,經直腸檢查,胎兒反應消失。
診斷:胎死腹中。
治療原則:驅出死胎,用加味失笑散,即蒲黃、靈脂各100g,桃仁、大黃、牛夕、三棱各 50g,巨麥、赤芍各 40g,研為細末,開水沖調,一次投服,服藥后6h 左右排出死胎一具,隨之癥狀消失,經妥善調理而痊愈。
家畜產科疾病雖有個體和畜種差別及病癥不同,但當孕畜在臨產前后,由于傷力勞乏、失血等原因,均有淤血內阻的現象。再加之氣血雙虧,在治療過程中是主與次的問題。說明臨癥時必須辯證。過去有些經治患畜,因補而膩泄,因而延誤了病程,造成不良后果。古人也有主張祛瘀為先的,其理由是血泄不行,即可變生諸病之故。這雖不足以定論,但也確是經驗之談。
在臨床中的產科疾患,由于胎娠、產中的亡血傷津對機體的耗損,均有大便燥結的現象,尤其是以豬、驢為多,雖不算主癥,但對食欲、機體的生理功能恢復有一定影響。加味失笑散除導滯去淤,通經活血,滑瀉去痛外,配合其他藥物不僅不傷脾胃,尚可理中補之氣血,這對機體恢復是比較全面的。
初診的產科病畜從舌色來看,多為絳紅舌,而絳紅舌又是運用活血化瘀法可靠的客觀依據之一。
總之,對加味失笑散方劑的運用,只要在臨床上依病癥而用藥得當,是一定能取得滿意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