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荔紅
所謂“一部三國史,半部在下邳”。下邳歷來都是兵家爭奪的戰(zhàn)略要地。
東漢時(shí)下邳為侯國,管轄17縣,孫權(quán)之父孫堅(jiān),曾任下邳丞;下邳國與彭城國皆屬徐州刺史部,疆域甚廣。184年,黃巾起義軍攻入下邳,下邳王劉意棄國而走。193年,陶謙任徐州牧,與曹操大戰(zhàn),病死后,劉備接手,又與袁術(shù)交戰(zhàn),令張飛鎮(zhèn)守下邳,張飛殺了陶謙部將曹豹,呂布即乘亂奪了下邳;198年,曹操與劉備聯(lián)手,殺了呂布,奪了下邳。206年(魏明帝時(shí)),下邳國除,改為下邳郡,仍屬徐州刺史部……十幾年間,各路勢力競奪,下邳城戰(zhàn)火紛飛,百姓生活在水火中。
據(jù)《后漢書》《三國志》載,陶謙與曹操對戰(zhàn)地點(diǎn)是在徐州,治所后來遷到山東郯城;陶謙死后,劉備接任徐州牧?xí)r,治所應(yīng)已移至下邳,因?yàn)閰尾际菑膭涫种袏Z了下邳,并自封徐州刺史,治所就在下邳。直到魏明帝時(shí),徐州刺史部治所才移到彭城(徐州)。但《三國演義》中,說劉備、呂布的治所都是在徐州,這樣,為了解釋呂布何以是在下邳被縊死,就不得不添補(bǔ)一些情節(jié)?!度龂萘x》作者被認(rèn)為是明朝吳貫中;明洪武年間,下邳縣已屬邳州,并另建新城,古下邳城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吳貫中不知是誤會,還是有意,將戰(zhàn)爭重心移到了徐州,這與歷史不符。
三國時(shí),下邳最著名的事件是呂布被吊死在白門樓。小說《三國演義》對此事也有演繹,只是細(xì)節(jié)與歷史有些不同。
《三國演義》中,呂布甫一出場,即挨罵。張飛這廝,性情暴戾,濫殺無辜,可只要碰到呂布,即可自居道德正義,罵呂布是“三姓家奴”。呂布終其一生,貼著這個標(biāo)簽。但《三國志》中,沒有說呂布認(rèn)丁原為父;呂布背叛董卓,也并非完全出自王允籌劃、惑于貂蟬美貌,而是董卓雖寵信呂布,稍不如意,即以手戟擲呂布,呂布武藝高強(qiáng)躲過,卻已私心怨恨。若換一種敘述手法,完全可以說,呂布?xì)⒍浚菍彆r(shí)度勢、鏟除暴虐、棄暗投明、大義滅親,既為自己,也為漢室,除了大害。呂布自己,也將殺董卓當(dāng)做一件大功勞,到處邀功;的確,如袁紹、袁術(shù)、曹操、劉備等等,哪一個不是從董卓之死中獲益,開始了爭戰(zhàn)年代?但《三國演義》中,呂布如此“壯舉”,卻沒能一呼百應(yīng),成為除暴英雄,反而處處不受待見,為人輕視,背負(fù)“三姓家奴”惡名。究其緣故,《三國演義》推崇“忠義”,塑造呂布“三姓家奴”典型,是與關(guān)羽的忠義形象做比對。同樣是武將(關(guān)羽還打不過呂布),因?yàn)橹伊x,關(guān)羽地位就高。其實(shí)還有一個內(nèi)在原因,呂布是一個失敗者。歷史從來都是由成功者敘寫的。憑你如何狡詐狠毒,一旦得了天下,便可將花樣文字,織成一段遮丑錦被。
