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茜
【摘要】復習是加深學生印象,幫助學生將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促進學生深度理解與合理運用知識的過程.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選擇合適的復習方法,幫助學生高效復習,又能保持學生學習興趣是教師應重點關注的問題.教師應在日常教學中積累教學經驗,了解學生學習中的薄弱點,并制訂科學的復習計劃,帶領學生在步驟化復習中逐漸鞏固數學知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復習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總是致力于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數學知識,而如何讓學生在復習中也能燃起學習的興趣則成為教師的難題.在學生的印象中,復習一直是件枯燥的、工作量大的溫習過程,教師應改善學生對復習的刻板印象,將復習過程變得趣味化,讓學生在復習中既能收獲知識、整理知識框架,也能促進學生高效理解與吸收.因此,教師應從趣味復習過程、理論框架的建立、發(fā)揮學生自主性等方面展開教學.
一、營造趣味復習過程
復習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學生在進行復習時往往要將許多知識進行二次梳理、加深印象.這對小學生來說是不小的工作量,此時學生的基本學習能力還不成熟,讓學生主動學習已經不易,而引導學生有自覺復習則成為一個不小的教學難題.教師應意識到興趣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興趣或許不是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最迅速的途徑.教師應在引導學生進行復習時改變陳舊的復習方式,避免只采取“講課——做題”這類單一模式的教學,在日常復習模塊引入趣味化復習活動,使復習環(huán)節(jié)變得更加多元化.教師應從學生興趣出發(fā),分析學生實際需要,給予學生貼心的指導、向學生介紹更多有效學習方法.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復習“角的初步認識”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時,學生對銳角、直角、鈍角只有最簡單的、基礎的認識,教師在實踐教學中發(fā)現許多學生還是會在辨別這三種角的形狀及特點時存在許多問題.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這一部分知識,并且學會采用巧妙的方法進行判斷,教師應鼓勵學生在練習本上繪制這三種角,并思索如何用身體表現出這些角的不同角度.在教師的引導下與學生的自主思考中,學生嘗試采用手臂或雙腳來表現角度問題.例如,教師向學生示范“雙腳擺出‘外八字的形狀是鈍角,雙腳形成垂直的角度是直角,立正時雙腳的角度則是銳角.”經過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主動練習,復習活動融合各種運動過程,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更加頻繁,數學復習活動變得更加生動.當前許多教師認為,在考試周幫助學生復習是一項非常緊迫的任務,教師要帶領學生進行大量的復習工作,并讓學生在習題訓練中提升自我,這種想法確實是出于提升學生成績來進行考量的.但小學生抗壓能力還比較弱,教師若過分強調節(jié)奏緊張的復習活動,難免會加重學生的不安情緒,使學生厭學.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在數學復習課堂中加入一些趣味化活動,讓學生從復習活動中感受數學的趣味,并能收獲學習的成就感.
二、建立知識框架
復習階段,學生的思想及知識體系都比較混亂,此時學生剛剛結束本階段的新知識輸入過程,急需進行知識的整理,使自己的知識形成體系,而不是亂成一團.在幫助學生進行復習時,教師通常情況下采用的復習方法是帶領學生進行漸進式的章節(jié)復習.小學數學教材的章節(jié)安排順序是十分符合學習難度、深度逐漸加大的規(guī)律的,且前后章節(jié)之間往往存在包含關系或因果關系,學生必須在前一章節(jié)的基礎上進行學習才能學懂本章節(jié).逐章復習也能夠讓學生回憶起知識來更加容易,但在進行科學的復習時,教師也應明確框架的合理性.因為學生的年齡較小,還不具備較強的總結能力,教師在教學中逐章進行教學會更加重視每章的小知識點,這可能會使學生并不全面了解本書結構,在考查中可能會因為不能明確考題所考查的范疇而不知如何作答.因此,教師應將知識框架的建立與章節(jié)復習結合起來,同時考慮每一章節(jié)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所學到的知識框架,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學習要從整體到部分有機統一的習慣.例如,教師先將根據數學教材的目錄做第一級的框架,隨后,將每一章節(jié)中的小標題寫出來,接著選擇本小節(jié)中更為重要的關鍵詞,關鍵詞在精而不在多.在建立框架的過程中,教師應將每一知識之間的因果關系、包含關系明確表示出來,以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框架的整理過程可以在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知識回憶時通過板書展示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跟隨教師一起思考、總結,學習過程效率更高、學習成果顯而易見.
三、發(fā)揮學生自主性
在當今大環(huán)境下,小學生受到家長、教師、學校的關心與指導,這容易造成學生事事依賴教師與家長的情況,學生也更愿意只去扮演學習的接受者這一角色.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即使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也只是暫時的,因為當代社會更要求具有獨立性、自主性的學習型人才.因此,在帶領學生進行復習時,教師也應關注學生的自主性,促使學生根據自己在日常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列出問題清單,并據其進行復習規(guī)劃,并根據教師的復習進度進行調整,以確保自己的復習計劃與教師相輔相成,使自己既能夠在教師的幫助中復習難點,又能從自身情況出發(fā)開展針對性復習.通過發(fā)揮學生自主性,教師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復習活動、制訂復習規(guī)劃的熱情,學生重視這一過程、參與這一過程,其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升,學習效率更能事半功倍.
四、結 語
在小學數學復習教學中,教師應明確其與一般教學課程之間的區(qū)別,更重視針對問題進行復習,也關注知識框架的構建,讓學生在復習活動中學會總結學習成果、調整學習進度.教師應關注學生在復習中存在的問題,照顧學生的情緒,在復習的緊張節(jié)奏中帶領學生穩(wěn)扎穩(wěn)打、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袁小軍.電子書包環(huán)境下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模式的設計[J].科普童話,2017(12):54.
[2]黃琳.在小學數學復習課中運用思維導圖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fā)展[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4):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