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費 雪
最近臺灣的一位縣長利用前往大陸廈門參加海峽論壇之便,來了場清倉大甩賣,一口氣賣了500噸菠蘿到福建。在臺灣,菠蘿叫做鳳梨,因其當(dāng)?shù)胤窖园l(fā)音與“旺來”諧音,有著好運來的意味,不僅是喜慶祭祀場合中常見的水果,也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農(nóng)作物之一。臺灣氣候炎熱潮濕,一年四季都有當(dāng)季的水果大餐可以享用,除了菠蘿,當(dāng)?shù)厮€有香蕉、番石榴、西瓜、芒果、蓮霧、釋迦等,這次趁著大陸友人訪臺之便,我也和她一起搭著火車,從臺北到臺東,一起感受臺灣水果的魅力。
在火車前往花蓮的途中,朋友突然轉(zhuǎn)過頭來跟我說:“臺灣的西瓜皮賊好吃?!蔽乙汇叮粗种械乃?,原來那不是西瓜皮,而是“芭樂”(番石榴),在臺灣有兩種常見的品種,一種是紅肉的,叫做“紅心芭樂”,常常拿來腌漬,搭配梅子粉就是電影院旁或夜市里常見的零嘴;另一種是白肉的,近年來在芭樂專家的努力下,經(jīng)過改良叫做牛奶芭樂。紅肉的酸甜、白肉的綿密,除了是夏日爽口的水果之外,也是減肥的圣品。在臺灣,也因為芭樂太好種植,被認(rèn)為是很廉價的水果,還有不能將芭樂拿上供桌的習(xí)俗。
抵達(dá)花蓮后,晚上我和朋友來到花蓮的東大門夜市。吃完了晚餐,一定還要再來一杯現(xiàn)打的果汁。臺灣的奶茶全省都有,沒啥稀奇,但現(xiàn)打果汁就不一樣,種類眾多,還是整個水果現(xiàn)打,好像水果不用錢一樣。朋友點了杯“石蓮花鳳梨”,甜而不膩的味道深得北方姑娘的心,讓她直呼:“賊好喝!”臺灣的鳳梨跟大陸的菠蘿不太一樣,大陸的菠蘿偏酸,但臺灣的鳳梨不“咬”舌頭,味道偏甜。至于石蓮花則是最近流行的一種養(yǎng)生植物,屬于寒性,味道酸、水分多,但對于消炎清熱有很好的作用。只是石蓮花本身沒什么味道,所以會加入其他水果,比如蘋果、鳳梨等一起打汁飲用。而剛剛講的“西瓜皮”(芭樂)也是常見的選項,另外像混搭果汁:木瓜牛奶、西紅柿檸檬、火龍果鳳梨、奇鳳芭(奇異果+鳳梨+芭樂)也可以一試。
結(jié)束花蓮的行程,接著就是前往臺東,再從臺東搭船去綠島。吹著咸咸海風(fēng)似乎頗為愜意,但實際上卻是吐到不行,整個人好像被扔進(jìn)滾筒式洗衣機(jī)里,翻個不停。好在船程只有一個小時,抵達(dá)綠島。路上,朋友好奇地問我臺東的特產(chǎn)是什么?我仔細(xì)想了想回答:“釋迦”。只見朋友瞪大眼睛,問我什么是釋迦?跟釋迦牟尼佛有什么關(guān)系嗎?我才知道原來大陸沒有釋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