我并不想為呂布的行為辯解。單就史料上看,他的確為利所動,殺了丁原、董卓,沒什么好。只是,他真的比曹操、劉備等等,更惡嗎?去讀讀《三國演義》,滿目是狡詐、變節(jié)、陰謀、爭戰(zhàn)。所謂“老不看《三國》,少不讀《水滸》”,因?yàn)槟昙o(jì)大點(diǎn),經(jīng)些世故,就能覺出,劉備之仁厚近乎偽,關(guān)張則近乎僭。
《三國志》《后漢書》中,只說呂布這個人的毛病是:有勇無謀,性情反復(fù),不聽謀士,隨性決斷。也就是說,他逞匹夫之勇,又任性,凡事不好好思量,就輕率做決定,故而總是反復(fù)再三。說到底,他既沒有劉備的城府心機(jī),也沒有曹操的雄才大略。若在和平時(shí)期,憑其一身好武藝,可領(lǐng)一方土地,遵循上意,做一個好將領(lǐng)。偏偏的,他生逢亂世、群雄角逐之時(shí)。呂布之所以死得快,有四個原因:一是武藝高強(qiáng),令人顧忌;二是有野心,不肯死忠跟隨一個人,想要單干;三是沒有家族背景做支撐;四是缺乏謀略,不曉得如何用人、如何駕馭部下。說到底,還不夠狡詐。
呂布有野心,他殺董卓,也是想單干。故而,投奔袁術(shù)、袁紹,這兩家世伐大族,皆不能容他,袁紹還想偷襲殺了他。當(dāng)時(shí)群雄并起,他即與張邈、陳宮等合伙,豎立自己旗幟,想要分天下一杯羹。他去奪兗州,曹操說,這是我的地盤,你干嘛來奪,呂布說:“漢家城池,諸人有份,偏爾合得?!边@可是說了大實(shí)話。當(dāng)時(shí)眾雄,豈非都在瓜分漢家天下?
《后漢書》中說,呂布在下邳投降,被綁來見曹操,說:“今日已往,天下定矣?!憋@然,他沒有將跟從曹操圍捉他的劉備放在眼中,認(rèn)為自己才是可與曹操一決雌雄的英雄,如今他完蛋了,曹操可以一統(tǒng)天下了?!逗鬂h書》記呂布的話是:“明公之所患不過于布,今已服矣。令布將騎,明公將步,天下不足定也?!币馑伎梢允牵倭顓尾嘉疫€在馬上,并不會被曹操你捉住,天下還不足以平定。到了《三國志·魏書》,這段話變成:“明公所患不過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弊兂蓞尾颊f,如果曹操帶步兵,命令呂布帶騎兵,區(qū)區(qū)天下可定,沒什么可憂慮的。這些對話,還看不出呂布有什么怯懦,只是被抓后的一般性感慨。但到了《三國演義》,變成呂布向曹操求饒不要綁得太緊,并對曹操說:“公為大將,布副之,天下不難定也。”至此,羅貫中成功塑造了一個“三姓家奴”的懦弱形象。并以陳宮的英勇就義,反襯呂布的跪地求饒。
魏書是站在曹操立場,《三國演義》則是站在劉皇叔立場。為了抬高劉備,將歷史上昏聵無能的陶謙,塑造成一個謙謙君子,這才有了“三讓徐州”的故事,成就劉備的仁厚重義。貶抑呂布,也是要抬高劉備。但即便是努力強(qiáng)化呂布被執(zhí)求饒,還是無法解釋劉備的背信棄義。先是,袁術(shù)攻打劉備,呂布前去勸和,關(guān)、張擔(dān)心劉備被殺,劉備說:“我待彼不薄,彼必不害我?!笨梢妱渖钪獏尾疾皇且粋€狠角色。當(dāng)時(shí)呂布對劉備說:“吾今特解公之危,異日得志,不可相忘?!倍撝暘q在耳,劉備已然違背諾言。當(dāng)呂布投降、被抓,曹操尚且猶豫、有愛才之意,劉備果斷提醒曹操:“你難道忘了丁原董卓的事嗎?”意思是呂布易反復(fù),如果曹操用了呂布,反會被其所噬。曹操原就是多疑之人,一旦認(rèn)清自己沒有把握能駕馭呂布為己所用,也就殺了。呂布恨道:大耳兒最無信。
