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江 李 輝
(河北省洪崖山國有林場管理局,河北 保定 074200)
栓皮櫟屬喬木樹種,在我國分布十分廣泛,因其屬殼斗科櫟屬且樹高故而在我國屬珍惜植物品種。栓皮櫟主要種植在我國暖溫帶和亞熱帶地區(qū),可應用在木材,薪炭甚至可用來做食用菌,因其有種種益處,因此,被研究人員大量研究。簡單分析了栓皮櫟的研究及對栓皮櫟的未來發(fā)展的展望,以期都能了解并重視這一珍貴的植物品種。
栓皮櫟屬喬木樹種,不同地域,不同環(huán)境生長的栓皮櫟,都會存在十分明顯的個體差異。通過細致地研究栓皮櫟生態(tài)學,其葉長,葉寬,栓皮厚度等與當?shù)氐木暥群秃0胃叨榷汲拭黠@的曲線關系;而葉寬、種寬也與當?shù)睾0纬烧?。而與之相反的是種子的長度,海拔高度越高種子長度反而越小。這些研究僅僅只能表達一個階段或一個區(qū)域,還需繼續(xù)擴大研究范圍。
栓皮櫟屬殼斗科喬木,樹高木栓厚,樹皮顏色偏深,中間多裂痕,樹葉長且寬,靠近頂端部分偏尖,周圍呈鋸齒狀?;ㄆ?個月,9~10月份果實成熟。因栓皮櫟具有喜光且耐寒耐干,抗污染防風沙等特征,在我國廣泛種植。栓皮櫟可以吸收空氣中的不好氣體比如重金屬等,同時可調節(jié)CO2。如空氣中CO2含量較多時,栓皮櫟的根葉大就可以主動吸收,凈化空氣環(huán)境。另外,栓皮櫟的根還具有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對栓皮櫟的生態(tài)學研究主要是從以下3個方面來研究,即群落結構、生物多樣性、生態(tài)功能等。我國科研人員細致考察研究了多個地區(qū)栓皮櫟的生態(tài)學特點,朱志誠主要研究秦嶺北麓的栓皮櫟群落結構特點;吳明作則是從年齡特點來研究河南省的栓皮櫟;張文輝是通過栓皮櫟種群空間這一特點來研究陜西地區(qū)栓皮櫟種群空間分布格局及動態(tài)的比較研究。
栓皮櫟最早產于地中海沿岸,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栓皮櫟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qū)的人們所重視,目前已在全世界范圍內普遍栽種。栓皮櫟在我國幾乎橫亙了整個山脈,有溝梁山川的地方幾乎都種植了栓皮櫟。其穿過燕山經過太行山、呂梁山、小隴山到云南的文山,西雙版納再到嶗山一直到臺灣地區(qū)都有。而針對栓皮櫟的具體分布中心一直是多方學者爭論不下的熱點問題。雖然各位學者在研究地理分布上存在分歧,但都在秦嶺和大別山的連接區(qū)域內。
栓皮櫟在種植培育上的研究也很多,但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為大家的研究只是針對某一區(qū)域并沒有歸于整體,因此,研究結果會存在地理偏差??傮w來看,光照直接影響栓皮櫟開花與結果。光照越充足花朵和果實生長得越好。長時間的光照也會使植株被病蟲侵襲。栓皮櫟的果實也容易受到鼠類的搬運和污染,也應該引起重視。另外,因為栓皮櫟的種子沒有休眠期,如果在夏季遇到多雨的天氣會有很多種子萌發(fā),而到了冬季如果沒有良好的措施也會有很多幼苗遭受寒流的襲擊而造成傷害。栓皮櫟的繁殖可選經過種子發(fā)育的實生苗,也可以由伐根上的萌生苗,這些都很好延續(xù)了栓皮櫟的物種遺傳基因。經研究發(fā)現(xiàn),大致可以了解伐根上萌生的幼苗在前5~6年萌生速度很快,之后趨于緩慢。在人為干預較少的成熟林區(qū),實生苗遠遠高于萌生苗;而在較多人為干預的地區(qū)則恰恰相反。根據(jù)樹木輪伐的期限,可以大致分析利用栓皮櫟為原材料的產業(yè)的經濟效益。
1.5.1 重要的能源用材樹種。由于栓皮櫟本身具有喜光,產柴量高等特點,因此,可以用它來為一些缺少柴火的山區(qū)農民充當木柴使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人們對家具的要求也越來越趨向于實木,在這里栓皮櫟就有極大的應用市場。由于栓皮櫟本身具有耐磨、耐腐蝕、耐水濕等特點,十分適合做家具、車輛、地板等。但其缺陷是干燥會裂。除了能做建材栓皮櫟,在歐美等地還是重要的固體燃料的原料。我國用栓皮櫟做新型能源效果好,基本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而且充分利用了資源。
1.5.2 軟木工業(yè)和栲膠生產的主要原材料。市場上目前用到最多的軟木制品如紅酒瓶塞、軟木地板、救生圈等,均是由栓皮櫟的栓皮經工藝生產制造而成。栓皮制造的軟木具有吸音、隔熱、減震、防火防靜電等作用,因此,制造出來的器具物品,既保證質量又美觀輕便。除此之外,栓皮還是栲膠的主要原材料。栲膠主要是由鞣科植物制成,而鞣科植物主要有麻櫟、栓皮櫟,可見栓皮櫟是可以作為栲膠的原材料。
由于一些客觀原因損壞了栓皮櫟林,由最初的茂盛發(fā)展到殘敗,久而久之影響了市場的發(fā)展。給依靠栓皮櫟生產的企業(yè)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如何讓殘敗的栓皮櫟再次恢復,為人類造福是當前研究人員的重點研究任務。從物種的生態(tài)分布等多角度出發(fā),研究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從中摸索出改革的新方法。
栓皮櫟是一種殼斗科櫟屬喬木,在我國被應用極為廣泛,十分珍貴。栓皮櫟可以當固體燃料,軟木,建材,能源等。分析該物種的生物性、生態(tài)性、地理分布及對未來的展望。通過改良基因或其他手段,使栓皮櫟可以恢復大面積生長,更好地回饋社會,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