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化山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畜牧獸醫(yī)局寧遠畜牧獸醫(yī)站,743019)
胎衣不下又名胞衣不下、胎盤滯留。多因妊娠期內(nèi)使役過度,或是母畜營養(yǎng)不良,致使畜體虛弱,以至于產(chǎn)后胎衣在12 小時內(nèi)不能自行脫落的一種病證。該病各種家畜均可發(fā)生,尤以奶牛為多見。筆者就多年基層工作經(jīng)驗結合民間驗方,對該病的中西醫(yī)療法做一介紹,供大家參考。
引起該病的原因很多,一般是產(chǎn)前勞役過度,或是母畜營養(yǎng)不良,致使畜體贏弱、氣血不足,導致胞宮功能一定程度減弱;除此之外,產(chǎn)程過長、胎兒過大均能引起該病發(fā)生;或是母畜臨產(chǎn)時受風寒侵襲,以及早產(chǎn)、流產(chǎn)、子宮病癥等,均也可繼發(fā)本病。綜上,引發(fā)此病原因的多樣性,是該病較為常見的主因,也是母畜生產(chǎn)中的一大羈絆。
患畜站立不安,回頭顧腹,不時弓腰努責。胎衣的一部分或全部滯留于子宮內(nèi),部分或大部分垂露陰門之外,如滯留過久,必會腐敗潰爛,從患畜陰道流出褐紅色,并混雜有胎衣碎片的濁液,味極腥臭,此時患畜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反芻減少,病畜多臥少立,奶量大減,口色淡白,脈象沉遲。
3.1 用雪蓮湯治療胎衣不下,雪蓮湯:雪蓮花30g、小葉假耬斗菜30g、白酒200ml 為引。共為細末,一般灌服1 次。復方雪蓮注射液:雪蓮花500g、小葉假耬斗菜500g,將上藥加適量常水煎煮,收集蒸餾液250ml,并濾取煎液。再在藥內(nèi)加水煎煮,濾取煎液。取兩次煎液合并后濃縮至750ml,以3 倍乙醇沉淀24 小時,回收乙醇,制得藥液750ml。將藥液與蒸餾液250ml 合并,共得注射液1000ml,每日2 次肌注,10~20ml/次。
3.2 用車前子250~300g,混以濃度75%的酒精或白酒適量,以拌濕車前子為度,藥酒摻拌均勻后用火點燒,邊燒邊攪拌,至到酒精燒完為止。晾干后碾成藥面,倒入溫水成稀湯樣,1 次內(nèi)服。
3.3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牛胎衣不下(產(chǎn)后3~6 天),藥用黨參150g、酒炒車煎子150g、蟬蛻25g、益母草100g、紅糖200g。共為細末,開水沖調(diào),1 次胃管灌服(藥量可根據(jù)患畜年齡、體重酌情增減)。選千金穴,注入0.1%己烯雌酚注射液(注意制劑有效期)10~20ml,針深4~7cm 為宜。1 次用藥后4~7 小時胎衣均能自行完整脫落,無副作用和后遺癥。
3.4 用小白菜根、莖治療胎衣不下奶牛,夏天用新鮮的,冬春用干的小白菜根莖。一般用量新鮮的10~15kg,,干的2.5~5kg 即可。
3.5 益母草100~300g、車前子(酒炒)100~300g、當歸60~90g、川芎15~30g、黨參100~200g、紅花30~60g、炙甘草90~120g,水煎3 沸取汁,加黃酒250~300ml 為引,候溫灌服,日進1 劑,連用1~3劑。對口色紅絳、體溫不高者加桃仁、丹參;對體溫偏高,陰戶內(nèi)不斷流出暗紅色腥臭液體者,易炙甘草為生甘草,酌加生地、玄參、柴胡、梔子、連翹,并配合用抗菌素;對口色淡白、肢寒體冷、背毛豎立者,加炮姜、官桂、附子。
3.6 熟地48g、當歸48g、芍藥48g、甘草28g、肉桂48g、干姜30g、蒲黃43g、黑大豆(用黑皮黃豆)48g、童便250ml、米酒250ml。將熟地當歸、芍藥、甘草、肉桂、干姜、蒲黃加水過藥面,煎煮2 次;黑黃豆炒熟研粉。上藥合米酒、童便,灌服或讓母畜自食,一般1 劑告愈。
3.7 加味生化湯治療牦牛胎衣不下,當歸60g、川芎20g、桃仁20g、紅花20g、益母草30g、黨參30g、黃芪20g、炮姜15g、炙甘草15g。共為細末,以白酒100ml 為引,灌服。
3.8 腌菜水治牛胎衣不下,方法是在母牛產(chǎn)后8小時胎衣不下者,用腌菜水1000~2000ml 灌服,一般服后3 小時左右,胎衣即可排出。
胎衣不下在臨床上發(fā)病率約占分娩母牛的20~40%。除文中介紹方法外,治療上還可用以下療法:①垂體后葉素40~80 單位,肌肉或皮下注射,2 小時后再重復1 次。須早使用,最好在產(chǎn)后8~12 小時注射。②10%鹽水200~300ml,靜脈注射。③灌服羊水300ml,6 小時后可重復應用。④5~10%鹽水3L,加溫注入子宮內(nèi)。
針對該病發(fā)生原因,主要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預防:
4.1 加強孕牛的營養(yǎng)供給,這方面既要注意不能營養(yǎng)過剩導致胎兒過大,又不能營養(yǎng)不足致使母畜虛弱。
4.2 平時加強牛只的科學化管理,供以寬敞的牛舍,并且保證每天必要的活動量,增強牛只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