劉備除了背信,借曹操之手殺呂布,乃是出于更狡詐的深謀遠(yuǎn)慮。呂布勇猛無敵,關(guān)羽單個,打不過呂布,張飛更是呂布手下敗將,將下邳連同劉備的兩個妻子都丟給了呂布,兩人相加,也只與呂布戰(zhàn)個平手,“三英戰(zhàn)呂布”一節(jié),關(guān)羽、張飛、劉備三個人,才逼迫呂布逃走;曹操與呂布在濮陽大戰(zhàn)中,派了六名大將,才把呂布團(tuán)團(tuán)圍住。所以,若不是郭嘉給曹操出主意,決古沂水、泗水灌下邳城,圍困了三個月,逼得呂布自己投降;若是與呂布單打獨(dú)斗,甚或只要讓呂布騎在馬背上,曹操和劉備都抓不到他。如此一員驍將,好比一把鋒利匕首,在誰手中,誰即可為利器;何況,呂布并不容易駕馭,容易反復(fù),匕首沒用好,反會傷及自己。故而,曹操猶豫不決(他愛才,掂量自己能否駕馭得住呂布)時(shí),劉備腦子清楚:呂布如此驍勇,若被曹操收用,如虎添翼,關(guān)羽完全打不過他,將是勁敵;假如曹操也降服不了,放虎歸山,對曹操、劉備也都是敵人。故而,從劉備角度,留著呂布,無論如何都沒有好處。表面上,他為曹操著想,拿之前呂布?xì)⒍≡?、董卓事,令曹操起疑,不敢用呂布,?shí)際是,他自己沒有本事,借曹操之手,殺了呂布。這種事,是“仁義道德”的劉備干的。呂布徒有匹夫之勇,卻遠(yuǎn)不及劉備、曹操狡詐啊。故而當(dāng)曹操問陳宮,當(dāng)初為何舍棄他,轉(zhuǎn)而去輔佐呂布?陳宮答:“布雖無謀,不似你詭詐奸險(xiǎn)?!边@是說到點(diǎn)子上。足夠陰險(xiǎn)詭詐的曹操、劉備者流,最終才會贏得勝利。
《三國演義》具有強(qiáng)烈的功利者觀念。贏者通吃。至于失敗者,自然要賦予負(fù)面形象,所以,強(qiáng)化了呂布的毛病。除了“三姓家奴”、背信棄義、有勇無謀之外,呂布還有一個罪名:好色。戀妻好色是導(dǎo)致他失敗的重要原因。
歷史上似不存在貂蟬。《三國志》只說呂布與董卓侍婢私通,內(nèi)心不安?!度龂萘x》演繹頗多。貂蟬完全是創(chuàng)造出來的角色,呂布因貂蟬殺董卓,更顯得好色而背信棄義。我對王允此人很不以為然:匡扶漢室全憑一個女人,將貂蟬訓(xùn)練成一個美麗間諜;又將哭董卓尸體以報(bào)知遇之恩的名士蔡邑殺死,著實(shí)可恨?。≡谕踉恃壑?,不站在我這邊的,即是敵人,女人、文士、武將,都不過是為我所用的政治工具,故而,他對貂蟬的命運(yùn)毫無同情之心,對名士蔡邑也無保存之意,還不如董卓至少表面上愛才,也不如呂布多情、真的喜歡貂蟬。歷史上,王允與呂布一樣受董卓倚重,主謀誅殺董卓,屬于背信棄義;但《三國演義》中,王允無疑是一個匡扶漢室的英雄。至于貂蟬,僅僅作為工具存在,游離在董卓呂布之間,挑撥離間父子關(guān)系。