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麗
(遼寧省鞍山市臺安縣恩良醫(yī)院婦產科,遼寧 鞍山 114100)
產后出血是指陰道分娩胎兒娩出后24小時內出血量超過500毫升或者剖宮產后24小時內出血量超過1000 mL。產后大量出血會使產婦血壓驟降,嚴重者可出現(xiàn)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有流行性病學研究顯示[1],80%以上的產后出血出現(xiàn)在胎兒娩出后2 h內,產婦出血后會出現(xiàn)貧血、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失血性休克等眾多并發(fā)癥,是導致產婦死亡的首要原因。雖然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產后出血的發(fā)生率和病死率明顯下降,但有研究顯示[2],在我國約45%的死亡產婦死于產后出血。因此深入分析產后出血的病因和高危因素,發(fā)現(xiàn)最佳的預防和治療措施是改善產婦出血預后的關鍵。筆者通過對我科54例產后出血產婦進行分析,找出產后出血的病因及危險因素,總結產后出血最佳的預防和治療措施,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科分娩的1034例產婦為研究對象,其中產婦年齡20~49歲,平均年齡26.41±6.34歲;孕周31~43周,平均孕周(37.13±4.23)周;初產婦563例(54.4%),經產婦471例(45.6%);經陰道分娩611例(59.1%),剖宮產423例(40.9%);有流產病史者183例(17.7%)。54例產婦分娩后出現(xiàn)出血,其中產婦年齡19~47歲,平均年齡(27.51±5.63)歲;孕周32~43周,平均孕周(36.54±4.17)周;初產婦22例(40.7%),經產婦32例(59.3%);經陰道分娩28例(51.9%),剖宮產26例(61.1%);有流產病史者19例(35.2%)。
1.2 方法:回顧性分析我科54例產后出血產婦的臨床資料,將產后出血的病因及可能引起產后出血的危險因素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同時詳細記錄臨床治療措施及預后,尋求最佳的預防和治療措施。
2.1 產后出血病因分析:54例產后出血的產婦中宮縮乏力出血35例(64.8%),胎盤因素出血11例(20.4%),軟產道損傷出血8例(14.8%),無血液因素導致的出血患者。宮縮乏力導致的產后出血患者明顯高于其他因素導致的出血患者。
2.2 產后出血危險因素分析
2.2.1 產次對產后出血的影響:初產婦產后出血22例,占563例初產婦的3.9%;經產婦產后出血32例,占471例經產婦的6.8%。經產婦產后出血的發(fā)生率高于初產婦(P<0.05)。
2.2.2 分娩方式對產后出血的影響:經陰道分娩產婦產后出血28例,占611例陰道分娩產婦的4.6%;剖宮產產婦產后出血26例,占423例剖宮產產婦的6.1%。經陰道分娩產婦產后出血的發(fā)生率低于剖宮產產婦(P<0.05)。
2.2.3 流產對產后出血的影響:有流產史的產后出血產婦19例,占183例有流產史產婦的10.4%;無流產史的產后出血產婦35例,占851例無流產史產婦的4.1%。有流產史的產婦產后出血率明顯高于無流產史的產婦(P<0.05)。
宮縮乏力是產婦產后出血最常見的原因,本研究中宮縮乏力導致產后出血的產婦占總人數(shù)的64.8%,與眾多臨床研究相一致[3-4]。導致宮縮乏力的因素比較多,如產婦精神高度緊張,各種原因導致的產程延長,產婦體力過度消耗,生產過程中鎮(zhèn)靜和麻醉藥物過量應用,巨大兒,多胎妊娠等。產婦合并有其他疾病,如貧血、糖尿病、子宮肌瘤等也是造成宮縮乏力的常見原因。為減少宮縮乏力造成產后出血的發(fā)生率,應做好產前檢查,與產婦充分進行心理溝通,減少產婦的緊張情緒。生產過程中要密切觀察產程,合理應用鎮(zhèn)靜和麻醉藥物,出現(xiàn)宮縮乏力后要及時應用促進宮縮的藥物,出血嚴重者可采用宮腔內填塞紗布壓迫止血或者縫合止血。另外,胎盤因素、軟產道損傷和產婦凝血功能障礙也是產后出血的常見原因。本研究中胎盤因素導致的產后出血占總出血人數(shù)的20.4%,但有研究顯示[5],近年來,胎盤因素導致的產后出血產婦比例呈上升趨勢,尤其是經產婦。因此,在生產過程中要嚴格遵守各種操作規(guī)程,正確使用助產器械,胎盤未剝離前,不要按摩子宮,避免牽拉臍帶,胎盤娩出后要觀察胎盤的完整性及有無軟產道損傷,檢查子宮的節(jié)律收縮情況。
雖然剖宮產能解決難產問題,但由明學等[6]研究發(fā)現(xiàn),剖宮產是造成產婦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本組研究中,經陰道分娩產婦產后出血的發(fā)生率(4.6%)低于剖宮產產婦(6.1%),這可能與剖宮產過程中切斷子宮纖維,導致子宮肌層的完整性受到破壞,影響子宮收縮有關。因此,要嚴格掌握剖宮產的適應證,告知產婦陰道分娩的優(yōu)點,鼓勵產婦經陰道分娩。經產婦和多次人工流產的產婦,其子宮黏膜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在生產過程中也會增加產后出血的發(fā)生率。因此要加強計劃生育宣傳,減少意外妊娠和人工流產的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宮縮乏力是造成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但也與胎盤因素、軟產道損傷、凝血障礙等多種因素有關,多次生產、剖宮產和流產病史能增加產后出血的發(fā)生率。因此,要加強健康教育,宣傳合理避孕,避免意外懷孕和人工流產的發(fā)生,做好產前檢查,及時處理并發(fā)癥和合并癥,嚴密觀察產程,合理用藥,一旦出現(xiàn)產后出血,要及時找到病因并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