設(shè)若從女人角度臆測,那董卓又老又胖;而呂布,高大勇猛自不必說,更兼扮相俊朗(“頭戴三叉束發(fā)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huán)鎧,腰系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fēng)赤兔馬,果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這樣的男人,女子怎能不愛?貂蟬對呂布無情,很難說得過去,兩人在鳳儀亭纏綿,就是一個佐證。但《三國演義》并不看重兒女私情。
呂布多情(好色)的另一個佐證,就是不用陳宮計(jì)策,錯失良機(jī)。當(dāng)時(shí)陳宮等建議呂布出下邳城挑戰(zhàn),陳宮、高順等守城,兩面夾擊曹軍,變被動為主動。但呂布妻(他有兩個妻子,《三國演義》中加了一個貂蟬是妾,還有一個女兒)不愿他獨(dú)自出城,說萬一陳宮、高順等不可靠,既丟了妻女,又回不了城,如何是好。歸根到底,呂布對手下謀士部將,既不能相知信托,信托了也不會用,寧可選擇保守路線,死守下邳城,心想曹操總歸是攻不破城池的。但曹操更狠,聽從郭嘉建議,決古沂水、古泗水,淹灌下邳城,圍困了三個月,城中百姓凄苦難活,手下部將離心渙散,呂布不敗,如何可能?
呂布不忍心丟下妻妾女兒,獨(dú)自逃生,恰恰說明他尚有人情,英雄尚且氣短?!度龂萘x》津津樂道的,是如曹操、劉備等認(rèn)同的“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其實(shí)曹操十分好色,且不說他造銅雀臺,收集絕色美女,妻妾如云;單說他圍攻下邳時(shí),竟逼奸部將張繡叔父之妻,張繡報(bào)仇,曹操逃生時(shí),死了大將典韋、長子曹昂,實(shí)在荒唐,還好意思思哭典韋。至于劉備,先有甘、糜二夫人,后來孫權(quán)又將妹妹嫁他,日日沉溺酒色。但劉備的確不多情,兩次將妻子丟下不管:一次是妻兒皆被呂布所獲,呂布倒善加款待,秋毫無犯,過后還送還給劉備(這也說明了劉備之背信棄義);后一次,為了保護(hù)嫂嫂,關(guān)羽不得不投降曹操,假如曹操不夠愛才,關(guān)羽早被殺害,劉備妻兒也早身首異處。
在《三國演義》觀念中,呂布的失敗、投降、被殺,皆因聽從妻子之言,應(yīng)了女人禍水之說;也為部將不聽從呂布號令、背叛主上尋找到一個理由:呂布愛妻女勝過愛兄弟。在一個以力角逐的時(shí)代,如呂布這般沉迷美色、顧戀妻子,就是一個弱點(diǎn),不是“英雄”所為。比如,從來沒聽說關(guān)羽好色吧?關(guān)羽眼中,只有兄弟,沒有妻子吧?至于曹操、劉備之類的“大英雄”,更是可以將妻兒如衣服一般隨取隨棄的。
那么,下邳之戰(zhàn)中,呂布如此勇猛,又是怎么被抓的?《三國演義》中講呂布眾叛親離,累了在打瞌睡,方天畫戟與赤兔馬被部將偷走,好似一頭被剪掉爪牙的老虎,被部將悄悄綁了來見曹操,很是窩囊?!逗鬂h書》記載不同。說是曹操引水灌下邳城,圍困了三個月,百姓凄苦,軍心渙散,手下人先抓了大將高順、謀士陳宮投降,曹操加急圍困下邳,呂布就叫左右砍下他的頭顱向曹操納降,左右不忍心,他這才自己下白門樓投降的。曹操與陶謙大戰(zhàn),攻進(jìn)徐州后,大開殺戒,屠戮徐州城。呂布是否為了救下邳城百姓及剩余兵士方才主動納降?史書沒有記載。但至少,呂布并不貪生怕死。
《后漢書》《三國志》都說呂布等是被“縊殺”,然后砍了頭。
歷史從來都是勝利者書寫的。呂布故事究竟如何,我們也只能從如今這些文獻(xiàn)去梳理了。只能從字里行間去猜測,存在的另一些可能性。
我后來還讀到下邳城一些有關(guān)呂布的民間傳說。先是,呂布進(jìn)駐下邳四年間,帶領(lǐng)軍民重建了下邳城。《宋武北征記》載:“下邳城凡三重,大城周十二里半,其南門曰白門;中城周四里,呂布所筑;又有小城周二里許?!贝蟪鞘谴呵飼r(shí)宋襄公建的,中城就是呂布修筑的,小城為郗譚、欽羨所造。曹操放水灌的下邳城,即是中城。下邳百姓憎恨曹操水淹良田、毀民房舍,卻感激呂布,是否還因?yàn)閰尾急粐齻€月后,放棄、投降,免了下邳百姓更多的死亡?《三國志》說呂布與陳宮、高順梟首后送許都埋葬。下邳傳說卻是,呂布、陳宮的尸體是被百姓偷了出來,葬在下邳山支脈二龍山上。某日,山腳一個老漢做了個夢,夢見山裂開一條縫,縫隙中,一頭毛驢在拉金豆子,有男女對話說,為了感謝下邳百姓埋葬自己,要將金豆子贈給下邳人。那男的就是呂布,女的是貂蟬。雖為無稽之談,卻反映了下邳百姓對呂布的感激之情。
貂蟬是否也隨呂布而死呢?歷史上沒有貂蟬,但《三國演義》濃墨重彩描寫她,呂布被殺后,貂蟬卻從書中消失不見了,只說曹操:“將呂布妻女載回許都?!逼夼?,包括作為妾的貂蟬嗎?作者是把貂蟬故事寫漏了?或是有意寫漏了?也許作者不知道如何安頓貂蟬:假如貂蟬被殺,于理于情,都說不過去,誅滅董卓時(shí),貂蟬可是立下汗馬功勞啊;假如貂蟬沒死,該怎么安頓呢?曹操也將她收在銅雀臺嗎?有關(guān)貂蟬的空白,留給民間傳說許多空間,民間是相信存在貂蟬這個美女的。上文傳說,貂蟬與呂布是一起死、一起變成神仙;又傳說,曹操派人去殺貂蟬,總殺不掉,因?yàn)轷跸s太美了,最后派關(guān)羽才殺了她,可見關(guān)羽是個不會為情色所動之人(換言之,關(guān)羽是一個鐵石心腸的人);又有關(guān)羽放了貂蟬,隱匿浮屠寺、在水月禪寺頓悟等傳說。在下邳那場骯臟的權(quán)力、力量角逐中,民間傳說,或?qū)︴跸s與呂布寄予浪漫的愛情期許;或希望貂蟬逃匿,表達(dá)深切的同情。
至于金豆子,傳說又有演變,也頗有意思。我曾去睢寧縣古邳鎮(zhèn)附近一個鄉(xiāng)賢世家,叫花家大院的,看見庭院中立一塊龍蛇形石頭,石頭上刻了這樣一個故事:明朝一個老漢,在山得到許多金豆子和金馬駒,就交給兩個兒子:“民生”與“民望”,去換成米糧,救助災(zāi)民,卻被貪官獲知,他就催促百姓上山挖金豆子金馬駒,致使百來人死在山上,其中就有“民生”和“民望”。于是龍王派了兩龍蛇,“救蒼”與“拯生”,懲罰了貪官、拯救了百姓。這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民間翻版,民生與民望,乃是王朝統(tǒng)治的根基。
正史、小說演義、野史傳說相互印證補(bǔ)充,對于我們理解呂布、曹操、劉備這些人物,對于我們想象、返回到下邳城那個兵家相爭的年代,不無裨益。